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文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10-059-02
摘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的有機統一;國有企業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歸結到一點,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這就要求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必須要深度融合生產經營。對于企業黨組織來說,這是一個新命題,對于黨務工作者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因此,培養復合型黨務人才成為國企黨組織履責的重要基礎,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國有企業 復合型 黨務工作者 機制
基層黨組織是黨在國有企業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黨務工作者個人素質的高低決定了基層黨組織整體作用的發揮和企業管理效能的高低。因此,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肯奉獻,既精通黨務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又熟悉公司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黨務工作者隊伍是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和影響力,適應更高層次、更高水平和更加激勵競爭的強烈要求。
一、國有企業黨務工作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黨對國有企業領導作用的不斷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制度正逐步完善,企業黨建工作正迎頭趕上,不敢懈怠。然而,在長時間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下,企業黨建工作弱化、虛化、淡化、邊緣化的問題根深蒂固,使得當前企業的黨務工作面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部分基層單位對黨務工作的認識仍有偏差,重業務輕黨務觀點依然存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下,遵循的是“求利原則”,部分單位過分地追求“看得見的業績”,在黨務工作方面易出現“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和“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把單位經濟效益看做硬任務,把黨務工作視為軟指標,忽視了黨務工作無形的價值,致使黨務工作者“不自信”,覺得自己“沒出路”,使得黨務工作者降低了對自身要求。一方面,黨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工作缺乏創新意識。一些黨務工作者除了自身黨務工作外,不熟悉其他業務工作,黨務工作不能圍繞中心“轉”,常常是“自轉”或“空轉”;一些黨務工作人員思想上應循守舊,碰到新情況,遇到新問題,總是照搬老經驗,套用老框框,既不想新思路,也拿不出新辦法,工作始終處于徘徊狀態;有的黨務工作人員整天忙于各種事務,不注意對工作做前瞻性思考,習慣于上級怎么布置就怎么干,總是處于被動應付狀態,缺乏結合實際有效地開展工作的能力,更不用說創造性的適應企業黨建工作的新變化;還有一些多年從事企業黨務工作的干部存在吃老本、擺樣子的現象,或憑經驗做事,或干脆把書上的、文件上的照搬照抄過來,對新時期的企業黨務工作缺乏探索和了解,缺乏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精神等等,致使黨務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工作能力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黨務工作者選拔任用和考核機制不完善。因黨務工作者總量少,大多分布在基層項目部,而項目領導班子的配備通常以生產經營為主,忽視了對項目書記、工會主席選拔、任用、考核等程序的履行。加之基層黨群工作者的業務范疇較廣,除需掌握必備的黨群業務知識外,項目管理、綜合協調、策劃執行等綜合能力并沒有具體的考量要素,難以按照固定模塊對其進行考核任用。有的企業將黨務工作作為照顧性崗位,傾向于選擇年齡大、工作能力一般的人員,這些都直接影響到黨務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
二、國有企業黨務工作面臨的歷史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在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議上指出:“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堅持服務生產經營不偏離,堅持黨組織對國有企業選人用人的領導和把關作用不能變,堅持建強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不放松,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他的講話中提出了要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明確了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明確了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方式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三者有機統一,歸結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這一系列論斷為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更為企業黨務工作者提供了絕佳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平臺。
