(北京市順義區教育研究和教師研修中心 北京 101300)
教育部于2014年3月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加快制定學生核心素養體系,并把核心素養落實到學科教學中,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修訂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待頒布)中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歸納為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指在社會情境中借助語言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學習能力指主動學習、積極調適,自我提升的意識、品質和潛能;思維品質指辨析語言和文化表現的各種現象,形成英語思維習慣,提高多元思維能力;文化品格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1]
繪本是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兒童生活為主的兒童圖書。繪本教學,指的是教師利用繪本材料,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圖文并茂、蘊含深意的英語繪本是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教育專家魯子問認為:小學英語課程發展核心素養的課堂上,具有素養發展特質的繪本閱讀,不可或缺。[2]
因此,如何利用現有的繪本教學資源,通過有效的活動設計與實施,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做為教研人員和一線教師需要探索和實踐的,它必將成為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我區引入的繪本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有大貓系列和麗聲系列,但全區普遍使用的是攀登英語分級閱讀故事系列。這套教材在我區已經使用三年多了,從四年級開始,每周一課時。分級閱讀故事系列還是比較受師生歡迎的,叢書以圖文并茂的版面呈現,內涵豐富的故事選材,簡單易懂的語言材料,不僅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是有益的補充,而且對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英語閱讀量,尤其是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都有著較強的實踐意義。
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教師對文本的基本分析與把握不到位,在設計與實施上沒有站在核心素養的高度,使得上述意義在實施效果上打了折扣。表現為教師過多的關注了語言知識點而忽視了故事的整體性,關注了語言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故事內涵的挖掘,在教學方法上過多的進行了故事語言信息的處理而忽視了語言的載體即故事的情境性的關注。沒有科學的頂層設計,就談不上有效的落實。因此,筆者認為教師本人對故事的理解、對文本的分析、對故事多重信息的挖掘、對故事寓意的感悟、直接影響著繪本閱讀課的設計與實施,也直接影響著故事對學生的閱讀興趣、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的培養。
下面,筆者就以攀登英語閱讀系列分級閱讀第四級中的故事Daddy Robot 為例,探討基于文本分析、有效落實核心素養的攀登英語故事閱讀課的設計與實施。
教師對文本的挖掘程度取決于教師對故事的理解程度。只有教師理解到位了,才可能對學生進行深入的引導。因此,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的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在授課前要多角度多維度品讀故事繪本,包括故事情節、故事中人物的情感變化、故事繪本的圖片背景信息、故事中的語言表達方式、故事中的隱含寓意等。使故事教學變得立體多維、飽滿豐盈。
多維度看Daddy Robot這個故事,我們會發現它有幾個不同的線索貫穿始終:從Ben的情感變化維度來看,是一個從期待——失落——落寞——高興的過程;從繪本的圖片背景色彩變化的的維度來看,是一個從灰暗的冷色調到明快的暖色調的過程,配合著人物情感的變化;從Dad和Ben的位置互動關系可以看出,是從Ben’s Dad總是給Ben 一個忙碌的背影到Ben孤獨的背影再到父子二人歡快的背影的過程;從故事情節來看,故事的主人公是從Dad and Ben——Robot and Ben——Daddy Robot and Ben——Daddy and Ben的發生發展過程。
故事雖然較短,但是信息量是豐富的,背景色彩、人物形象、人物表情、語言表述都隨著故事的情節發生著變化,橫向渾然天成,但又縱向自成一體。對于這些多維度的信息,教師在講解時如果能夠引導學生感悟、體會,那語言學習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將得到很好的體現。[3]
基于以上的多維度文本解讀,筆者把本課時教學目標定位在以下三個方面:
(1)能夠理解故事大意,讀懂故事情節,并能分角色朗讀或表演故事;
(2)能通過觀察圖片背景色彩或人物對話體會故事人物的思想及情感變化,能初步了解一些繪本的表現形式;
(3)能推斷或分析故事中所隱含的寓意;能就故事內容進行觀點的分享與交流。
(1)讀前找準故事的切入點,為故事的學習做好情感準備
本課故事的切入點可以有幾個,如robot,Dad’s job,Ben’s hobby等,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筆者更傾向于從Ben’s birthday入手,因為Ben’s birthday 是本課故事的轉折點,也是能夠引出故事所有人物的聚焦點,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情感。本課的導入環節設計如下:
課堂伊始,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唱英文歌曲Happy birthday,營造氛圍,活躍氣氛。之后教師出示自己孩子過生日的圖片,介紹到:This is a photo of my son’s birthday.We have a birthday party for him.He gets gifts and he is happy.并詢問學生過生日的經歷和感受。通過這種經驗分享,喚起學生的美好記憶和與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之后,教師導入故事的教學,首先出示經過技術處理的11頁的繪本(見圖1),介紹故事情境并引發學生思考:Let’s have a look,this is our friend,Ben.It’s his birthday today.Is he happy? Who are with him? Can you guess? 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逐一呈現圖2至圖5驗證答案(見圖2-5),學生會發現原來陪Ben 過生日的都是機器人。教師繼續引導學生觀察圖片,體會Ben 心情,引起學生共情:How does Ben feel? Look at the picture.What color is the picture? It’s brown.What are the small white things like? Snow.So,Ben feels sad and cold in his heart.Where are Ben’s parents? What happened to Ben?Let’s read the story.

