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和平
進入12月份,網上傳出不少互聯網知名企業裁人的消息,在經濟下行時給市場傳遞了一絲不安,這是互聯網經濟正在出現大面積衰退的先兆嗎?
嚴格說,經濟有周期,技術也有周期,二者的期限也常常不重疊。在網上大行裁人消息的同時,我們發現頭條發展勢頭旺盛,Vivo在招人,Oppo在招人,小米也在招人。它們是用俱樂部方式來銷售和生產的第四代互聯網電商企業。而PPTV、樂視、唯品會、百度和網易,則是二代三代電商(搜索引擎及門戶性通用信息和商品網站)。經濟雖處在下行周期,技術進步的腳步并未停步。
這正是我國經濟在新一輪調整過程當中,企業流動性偏緊,中小企業流動性更緊條件下,技術變革加快,產品周期縮短,老產品企業不斷被新企業的技術模式在更節約的成本上替代的結果。這種替代是殘酷的,但調整是必然的。
而那些健康的互聯網龍頭企業暫時凍結招聘新廣告,不是因為它們失去盈利模式難以為繼,而往往是面對下行預
期,為節約流動性,保住市場份額,為新一輪上升期的到來謀得一個更好出發點。
我們應該對經濟周期和技術發明周期互相補償的歷史邏輯抱有信心。20世紀后半期,世界經濟多次出現技術周期托舉經濟向上運行的觀察事實。60年代汽車流水線的發明彌補了50年代基礎建設放緩,投資報酬難以收回的難題;70年代大型家電業的快速崛起拯救了汽車產業趨于飽和的經濟下行;80年代的微機和電子通信技術補償了大型家電產業緩和帶來的經濟滯漲。
今天,第三方市場平臺正在從初級的萬物互聯向更高形態的智能互聯和價值互聯過渡,需要商品銷售、電子支付、知識產品生成三合一電商出現的時候,那些過去知名的電商龍頭企業如果不自強自救,也必將退出市場的中心舞臺。在不遠的將來,當信息互聯向移動
互聯升級,初級萬物互聯向智能互聯過渡時,也許今天的很多互聯網巨頭也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換句話說,“互聯網寒冬”的說法不準確,更好的理解是,互聯網經濟正處在調整、轉型和升級的時期,在未來3-7年,將會出現一個更
高形態形式。
當然經濟的下行期和技術變革的調整期疊加的時候,宏觀貨幣政策和宏觀財政政策變得尤為重要,這些處在高速成長期的高新技術企業一般規模比較小,都是輕資產,如果抽緊銀根縮小貨幣的規模,會給高新企業的發展帶來不好的后果。2014到2015年間,流通中的現金(M0)為8萬億人民幣,現在金融科技的發展并沒有多少大的變化,我們GDP規模比原來大了,可是流通中的現金只有5.9萬億人民幣,貨幣發行速度從13%掉到了8%。我們希望宏觀政策在防范金融風險的同時,應該適度地關注高
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國家應該支持互聯網經濟里面具有前瞻性以及自己獨特盈利模式的企業發展,淘汰和支持轉型一批盈利模式落后、不再具有市場潛力的企業。
總的說來,經濟下行期、技術變革期以及宏觀變量的收縮期給企業帶來的挑戰是轉型、升級以及被淘汰,但是正像上世紀90年代末期網易、搜狐、新浪三家門戶網站壟斷中國門戶平臺之后,成千上萬家門戶網站的配套企業出現了“寒冬”一樣。2003年以后,不是互聯網經濟的“寒冬”,而恰好是門戶網站向搜索引擎和超級電商過渡的好年份。今天同樣是一些超級電商的盈利模式落后,阿里、騰訊、頭條、小米、滴滴處在龍頭地位的時候,更多的高科技中介企業和互聯網平臺企業將會引來智能互聯、價值互聯和智慧互聯時代那種業態模式百花齊放的高峰時期。互聯網經濟出現了勞動替代,但是勞動創造的成果更強勁,中國經濟轉型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從發展的階段來看,前途是光明的。▲(作者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環球時報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