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新 武
(平遙縣市政管理站,山西 平遙 031100)
古語說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工程是建筑實體中最先施工的部分,也是建筑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施工質量直接影響整個建筑工程的安全正常使用。但是目前行業的參建各方對其重視程度不同,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地基基礎驗收的過程中發現存在許多問題。現就針對幾個重點問題進行闡述。
無規矩不成方圓,各行各業都有各自遵循的規矩。建筑行業執行的是國家標準,我國針對基礎工程驗收,專門制定了《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以下簡稱為《標準》),現行版為GB 50202—2018。地基基礎工程的驗收應該嚴格執行《標準》,在當地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下有序進行。
驗收應該是施工單位自檢合格后提請驗收,在組織驗收之前,參建各方應提前整理好資料,進行查漏補缺。需要提供的資料見表1。

表1 驗收資料匯總表
在實際工程驗收過程中,發現資料提供不完整的情況很多,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驗收工作涉及的資料及相關單位較多,目前絕大多數驗收工作是由施工單位自己組織,在協調相關單位配合的過程中難免力不從心,各參建單位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隨著建筑高度的增加,考慮建筑場地土質的液化、濕陷等特殊性,絕大部分天然地基已經不能滿足工程需要。人工地基的普遍應用,對其質量檢測也應該根據相關規范及設計要求,制定專項方案。
目前,常用的人工地基有換填墊層、復合地基、樁基礎、強夯地基等多種形式。針對不同的處理形式,要用不同的檢測方法進行質量驗收。具體見表2。

表2 人工地基檢測方法選用
由于人工地基的處理形式多樣,我國現行的國家、行業規范規程也有許多,而且各個規范之間還存在差異。這就要求檢測工程師針對工程內容,依據相關規范,編制合理的檢測方案既滿足設計、規范要求,又合理經濟。建設單位應該選擇有經驗、有原則的檢測機構及工程師來完成。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低價、快速,以犧牲質量來滿足眼前的利益,這樣就失去了第三方檢測的意義了。
在低層建筑施工中,由于要求的荷載較小,天然地基就可滿足設計要求。關于天然地基,許多相關人員有認識上的錯誤。他們認為既然設計單位允許使用天然地基,那就意味著開挖到設計標高,整平就可以了,不再需要進行任何的工作。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天然地基作為持力層使用,是有其指標要求的。在驗收之前,需要我們做的工作有以下幾點:
1)鑒別是否局部存在填土。填土的成分復雜,力學性質不穩定,不能認為是天然土層,應進行挖除換填。
2)鑒別是否存在人為擾動。擾動的土體力學性能已經遭到破壞,破壞程度無法準確判定,不能作為持力層。基槽開挖到臨近設計標高時,應該使用人工進行最后一步開挖,嚴禁使用機械直接開挖到底。
3)進行釬探。現實中,釬探工作多是流于形式,大家對此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天然地基的均勻性是很重要的一個參數指標,軟弱下臥層、墓穴、防空洞等都會給建筑物的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應根據設計要求,進行規范的釬探工作,對地基的均勻性進行普查,并做好記錄,消除隱患。
4)開挖保護工作。同樣由于大家對天然地基的重視不夠,開挖之后常有長時間裸露的情況。不管日曬、雨淋、水泡,都置之不理。常有工地因此造成天然地基承載力下降的情況,給工程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關于肥槽的回填問題,相關人員更是予以漠視。在驗收過程中,大部分回填土都已經隱蔽,由于不是主體工程,隨意使用材料,隨意回填,為后續工程使用帶來極大隱患。有許多工程案例,都是因為回填土不滿足相關規定,造成地面下陷,管道拉裂、結構開裂等問題。關于回填土應做好以下幾點:
1)選用符合設計要求的土質,嚴禁含有各類建筑、生活垃圾。
2)事先做好擊實試驗,確定最優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保證回填土的含水率接近最優含水率。
3)控制回填厚度,分層碾壓,現場取樣,進行壓實系數檢測。
根據以上4個方面的簡要闡述,對地基工程驗收的幾個重點問題進行了歸納總結,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為以后驗收工作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