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成人依戀量表,從南陽市高校中隨機抽取15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成人依戀的類型呈現不均衡的狀況,安全型依戀的大學生占多數;成人依戀類型在專業、在是否獨生子上存在顯著差異,在性別、年級和生源地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關鍵詞:大學生;成人依戀
一、基本概念及研究意義
(一)依戀的概念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John Bowlby首先提出依戀的基本概念,他將依戀定義為“一種個體與具有特殊意義的人形成的牢固情感紐帶的傾向?!蓖ǔ1欢x為“嬰兒與其照料者(尤其是母親)之間存在的一種特別的情感關系。”Hazan&Shaver;是最早提出成人依戀概念的心理學家,他們認為成人依戀是個體與當前同伴所形成的持久的情感聯結。成人依戀是在童年期依戀關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成人依戀類似兒童依戀,但是成人依戀更加豐富,不僅包括親子關系,還包含同伴關系和婚姻關系。
(二)依戀研究的意義
依戀作為一種特殊的情感關系,在個體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中,無不生活在各種各樣的關系之中。根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理論,所有關系的源頭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的事件,而早期依戀占據主要地位,在大量前人的研究中,我們可觀察到不同人群的依戀類型,并且與個體行為活動的關系,從而使個體得到更好的發展,對依戀的研究,尤其對咨詢心理學家來說尤為重要,特別是弗洛伊德的尊崇者來說,個體的依戀水平的確可以為他們分析問題提供便利,同時對于孩子早期的教育領域來說,各種各樣的依戀理論和研究成果可為他們在教育幼兒時提供理論依據,同時,也為學校教育提供管理依據。
依戀同時形成一種認知模式,不僅影響個體的思維模式,還影響個體的行為模式,對成人依戀的研究,意義很大,尤其對學生教育方面價值更大。
二、文獻綜述
班蘭美《大學生成人依戀與感戴、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依戀安全對于提高個體的主觀幸福感、有效的情緒管理、高自尊、積極的自我概念、良好的社會適應和主動探索行為有重要作用;范寅瑩《大學生成人依戀的內隱測量與外顯測量》,大學生成人依戀在無意識層面和意識層面存在不一致;史寧《大學生成人依戀、情緒調節方式與人際關系的關系研究》,在本研究中重點探討了大學生情緒調節方式在成人依戀對人際關系中的中介作用;王丹薇《大學生成人依戀、情緒智力與友誼質量的關系研究》,大學生成人依戀大多數為低焦慮低回避的安全型依戀,同時成人依戀和情緒智力可以單獨或者同時預測友誼質量;顧思夢《成人依戀影響大學生抑郁的心理機制研究》,在本研究中,對1677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考察了成人依戀、自尊及宜人性等眾多抑郁的影響因素;朱春紅《大學生親子依戀對社會適應的影響》,在本研究中采用問卷調查法對1100名大學生的親子依戀與社會適應關系進行調查,并考察其中的作用機制:拒絕敏感性,大學生的親子依戀關系對社會適應有顯著正向預測作用,而拒絕性敏感在其中起著部分中介作用。
對大學生成人依戀的研究越來越多,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大學生整體依戀水平并沒有統一的定論,影響因素的結果也說法不一,因此在借鑒前人的研究的基礎上,本次研究對南陽市高校大學生的成人依戀進行調查,為此研究領域做出貢獻。
三、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南陽師范學院和南陽理工學院的200名大學生,收回有效問卷150分,平均年齡在21歲左右,文化程度本科,身體狀況均良好。
(二)方法
1.成人依戀量表(修訂版)(AAS-R)。成人依戀量表由Collins和Read于1990年在Hazan和Shaver(1987)以及Levy和Davis(1988)分類測量的基礎上開發出來,1996年Collins對其加以修訂。為了適應中國人的測試,吳薇莉在2003年對其進行了修訂,該量表是一個自評量表,包括3個分量表,分別是親近、依賴和焦慮分量表。每個分量表由6個條目組成,共18個條目。采用五點評分法,該量表有很好的信效度,同時該量表也適用沒有戀愛經歷的大學生。
2.施測程序。利用問卷星發放問卷。
3.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四、研究結果
(一)大學生成人依戀的基本情況
在本項研究中,安全型依戀類型的大學生人數最多,占總人數的48%,其次是先占型依戀類型的大學生,之后是拒絕型和恐懼型依戀類型。
(二)大學生成人依戀類型的人口學差異分析
1.不同性別大學生的依戀狀況。在性別與大學生成人依戀的列聯表卡方分析中,卡方值為1.158,顯著性水平為0.765大于0.05,沒有顯著差異。
