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云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四人民醫院藥劑科,四川 攀枝花 617061)
肺結核是臨床上常見的傳染性疾病。肺結核的病原菌為結核分枝桿菌。結核分枝桿菌可在人體的多器官中繁殖,其最易侵犯的部位是呼吸系統,可使人罹患肺結核。本世紀以來,隨著卡介苗的普及,在衛生醫療體系比較健全的國家中肺結核已經極少會出現大規模爆發的情況[1]。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肺結核的疫情出現明顯回升且呈全球性惡化的趨勢。此情況的出現是因為部分肺結核患者未能接受正規的治療,致使其體內的結核分枝桿菌產生耐藥性,進而發展為耐藥性肺結核。本次研究主要對比用不同的抗結核治療方案治療耐藥性肺結核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間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四人民醫院收治的180例耐藥性肺結核患者。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進行痰培養的結果顯示結核分枝桿菌持續呈陽性的患者。2)對異煙肼、利福平等2種以上抗結核藥出現耐藥性的患者。3)進行X線檢查的結果顯示有活動性結核灶且合并肺空洞的患者。4)對本研究中所用藥物無過敏反應的患者。其排除標準是:1)存在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2)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3)合并有精神疾病的患者。4)惡性腫瘤患者。在這180例患者中,有男102例,女78例;其年齡為25~60歲,平均年齡為(35.7±3.9)歲;其病程為0.3~15年,平均病程為(9.1±3.7)年。將這180例患者平均分為A組和B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使用常規抗結核治療方案進行治療,方法是:1)力克肺疾的用法是:口服,0.3 g/次,3次/d。2)丙硫異煙胺的用法是:口服,0.2 g/次,2次/d。3)吡嗪酰胺的用法是:口服,0.75 g/次,2次/d。4)莫西沙星的用法是:口服,0.4 g/次,1次/d。5)硫酸阿米卡星的用法是:肌內注射,0.6 g/次,1次/d。在此基礎上,為A組加用乙胺丁醇進行治療,方法是:在為患者使用常規抗結核治療方案的同時,為其加用乙胺丁醇進行治療。乙胺丁醇的用法是:口服,0.75 g/次,1次/d。連用3個月后,將常規治療方案中的硫酸阿米卡星去掉。為B組患者加用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方法是:在為患者連用3個月的常規抗結核治療方案后,將莫西沙星換為左氧氟沙星,并去掉硫酸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用法是:口服,0.6 g/次,1次/d。對兩組患者均進行15個月的治療。
觀察兩組患者結核灶改善的總有效率和肺空洞改善的總有效率。1)將患者結核灶改善的效果分為顯著吸收、吸收、無效和惡化四個等級。⑴顯著吸收:治療后,患者的結核灶與治療前相比縮小>50%。⑵吸收:治療后,患者結核灶與治療前相比縮小33%~50%。⑶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結核灶與治療前相比縮小<33%。⑷惡化:治療后,患者的結核灶與治療前相比擴大,或出現新的結核灶。總有效率=(顯著吸收例數+吸收例數)/總例數×100%。2)將患者肺空洞改善的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和惡化四個等級。⑴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肺空洞消失。⑵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肺空洞與治療前相比縮小≥50%。⑶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肺空洞與治療前相比縮小<50%。⑷惡化:治療后,患者的肺空洞擴大。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22.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結核灶改善的總有效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結核灶改善效果的比較[n(%)]
經過治療,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肺空洞改善的總有效率更高,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肺空洞改善效果的比較[n(%)]
肺結核是一種多發性感染性疾病。在20世紀前期,肺結核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流行。在20世紀后期,各種預防和治療肺結核的方法逐漸成熟,肺結核的發病率逐漸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我國仍是肺結核疫情較為嚴重的國家。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肺結核患者未能得到規范的抗結核治療,是導致其體內的結核分枝桿菌對抗結核藥產生耐藥性的主要原因。耐藥性肺結核具有患者的病程長、治療的難度大、臨床治愈率低等特點。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此藥具有較強的滲透性,其對正常細胞內外的結核分枝桿菌均具有殺滅作用[2]。另外,左氧氟沙星具有藥物吸收效果好、半衰期長、血藥濃度高、在與其他抗結核藥物配伍時不易發生不良反應等特點[3]。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與加用乙胺丁醇進行治療的效果相比,為耐藥性肺結核患者在使用常規抗結核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加用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的效果更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