(2)讀中把握故事的情節發展,引導學生全方位理解故事
① 構建故事整體脈絡
整體理解故事有助于學生站在一定的高度思考故事發生的來龍去脈,更好的把握故事的主旨。基于對文本的分析,筆者將故事進行了情節的劃分,通過分階段處理故事來幫助學生梳理故事的脈絡,整體理解把握故事。
情節1:有了導入環節的活動設計,筆者將故事書第2頁(見圖6)作為情節1來處理,即了解關于Ben’s Dad的一些信息,如:He is a great engineer.He can make any robot.He is always busy.教師把這些信息濃縮成短語板貼在黑板上(見圖7)。

情節2:筆者將故事的3—6頁(見圖8)作為情節2來處理,重點理解Ben和Dad 之間的日常活動狀態。

采取的方式是問題導讀、學生自主探究、之后共同交流分享的方式。如:What does Ben want his father to do? Who does these things with Ben in fact? Why? Is Ben happy? Why? 學生獲得的答案是:Ben wants his father to play chess,play basketball,read stories to him.But in fact some robots do these things with Ben because his father is busy.Ben has so many cool robots but he is not happy at all.He wants his father to play with him.這個環節的板書如下(見圖9):

情節3:在理解了情節2之后,教師追問:Does Ben’s father love him? 學生帶著這個疑問組內閱讀故事7—15頁(見圖10),找出Ben的爸爸是否愛Ben并說明原因。

學生獲得的答案是:He loves Ben.Because he is so busy but he remember Ben’s birthday and he wants to give Ben a special gift.He act as a daddy robot and plays with Ben when he knows Ben’s idea.等。并最終構建板書如下(見圖11):

通過上述故事情節的劃分,不僅降低了故事的理解難度,還以故事人物的情感為主線,講述了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局,脈絡清晰,邏輯合理。
② 深挖故事細節
在故事的講解和師生的互動過程中,對繪本細節的挖掘不僅可以增進對故事的理解和把握,也有助于啟發學生思維,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體驗。在Daddy Robot 的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對以下內容有所關注。如:
①故事第6頁(見圖12),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What is Ben looking at?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得出:He is looking at a photo of his father and him.并引導學生領悟到這說明雖然Ben有很多的機器人,但都代替不了對父親的渴望。


②故事第7頁(見圖13),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Does dad love Ben?學生在此刻可以自由發表見解。有的學生可能會說 Yes,he does.也有的學生可能會說No,he doesn’t.教師在學生充分發表見解后,可以分享自己的觀點: I think he does because he remembers Ben’s birthday and wants to give Ben a special gift.同時,教師還可以繼續啟發學生思考:Why does Ben’s father make so many robots for Ben? 從而引導學生關注到,對于Ben的爸爸來說,robot是最好的禮物,因為它們可以陪著Ben玩兒。所以他一直在給Ben 各種不同的機器人。
③ 故事第9頁(見圖14),教師可以提問:Wha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addy robot and other robots? 并引導學生關注到Daddy robot looks like daddy and he will hug Ben.這幅圖不僅說明了Ben 對爸爸有真實的情感需求,而且也說明了Ben是一個懂事的孩子,知道爸爸很忙,所以希望爸爸能做出一個Daddy Robot來,這樣既可以能像爸爸那樣陪他,也不會耽誤爸爸的工作。
④故事第10頁(見圖15),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Dad的表情,因為從Dad 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對Ben的要求還是很震驚的,他開始意識到了Ben的失落和需求。正是這種意識,才有了后面行為的發生。
⑤故事第13頁(見圖16),教師引導學生觀察Daddy robot 是robot還是daddy?并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Ben 的爸爸能做各種各樣的機器人,這次卻自己親自裝扮成daddy robot呢?這說明Ben的爸爸意識到了Ben 真正需要的是他的陪伴,因此以滿足Ben的愿望的方式把自己當作生日禮物送給了Ben,并開始替代各種機器人陪伴Ben.
⑥故事第15頁(見圖17),引導學生觀察本頁繪本的顏色,體會到雖然是Ben和Ben’s dad的背影,但色彩的明媚還是說明了主人公快樂幸福的心情。
故事理解了之后,教師會組織學生進行朗讀、角色扮演等活動,通過聽、讀、說、演的活動學習語言并再次體會人物情感。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學完故事的真實感想,這些想法可以說給故事中的爸爸,也可以說給故事中的Ben。通過這個活動梳理學生思維,感受學生的內心世界,并通過同學間不同觀點的分享啟迪思維,發展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構建核心素養。
總之,筆者認為,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的教學設計會更從容,故事挖掘得會更深刻,實施會更到位,語言的學習與人文素養的結合會更好的實現雙贏,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