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 健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福建 廈門 361022)
乙型肝炎(以下簡稱“乙肝”)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慢性重癥乙肝是指以大量肝細胞壞死為主要病理改變的乙肝。有報道稱,慢性重癥乙肝患者的病情若持續發展,就可能發生肝衰竭,從而可對其生命安全產生嚴重的影響。目前,臨床上對慢性重癥乙肝患者主要是進行藥物治療。此病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多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易出現多種負面情緒(如煩躁、焦慮、抑郁等),影響其療效[1]。因此,對慢性重癥乙肝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十分必要。在本文中,筆者對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收治的48例慢性重癥乙肝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旨在研究對此病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收治的48例慢性重癥乙肝患者。其中,排除存在認知功能障礙、溝通障礙及中途因故退出本研究的患者。將其中接受常規護理的24例患者設為對比組,將其中接受人性化護理的24例患者設為研討組。在對比組患者中,有男13例(占54.17%),女11例(占45.83%);其年齡為38~76歲,平均年齡為(58.67±3.74)歲;其乙肝的病程為3~15年,平均病程為(8.31±1.47)年。在研討組患者中,有男14例(占58.33%),女10例(占41.67%);其年齡為40~77歲,平均年齡為(59.17±3.86)歲;其乙肝的病程為4~16年,平均病程為(9.16±1.52)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對癥治療,方法是:讓患者絕對臥床休息,為其補液,維持其體內的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防止其發生腦水腫與腹水,維持其體內的正氮平衡,為其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C及維生素K,同時對其進行保肝、抗感染等治療。在此期間,對研討組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方法是:1)對護士進行培訓。對本科室的護士進行人性化護理理論知識方面的培訓,使其掌握人性化護理的內涵、操作方法、注意事項及改進措施等。同時,加強對護士進行禮儀、溝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訓,以提高其親和力與溝通能力。2)制定護理方案。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每位患者制定一份人性化護理方案。在護理方案中除了應包括各項護理操作流程外,還應包括對突發情況的處理措施及評價與改進護理方案的方法等。護士在對患者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要以其病情需求、生理需求及心理需求等為依據,為其提供優質、舒適、科學及人性化的的護理服務。3)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定期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了解其心理需求,然后對其進行個體化的心理疏導。每天在對患者進行日常護理時,主動與其進行交流,以分散其注意力,減輕其心理壓力。在與患者交流時,盡量選擇患者感興趣的話題。另外,指導患者進行冥想訓練及肌肉放松訓練等,以緩解其緊張的情緒。4)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詳細掌握患者的臨床資料,然后根據其年齡、心態、文化程度與接受能力等為其制定個體化的健康宣教方案。對于年紀較大或文化水平較低的患者,可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對其進行健康宣教。通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重癥慢性乙肝的相關知識,規范其遵醫囑行為,提高其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5)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護理。每天對患者的病房進行打掃和消毒,告知其個人用品(如毛巾、牙刷、剃須刀等)需專人專用,且用過后要及時消毒。囑患者穿著柔軟、寬松的衣物,以減輕衣物與其皮膚的磨擦,進而減輕其搔癢感。告知患者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進行體力活動。6)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告知患者多吃富含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魚湯、肉湯、雞湯等。告知患者要嚴格控制鹽分、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入量,避免進食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和油膩的食物。對于發生肝性腦病的患者,應嚴格控制其蛋白質的攝入量。對于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應讓其禁食3 d左右,在此期間需遵醫囑為患者提供腸外營養支持。對對比組患者進行環境護理、用藥指導及飲食干預等常規護理。
進行護理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患者的心態,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心態越差。在兩組患者出院前,采用自制的調查量表(滿分為100分)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此調查表共發放48份,回收48份,回收率為100%。由兩名護士對調查表的調查結果進行統計,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對護理工作越滿意。
用SPSS21.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研討組患者的SDS評分與SAS評分均低于對比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比較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SDS評分及SAS評分(分,±s)

表1 比較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SDS評分及SAS評分(分,±s)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SDS SAS SDS SAS對比組 24 58.36±5.31 63.47±6.01 48.39±5.64 46.78±5.65研討組 24 58.40±5.28 63.50±6.00 30.36±4.98 29.67±4.31 t值 0.02 0.02 11.74 11.80 P值 0.96 0.97 0.00 0.00
研討組患者與對比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平均評分分別為(87.36±5.01)分與(73.26±4.98)分,二者相比,P<0.05。詳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評分(分,±s)

表2 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評分(分,±s)
組別 例數 護理滿意度對比組 24 73.26±4.98研討組 24 87.36±5.01 t值 9.78 P值 0.00
慢性重癥乙肝是消化內科的常見病。此病具有病情危重、并發癥多、預后差及致死率高等特點。臨床研究表明,若乙肝患者存在過度疲勞、精神壓力大、過量飲酒、應用肝損害藥物及發生細菌感染等情況,其病情就可發展為重癥乙肝。現階段,臨床上對慢性重癥乙肝患者主要是進行保肝、抗感染、補液、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治療。臨床研究表明,治療與護理相輔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對慢性重癥乙肝患者進行對癥治療的同時,還應對其進行科學的護理干預。人性化護理服務的宗旨是“以患者為中心”,從患者的角度對其進行護理干預,充分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從而提高其身心的舒適度,促進其病情康復[2]。在對慢性重癥乙肝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的過程中,護士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和責任感,根據患者的需求為其提供優質、科學、高效的護理服務[3]。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慢性重癥乙肝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可顯著改善其負面情緒,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