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蘊迪 江蘇省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學
計算機課程有以下幾個特點,分別是:靈活性,實踐性,綜合設計性較強。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我們要結合教材,根據教師的教學設計,從而培養我們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我們學生的創新能力。課堂學習時,在培養創新意識的基礎上,也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包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雖然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探索和創新的欲望不同,但是我們學習的時候,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是一樣的。要積極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根據教師提出的計算機綜合設計的課題,我們要積極的去發現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學會獨立地獲取知識,然后創造性地運用知識。比如我們在學習有關PowerPoint的知識時,我們學習如何插入自選圖形這一節時,就可以充分花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合理的在文件中插入各種各樣的圖形,并且對其加以修飾。如果學校條件允許的話,我們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查找一些有趣的動畫圖標,然后插入到我們的演示文稿中,這樣就能創造出各式各樣的演示文稿來,而且這些演示文稿的展示都是生動活潑的。同學之間,我們也可以進行互相的比較學習,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其他的同學看,同時也可以觀察其他同學的創意作品,然后我們從中可以獲得一些啟發。這樣就可以提高我們學生學習PowerPoint的興趣,同時,也增強了我們的創新意識,提高了我們的創新精神。
在計算機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的大多數時間都是自學。所以,在上計算機這個課程的時候,我們可以按照教師對學生的分組,選取兩個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作為組長,然后由他們去組織、去指導本小組其他同學的學習。然后整個班級中,基礎比較好的同學,可以自愿擔任班級輔導員,幫助整個班級進步。同學之間要多進行討論,然后討論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如果我們喜歡音樂,我們就可以做MIDI制作,自己學習圖像處理;如果我們喜歡編程,我們就可以單獨的向老師了解編程的內容。總之,就是充分發揮我們自己的特點,尋找一個合適的空間,去發揮自己的潛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說的是,掌握了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在學習時,就會事半功倍。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應當注意以下三點,分別是:勤記,多練,多應用。勤記,說的是,記筆記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認真做筆記。同時,要把知識理解,理解的去記憶,只有這樣才能深刻的掌握知識,將知識記在腦子里、記在心里。多練指的是,需要上機實驗去鞏固所學的知識,即使學再多的知識,記得筆記再多,都不能代表我們的計算機水平。計算機水平的高低,看的是我們會用多少,看的是我們計算機的使用能力。想要提高計算機技能,我們必須參加上機實踐,并且要多加練習。多應用,是指,在學習計算機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學以致用。能夠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才是我們學習計算機的真正目的。比如,學會了Excel,我們可以用Excel去創建課表,創建同學通訊錄;學習了畫圖,我們可以將畫圖應用到數學課,去繪制幾何圖形,也可以應用來到美術課,完成美術課的繪圖任務,在過一些節日的時候,也可以應用畫圖去制作賀卡;在遇到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難題時,我們也可以應用信息技術,上網查找一些有關的資料,或者到一些論壇去和他人探討。
在學習計算機的時候,我們要將生活實踐和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因為計算機的學習,不應該只是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也要提高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了一些問題時,可以將其與計算機信息技術結合起來,然后運用信息技術來解決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樣我們就將在信息課上學到了信息技術應用到了日常生活中。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加深了我們對信息技術的理解。這就是將信息技術日常化,能夠更好地激發我們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豐富我們的知識,培養我們的創造能力。
總結:總而言之,要像學好高中計算機,需要我們每個學生勤于思考,刻苦鉆研。在計算機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需要我們產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將生活實踐與信息技術教育結合起來,在遇到問題時要和同學一起討論探討。通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更高效的學習計算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