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濤 中國煙草總公司天津市公司
引言:近幾年來,科學技術領域迅猛發展,為諸多領域提供了便利。在現代社會各產業的正常生產運作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甚至人們在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上所進行的每一個動作都以數據信息的形式記錄在網絡平臺之上,特別是在社交網絡中,充斥著絕大部分人們所分享的信息,從這些信息中,可以窺見這些人們的生活軌跡。如若有人惡意收集或濫用社交網絡上的其他人的信息數據,可能會導致他人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脅。因此,需要探究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措施。
新時代下的社交網絡呈現數據信息的多樣化特征,文字、聲音、圖片和視頻等多種形式的數據信息廣泛存在和應用,用戶在使用的過程中越來越多地將個人的真實信息放置在社交平臺之上,分享自己的近況和情緒,而且,在新背景下用戶的使用工具大多偏向于移動終端設備,在更加方便的使用中甚至會將自己的地理位置在社交網絡上進行公布,這就使得在社交平臺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個人信息安全防范工作歸根結底還是要用戶自身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減少不必要的信息泄露,避免機密信息泄露,才能夠減少個人信息泄露幾率。但是隨著網絡平臺的發展,用戶越來越多的需要在不同的軟件里商用到個人信息,因此逐漸減少了對個人信息泄露的防范心理,也增加了個人信息泄露的幾率。例如智能手機成為了當下人們的常用的通訊工具,使用過程存在的安全問題也就比較多,如手機垃圾、騷擾短信電話、惡意軟件、假冒網站、手機中毒或木馬等等。
2000 年信息產業部頒布的《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規定:電子公告服務提供者應當對上網用戶的個人信息保密,未經上網用戶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違反此規定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責令改正;給上網用戶造成損害或者損失的,依法承擔法律責任。2009年《刑法修正案》雖然確定了侵犯個人信息罪,但對個人隱私侵犯的行為定義不全面,使得實際操作性較差。《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雖然在2016年11月7日發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雖經大力宣傳貫徹,但是出臺時間較晚,在廣大社交網絡使用者中廣泛普及和理解接受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網絡用戶在進行網絡平臺活動時,雖然不可避免的要泄露個人信息,但是也有篩選有防范的進行個人信息泄露,對于較大型的網路平臺以及經常使用的較為規范的網絡平臺可以填寫不甚機密的個人信息,但是對于不經常使用的不規范的網絡平臺,則要盡量避免個人信息的泄露,不能夠隨意的將個人信息泄露出去,盡量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網絡安全中有一句經典名言“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再安全的技術脫離了管理也不會安全。政府部門需要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的宣傳貫徹,防止一陣風,每年應充分利用“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展相關活動,增強廣大社交網絡使用者的信息安全意識,加強各類社交平臺的管理。對于進入新時代的公民隱私保護以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都有著積極意義。
在新環境下,要保護社交網絡中的個人信息安全,除了法律法規和行業自律的約束外,安全有力的防護技術也是至關重要的,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從源頭上保證個人信息的安全。首先,加強新技術和信息安全技術的融合。面對不斷膨脹的數據量和多種多樣的客戶端應用,行業內應當利用更高更廣的視角來判斷和監測網絡安全,將新技術與安全技術有機融合,盡可能地提前發現系統存在的安全隱患,不斷更新病毒和釣魚軟件特征,使用戶在運用社交網絡時有一個良好的個人信息防護空間。其次,努力更新完善匿名技術。新分析技術和新預測技術為社交網絡運營商開展精準營銷服務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業界要努力尋找更專業的算法來完善匿名技術,以解決數據分析應用與用戶隱私之間的矛盾。
結語:新時代的到來給我們呈現出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們甘愿成為“新”的俘虜,將多樣化的社交網絡中的信息數據公布于眾,但我們不得不關注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構建網絡安全屏障,采取一切有效手段避免不法分子通過社交網絡平臺上的數據信息探知到我們的行蹤或生活信息,提高警惕,避免連接不了解的公共WIFI網絡等。只有強化了個人安全意識,才能讓新時代下的社交網絡更好地為我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