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倩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麻醉科東院區,江蘇 連云港 222000)
在對患者進行全麻手術前,若患者出現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心態,就會導致其血壓升高、心率和呼吸頻率加快,從而可對其血流動力學指標產生影響,進而可影響其麻醉的效果和手術的順利進行[1]。因此,臨床上應明確哪些患者在接受全麻手術前更容易出現不良心態,從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減輕其心理負擔,使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接受手術[2]。在本文中,筆者主要分析不同年齡與不同性別的患者在接受全麻手術前的心理狀態。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全麻手術的60例患者。在這6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33例;其年齡為19~65歲,平均年齡為(44.20±8.51)歲;其中,年齡為19~25歲的患者有13例,年齡為26~45歲的患者有28例,年齡在45歲以上的患者有19例。在這些患者中,接受全麻手術的骨科患者有19例,接受全麻手術的普外科患者有24例,接受全麻手術的婦產科患者有14例,接受全麻手術的其他科患者有3例。
在對這60例患者進行全麻手術前,采用我院自制的《全麻手術前患者心理狀態調查問卷》對其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不同年齡與不同性別的患者在接受全麻手術前的心理狀態。此調查問卷包括是否出現焦慮情緒、是否擔心麻醉意外、是否擔心手術費用、是否擔心手術的效果、是否擔心手術醫生的資歷、是否擔心術后出現并發癥及是否對治療有信心共七個問題。調查問卷共發放60份,回收60份,調查問卷的回收率與有效率均為100%。在患者填寫調查問卷時,調查者可針對問卷中患者不理解的問題進行適當的解釋,但不允許調查者作出任何暗示。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問卷調查得知,在45歲以上的患者中,出現焦慮情緒患者所占的比例及擔心麻醉意外、擔心手術費用、擔心手術效果、擔心手術醫生資歷、擔心術后出現并發癥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26~45歲的患者和19~25歲的患者(P<0.05),且其中對治療有信心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均低于26~45歲的患者和19~25歲的患者(P<0.05)。在26~45歲的患者中,出現焦慮情緒患者所占的比例及擔心麻醉意外、擔心手術費用、擔心手術效果、擔心手術醫生資歷、擔心術后出現并發癥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19~25歲的患者(P<0.05),且其中對治療有信心的患者所占的比例低于19~25歲的患者(P<0.05)。詳見表1。
在女性患者中,出現焦慮情緒患者所占的比例及擔心麻醉意外、擔心手術費用、擔心手術效果、擔心手術醫生資歷、擔心術后出現并發癥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男性患者(P<0.05),且其中對治療有信心的患者所占的比例低于男性患者(P<0.05)。詳見表2。

表1 不同年齡的患者在接受全麻手術前的心理狀態[n(%)]

表2 不同性別的患者在接受全麻手術前的心理狀態[n(%)]
國內的相關報道顯示,有69.3%的患者在接受全麻手術前存在焦慮、恐懼等不良心態,有86.7%的患者希望在無意識的狀態下接受手術,有23.6%的患者擔心手術結束后能否安全蘇醒[3-4]。由此可見,絕大多數患者在接受全麻手術前均存在不良心態。因此,在對患者進行全麻手術前應充分了解其心理狀態,并給予其相應的心理疏導,從而幫助其客觀地認識麻醉與手術,減輕其心理負擔,緩解其緊張感和恐懼感,進而使其安全地度過手術期[5-6]。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年齡偏大的患者和女性患者在接受全麻手術前更容易出現不良心態。究其原因主要是女性的心思較為細膩,且其心理承受能力較男性差。年齡偏大的患者其身體的機能逐漸下降,且多合并有基礎性疾病,加之其考慮的問題較多,因此在接受全麻手術前易出現不良心態。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年齡偏大的患者和女性患者在接受全麻手術前更容易出現不良心態。因此,臨床上在對上述兩類患者進行全麻手術前,應重視對其進行術前訪視與心理疏導,以便提高對其進行護理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