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斌,金太成,郭海勇,王仁俊
(吉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吉林四平 136000)
近年來,生命科學飛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人們普遍認為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而生物化學則既是生命科學的基礎學科,也是生命科學的前沿[1]。生物化學與生物科學其他學科發生著愈來愈密切的交叉和融合,部分生命科學相關學科的發展也得益于生物化學原理的應用和方法技術的進步[2]。因此,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各專業本科生教育中重要的基礎課程,同時,也是大多數高等院校生命科學各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考科目。可見,生物化學在本科生物學教學體系中占有絕對重要的地位[3]。然而,一直以來生物化學課程采用單一的傳統教學方式,即教師以講課為主,期末閉卷考試,以一次考試的成績決定學生學習的好壞。這種單一的傳統教學方法難以滿足生物化學的“教”,學生的學習意識、學習習慣無法適應生物化學的“學”[4]。生物化學課程內容繁雜,基礎知識點和術語多,造成學生學習沒熱情,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嚴重阻礙了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的發展,也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對后續學科的學習。因此,對生物化學課程進行全方位改革勢在必行。本研究以吉林師范大學為例,從教學模式、考核方式著手,對生物化學課程教學進行改革,以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效果,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其它專業課程奠定基礎。
以吉林師范大學2012—2015級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這4個年級的學生均采用2012版培養方案,生物化學課程授課學時數為86學時,使用教材為王鏡巖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學教程》,采用閉卷考試進行考核,統一的題庫出題。對于2012級和2013級學生采用傳統的授課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以教師講授為主,期間布置3~4次作業要求學生課后完成,所不同的是,2012級考試試卷采用人工抽題,而從2013級開始采用電腦隨機抽題,2014級開始增加階段性考核,即將生物化學內容講授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蛋白質化學;第二階段除蛋白質化學外的結構生物化學;第三階段新陳代謝,第四階段遺傳信息),每個階段完成教學任務后,進行一次閉卷考試,成績累加計為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從2015級開始實行較大程度的教學改革,課程講授過程中注重LBL和PBL教學方法相結合[6],在授課過程中加大了啟發式、研討式、參與式教學方法的比重,并且考核方式改為過程性考核。同樣將生物化學分為4個階段,每階段完成教學任務后各進行一次閉卷考試,其考試成績連同期末考試成績只占總分的50%,其余50%由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論文答辯、課堂參與度、才藝展示、課后作業等組成。
由于2012級至2014級采用單一的考核方式即期末閉卷考試,而2015級采用過程性考核,學生最終考核成績包含了其平時各項表現,不能簡單地比較他們的考核成績。因此,在分析生物化學教學效果在不同年級中的表現情況時,將2015級閉卷考試的成績單獨列出來與其他年級進行比較,這樣能較為客觀地反映教學改革的效果。各年級考試成績差異采用雙尾t檢驗,分析和檢驗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完成。
從考試成績來看(表1),2012級至2014級學生的生物化學最高分在85~95分之間,說明部分認真學習的學生,能夠較好地消化理解授課內容,但最低成績都極低,甚至2014級部分學生考試成績在10分以下。2012-2014級學生的生物化學平均成績都沒有達到60分。雙尾t檢驗結果表明,2012-2014級學生的生物化學成績年級間沒有顯著差異(P>0.05)(表2)。說明雖然每年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改革,但效果不明顯。

表1 生物技術專業不同年級學生生物化學考試成績
從2015級開始實行過程性考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學習效果也有了極大改善。分析2015級閉卷考試成績可以看出,雖然較前幾屆學生來看,最高分并不突出,但是最低分有明顯提高,特別是平均分達到了69分,雙尾t檢驗結果表明,2015級的生物化學成績與其他年級差異均極顯著(P<0.01)(表2)。而且前3屆學生成績的標準差均較大,相反,2015級學生成績的標準差則相對較小(表1)。由此可以看出,過程性考核對提升學生學習效果起到了一定作用。

表2 生物技術專業各年級學生生物化學考試成績差異比較
生物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一直存在諸多問題,表現為學生普遍反映難學,教師普遍反映難教,考試不及格率居高不下,遠遠超過其他學科(表3),糾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生物化學具有知識面廣、名詞繁多、基礎知識點多、內容枯燥、發展迅速等特點[7]。地方高師院校非師專業的學生,入學分數較低,加之大學一年級階段還沒有完全適應大學生活,在學習中對生物化學相關概念難以理解,缺乏感性認識。單一的傳統教學方法造成課堂沒有吸引力,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熱情。平時松泄,考前緊張,考前突擊的惡習一直在學生中蔓延。主體教育是現代教育理念的核心之一,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熱點[8]。因此,無論改革的出發點如何,最終的落腳點都是學生的學。

表3 生物技術專業部分專業課不及格率
本研究沒有從教學方法、課程體系等方面對2013級、2014級生物化學教學進行改革,僅僅在考試難度及考試數量上進行適當改變。實踐證明,單純給學生施加壓力這種手段沒有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從2015級開始,加大了啟發式、研討式、參與式教學方法的比重,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過程性考核,則營造了全程緊張的教學過程,因此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了明顯提升。但仍有少數學生筆試成績沒有達到60分,這些學生普遍存在厭學情緒,對新的教學方法應答性不強,考慮和學生管理部門積極配合,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雖然本研究對2015級的教學改革也僅僅涉及教學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但在一定程度上喚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今后將進一步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根據生物化學學科特點、任課教師教學水平、學校學習傳統等現狀,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制訂科學合理的教改方案,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