這要求黨務工作者要抓住機遇,迎難而上,要凝聚廣大職工群眾的智慧和力量,為企業把好方向,管好大局,保好落實,為實現現代優秀企業打好“組合拳”。
三、培育復合型黨務工作者的對策
一個企業能否高效運行、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或者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能否克服困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人才系統運行的狀況和人才存量對組織目標、組織任務的適應情況,而人才資源潛力挖掘與人才的培養、使用、待遇等相關聯。因此,黨務工作者的結構優化、激勵機制、業務培訓等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深入研究新形勢下人力資源管理的特點和規律,重視黨務工作者的選拔和培育工作,其途徑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求實創新,完善復合型黨務干部選拔機制
一是選優配強項目黨支部書記,切實解決好基層黨建第一責任人和帶頭人的問題。在基層選舉中積極推行“兩推一選”,即在產生黨支部書記和黨組織領導班子候選人時,采用分別在黨內外進行民主推薦復合型黨務干部,充分擴大基層民主,使群眾信任的同志能夠選拔到黨務工作崗位。
二是采取差異化策略,優化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黨務干部隊伍結構。通過差異化選配,增強班子合力。對黨員中的專業技術人才、專業技能人才等,按照復合型黨務干部的要求,有差異地制訂人才標準,動員其學習黨建業務,參與黨群活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單獨建立黨務后備干部人才庫,對其進行重點培養和管理,進一步拓寬復合型黨務干部的選拔渠道。
三是實行“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法培養選拔復合型黨務干部。要從源頭上引進思想政治教育、現代企業管理、漢語言文學等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將其放在機關黨群部門進行輪崗,放到重點項目培養鍛煉;要跳出黨務部門選黨務干部的思維定勢,從黨務部門中培養選拔項目管理、工程技術人才,從工程技術和項目管理人才中培養選拔黨務干部;要加強對黨務工作者選拔工作的引導,在堅持“公開選、差額定、動態管、滾動變”的后備干部管理原則的基礎上,要在領導班子副職中選拔任用黨支部書記,在項目經理選拔任用時,將黨支部書記崗位歷練當做優先選用條件;要不斷擴大黨務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三支隊伍之間的干部交流,形成項目經理與項目書記,項目總工與現場副經理,機關職能部門負責人與項目書記、項目經理的崗位交流新常態。
四是堅持統籌協調、宏觀調配,形成優秀復合型黨務干部有機會上、有位置上、有能力就能上的培養選拔機制。堅持統籌復合型黨務后備干部選育,保持隊伍活力。對復合型黨務后備干部實行滾動式管理,堅持時時更新和調整,從年齡、專業、閱歷、能力上不斷優化復合型黨務后備干部隊伍結構。
(二)重視源頭,建立科學合理的復合型黨務干部的培養機制
首先,推行“四化”的差異化培訓方式,確保建立一支既精通黨務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又熟悉施工生產、企業管理的知識復合型人才隊伍。一是培訓課程設計模塊化;二是培訓安排專題化;三是培訓管理小班化;四是培訓結果運用科學化。
其次,推行“四掛”的方式拓寬培養渠道,打造一支黨性強、業務精、懂生產、會管理的復合型黨務干部隊伍。一是實施“下掛”,放到基層鍛煉;二是進行“互掛”,交流輪崗鍛煉;三是抽調“上掛”,進入機關鍛煉;四是選派“外掛”,選派本企業黨務工作者到外企業進行對標、交流學習,學習先進的黨建管理經驗。
再次,繼續大力推行交叉兼職,搭建復合型黨務干部培育的廣闊平臺。要建立精干、高效的復合型黨務干部隊伍,就要給黨務工作者加砝碼、壓擔子,推進項目書記兼職常務副經理,班子副職兼職工會主席、紀檢組長,形成項目書記精通黨務工作、熟悉施工管理、了解全盤工作,班子副職熱衷黨群活動,參與黨內決策,熟悉黨群工作,為復合型黨務干部培育提供沃土。
(三)規范管理,健全復合型黨務干部考核評價機制
一是建立績效考核目標體系。首先,要科學合理設置考核內容和指標,客觀、公正、準確地評價復合型黨務干部績效。要堅持突出工作重點,實現從偏重黨建資料考核向注重落實黨組織領導核心發揮、駕馭全局能力、落實科學發展觀等方面轉變其次,科學劃分考核對象,實現從偏重一刀切、齊步走考核向分類型考核轉變,對不同崗位的黨務干部,制定不同的考核內容和指標,增強考核工作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力求使考核目標體系客觀真實反映復合型黨務干部實績。
二是完善考核監控體系。提高復合型黨務干部公信度,有效的監督是保證。要強化黨內外干部群眾的參與和監督,實現從偏重以組織考核為主向職工群眾評價并重轉變,在考核程序上增加民主測評、民意調查、政績公示等環節,建立復合型黨務干部的群眾滿意度測評體系,采取交互式評價和無記名測評的方式,形成內評和外評結合、上評和下評結合、班子與個人自評結合的考評體系。通過黨務公開、黨支部書記述職、重大事項通報等形式,逐步建立復合型黨務干部與群眾交流互動的平臺,拓寬職工群眾了解渠道,檢驗工作實績,增強復合型黨務干部考核工作的透明度。
三是完善考核結果運用體系。要把考核結果作為復合型黨務干部選拔任用、培養教育、管理監督、激勵約束的重要依據,著力形成重品行、科學發展、崇尚實干、鼓勵創新、群眾公認的導向,使黨務干部工作有動力、有壓力、有活力。要嚴格標準,獎優罰劣。對德才兼備、績效顯著且群眾公認度高、考核排名在前的復合型黨務干部,要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表彰獎勵,并優先提拔使用;對績效一般的黨務干部,在反饋考核結果的同時,要采取點撥的方式進行談話教育,幫助其分析原因,指明努力方向;對績效較差的黨務干部,要實行問責制。
國有企業只有做好了黨務工作,發揮好組織領導和政治核心作用才有望消除管理中的“木桶短板”現象,只有加強了基層黨組織建設,才能實現哪里有組織哪里就有堅強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只有充分發揮了復合型黨務人才的重要作用,才能形成獨具優勢和持久.勝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才能營造出“企強人富、人和企盛”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