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青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安徽 合肥 230000)
近年來,隨著我國顯微手外科技術的發展,斷指再植術在手外科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用斷指再植術對發生完全離斷指的患者進行治療不僅可使其斷指恢復原有的形態,還可幫助其重建手部的功能[1]。不過,有研究發現,對接受斷指再植術的完全離斷指患者進行護理的質量可影響其再植指的成活率。本文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在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接受斷指再植術的100例完全離斷指患者為研究對象,總結對這類患者進行整體護理在提高再植指成活率方面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在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接受斷指再植術的100例(共125指)完全離斷指患者。其中,有66例(共75指)男性患者、34例(共50指)女性患者;其年齡在15~6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5±5.2)歲;其中,有65例患者手指受傷的類型為擠壓離斷,有12例患者受傷的原因為銳器離斷,有23例患者受傷的原因為撕脫性離斷。
在這100例患者接受斷指再植術期間,均對其進行整體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
1.2.1 進行術前準備 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遵醫囑科學地保存其斷指,并對其受損的部位進行簡單的包扎止血,同時為其建立靜脈通道,協助其做好手術前的各項檢查。及時通知麻醉科和手術室的醫護人員做好手術前的準備。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囑其排空大小便。
1.2.2 進行術后護理 1)對患者進行術后基礎護理。在患者手術結束后,將其安置在安靜、舒適、空氣流通性較好的病房內,并將病房內的溫度控制在24℃左右。讓患者取平臥位,保證絕對臥床休息7~10 d。在患者臥床休息期間,將其患肢抬高(略高于其心臟的水平)并制動。每日24 h不間斷地用烤燈照射患者的手術部位,使該部位保持恒溫。定時觀察患者手術部位的情況,在其病情好轉且穩定后,停止為其使用烤燈。結合患者的病情使用肝素鈉、抗生素及丹參制劑等藥物對其進行抗炎、抗凝和抗痙治療。2)密切觀察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環情況。接受斷指再植術的完全離斷指患者其指甲床的顏色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皮下血液循環的情況。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指甲床的顏色。正常情況下,患者再植指的指體和指甲床的顏色應較紅潤,其皮膚的溫度在33℃左右。在其病情好轉后,其再植指的顏色、溫度及張力可日趨與其健指相同,且指腹飽滿、具有彈性、手指的毛細血管反應正常,用小切刀在其再植指上做一個小切口,可立即滲出鮮紅色的血液。患者再植指的恢復情況若不符合上述的標準,護理人員應立即報告醫生進行處理。3)預防患者出現動脈痙攣與動脈栓塞。接受斷肢再植術的患者可在術后的第1~第3 d內出現動脈痙攣及動脈栓塞等問題,表現為其再植指的指體呈淡灰色或蒼白色、溫度低于其健側手指約3℃、指腹癟陷、毛細血管不充盈、做小切口后無血液流出。患者若出現了上述的情況,護理人員應立即遵醫囑為其肌內注射25 mg的罌粟堿和30 mg的妥拉唑林,同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時長約30 min)。為患者采取充分的保暖措施,避免其因寒冷而發生動脈痙攣。患者若出現因疼痛導致的寒冷,護理人員可遵醫囑為其使用鎮痛劑。患者若出現動脈栓塞的現象,護理人員需及時報告醫生,并協助醫生對其進行手術探查,重新吻合其斷指,從而促使其再植指成活。4)指導患者進行患肢功能的鍛煉。患者接受斷指再植術后的3周內是其軟組織愈合的黃金期。在這一階段,護理人員應指導其對未制動的關節進行輕微的伸屈運動,每次運動5 min,每天運動3~5次。在患者手術結束后的第4~第6周,對其進行X線復查的結果顯示其若未產生骨痂,在為其拔除克氏針后,可指導其進行患肢的主動或被動功能鍛煉,每次鍛煉約15 min,每天鍛煉3~5次。定時對患者的患指進行按摩,以避免其發生關節僵硬、肌腱萎縮或粘連。在患者手術結束后的第7~第8周,可指導其循序漸進地進行一些日常的生活活動,以促進其手部神經功能的恢復。
經治護,在這100例(共125指)患者中,有94例(共117指)患者的再植指一次性成活,有6例(共8指)患者因傷勢過重、情緒悲觀及疼痛劇烈等原因在術后其再植指出現血管危象。經搶救,在這6例(共8指)患者中,有5例(共6指)患者的再植指成活,有1例(共2指)患者的再植指壞死,并接受清創治療。這100例患者再植指的成活率為98.4%。詳見表1。

表1 這100例患者再植指的成活情況
斷肢再植術屬于一種操作較為復雜、難度系數較高的外科手術。對接受斷指再植術的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是保障其手術成功的關鍵。通過進行本次研究可知,對接受斷指再植術的完全離斷指患者進行整體護理,積極地做好其術前及術后的各項護理工作,為其提供優質、溫馨、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可在保障其手術效果的同時,有效地減輕其痛苦,從而提高其再植指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