表1顯示:南陽市大學生中,男生和女生安全型依戀的人數最多,其次是先占型依戀類型,人數最少的是恐懼型。
2.不同年級大學生成人依戀狀況。在同年級與成人依戀類型的卡方檢驗分析中,卡方值為6.105,sig=0.729>0.05,沒有顯著差異。
大學生成人依戀類型不同年級上的分布中顯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個年級,安全型依戀所占人數最多,大一和大二安全型依戀人數大于不安全型依戀的人數,而大三大四的學生中,不安全型依戀人數大于安全型依戀人數。
3.大學生成人依戀類型在不同專業上的差異。在大學生成人依戀與不同專業的列聯表卡方檢驗結果分析,卡方值為12.418,sig=0.006<0.05,所以在不同專業上的差異顯著。
表2顯示:文史類學生中安全型依戀占比重(58%)明顯大于不安全型依戀的比重,而理工類學生中,不安全依戀的比重(57%)明顯大于安全型依戀的比重,另外文史類的學生安全型依戀比重明顯大于理工類的學生。
4.大學生成人依戀在獨生子和非獨生子上的差異。在大學生成人依戀類型與獨生子的列聯表卡方分析中,卡方值為8.770,sig=0.033<0.05,所以在獨生子方面有顯著差異。
表3顯示:是獨生子的大學生安全型依戀的比重明顯大于不安全型的比重,而非獨生子中不安全依戀的比重明顯大于安全型依戀的比重,另外,獨生子的大學生安全型依戀的大學生比重明顯多于非獨生子的比重。
5.大學生成人依戀類型在不同生源地上的差異。在大學生成人依戀與不同生源地的列聯表卡方檢驗結果中,卡方值為5.021,sig=0.541>0.05,所以在不同的生源地上沒有顯著差異。
在大學生成人依戀在不同生源地分布上表中顯示:在三個不同的生源地上,大學生不安全依戀的人數都大于安全型依戀的人數,沒有顯著差異。
五、討論
(一)大學生成人依戀水平的狀況
在本次的研究中,南陽市大學生依戀類型的分布由高到低依次為:安全型依戀,先占型,拒絕型,恐懼型。
在此次調查的對象中,大四學生多于其他年級,他們在南陽這個城市呆的時間最長,各方面都比較穩定,比起大一的學生來說,更多都有伴侶,即使早期的依戀不是安全型的,更多的在伴侶身上得到滿足,同時先占型和恐懼型的人數中大四人數也明顯多于其他年級,面臨即將畢業和步入家庭的壓力,這也是除了早期與父母關系建立的關系的影響之外的又一重要因素,畢業生在此階段,有考研、就業難、異地戀愛分手、就業地方選擇等壓力,在大四這個群體的調查中,不安全型依戀的比重明顯大于安全型依戀的比重,因此,從高校管理活動中來看,首先應更加重視大四畢業生,切實了解在外實習情況,備戰考研的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時給予專業性的幫助,這樣會讓學生不在感到孤獨和巨大的壓力,體會到來自母校的老師的關懷,不僅有助于增進老師與學生的情感,而且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度過這個特殊時期,同時有助于學校的良性發展,高校也可以通過學校的力量給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讓學生體會到一種歸屬感,而不是對未來的迷茫和恐懼。
(二)大學生成人依戀類型的人口學差異分析
1.在本項研究中,南陽市大學生的成人依戀類型在性別、年級和生源地這三個人口學變量上沒有顯著差異,在專業和是否獨生子上差異顯著,可見大學生成人依戀類型的人口學變量分析結果,在學術界目前并沒有一致的結論,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2.在專業和獨生子這兩個變量上有顯著差異,在南陽師范學院里更多是文史專業的學生,在南陽理工學院中更多的是理工類的學生,文史類的學生安全型依戀比重明顯大于理工類的學生,表明理工科大學生普遍缺乏安全感,可根據此結論可為高校提供一些建議,給予理工類學生更多的關懷和照顧,尤其是大學生宿舍管理這塊,可以考慮理工類和文史類專業的大學生混合居住,這樣可中和氣氛,減少矛盾的發生。
3.在獨生子這個變量上大學生的成人依戀類型有顯著差異,是獨生子的大學生安全型依戀的比重明顯大于不安全型的比重,而非獨生子中不安全依戀的比重明顯大于安全型依戀的比重,另外,獨生子的大學生安全型依戀的大學生比重明顯多于非獨生子的比重。從總體上來看,獨生子的依戀水平高于非獨生子的依戀水平,因此各高校輔導員應關注獨生子這一基本信息,在以后對學生管理活動中可作為心理參考資料,給予非獨生子更多的關懷和照顧。
參考文獻
[1] 李旭,陳世民,鄭雪.成人依戀對病理性網絡使用的影響:社交自我效能感和孤獨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學,2015: 721-727.
[2] 湯芙蓉,劉敏.成人依戀與心理健康問題研究[N].宜賓學院報,2008-3-10.
[3] 蘇元元.從成人依戀入手提高“90后”大學生人際信任度[N].前沿,2013.
作者簡介:葉夢非(1995- ),女,漢族,河南洛陽人,碩士,陜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教師心理健康,大學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