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秀莉
(重慶合川區中醫院,重慶 401519)
帕金森病又叫特發性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老年人是此病的高發群體。有文獻報道稱,帕金森病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的人罹患此病的幾率較低。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罹患帕金森病的幾率約為1.7%。此病患者可出現認知功能障礙、肌強直、靜止性震顫、動作遲緩等癥狀,部分患者還可出現焦慮、睡眠障礙、情緒低落等癥狀[1]。有報道稱,國外帕金森病患者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幾率為30%,而我國帕金森病患者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幾率則高達50%[2]。目前,臨床上對帕金森病患者主要是進行藥物治療。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用鹽酸苯海索治療帕金森病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重慶合川區中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58例帕金森病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中國老年顫證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中關于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其均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肌強直、靜止性震顫、動作遲緩等癥狀。其中,排除合并有其他嚴重的內科疾病及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對鹽酸苯海索與吡貝地爾過敏的患者。將其中使用吡貝地爾進行治療的29例患者設為吡貝地爾組。將其中使用鹽酸苯海索進行治療的29例患者設為鹽酸苯海索組。在吡貝地爾組患者中,有男17例,女12例;其年齡為53~85歲,平均年齡為(73.52±2.05)歲;其中,有輕度帕金森病患者9例,有中度帕金森病患者12例,有重度帕金森病患者8例。在鹽酸苯海索組患者中,有男18例,女11例;其年齡為54~84歲,平均年齡為(73.11±2.16)歲;其中,有輕度帕金森病患者8例,有中度帕金森病患者14例,有重度帕金森病患者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用吡貝地爾對吡貝地爾組患者進行治療。吡貝地爾(生產企業:Les Laboratoires Servier Industrie;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40104)的用法是:口服,初始時服用的劑量為50 mg/次,1次/d,連續用藥15 d。15 d后,將此藥的用藥量增至62.5 mg/次,2次/d,再治療6周。用鹽酸苯海索對鹽酸苯海索組患者進行治療。鹽酸苯海索(生產企業:山西省臨汾健民制藥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4021506)的用法是:口服,1 mg/次,3次/d,連續用藥8周。
進行治療前后,采用帕金森病綜合評分量表(UPDRS)評估兩組患者智力損害、思維障礙及抑郁等癥狀的嚴重程度,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上述癥狀越嚴重。治療2周后及6周后,采用副反應量表(TESS)評估兩組患者在用藥后出現毒副反應的情況,此量表包括行為毒性、神經系統毒性、心血管系統毒性等評分指標,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出現的毒副反應越嚴重。
顯效:經治療,患者的UPDRS評分明顯下降,其肌強直、靜止性震顫、動作遲緩等癥狀明顯改善。好轉:經治療,患者的UPDRS評分有所下降,其肌強直、靜止性震顫、動作遲緩等癥狀有所改善。無效:經治療,患者的UPDRS評分未下降,其肌強直、靜止性震顫、動作遲緩等癥狀未得到改善。總有效率=(好轉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UPDRS評分相比,P>0.05。治療后,鹽酸苯海索組患者的UPDRS評分低于吡貝地爾組患者,P<0.05。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的TESS評分相比,P>0.05。治療6周后,鹽酸苯海索組患者的TESS評分低于吡貝地爾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UPDRS評分及治療2周后、6周后其TESS評分(分,±s)

表1 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UPDRS評分及治療2周后、6周后其TESS評分(分,±s)
組別 例數 UPDRS評分TES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 治療2周后 治療6周后 t值 P值吡貝地爾組 29 43.62±3.69 32.06±2.03 4.33 <0.05 6.69±2.63 2.76±1.02 3.07 <0.05鹽酸苯海索組 29 43.58±3.71 27.64±1.87 5.95 <0.05 6.53±2.51 1.21±1.11 4.94 <0.05 t值 0.02 2.98 0.08 2.07 P值 >0.05 <0.05 >0.05 <0.05
治療后,鹽酸苯海索組患者中有16例(占55.17%)患者治療的結果為顯效,有11例(占37.93%)患者治療的結果為好轉,有2例(占6.9%)患者治療的結果為無效,其治療的的總有效率為93.1%(27/29)。治療后,吡貝地爾組患者中有13例(占44.83%)患者治療的結果為顯效,有10例(占34.48%)患者治療的結果為好轉,有6例(占20.69%)患者治療的結果為無效,其治療的的總有效率為79.31%(23/29)。鹽酸苯海索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吡貝地爾組患者,P<0.05。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此病患者最主要的病理改變是中腦的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發生變性死亡。此病的發生主要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老化因素及氧化應激因素等有關[3]。吡貝地爾是一種緩釋型的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此藥可增加帕金森病患者體內多巴胺受體的興奮性,恢復其體內多巴胺與乙酰膽堿的平衡,進而可減輕其臨床癥狀。但此藥導致的不良反應較多,可累及患者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鹽酸苯海索是一種抗膽堿能的藥物。此藥可選擇性地阻斷帕金森病患者體內紋狀體膽堿能的神經通路,改善其體內乙酰膽堿與多巴胺的水平。另外,此藥還可促進帕金森病患者腦內能量的代謝,延緩其大腦神經元的退變,進而可緩解其肌強直、靜止性震顫、動作遲緩等癥狀[4-5]。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用鹽酸苯海索治療帕金森病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能顯著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且用藥的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