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莉
摘要:舞蹈元素的融入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課堂持續處于積極狀態中,使學生更好融入到教學情境中,便于理想教學效果的達成。本文從舞蹈元素在音樂教學中的獨特作用這個角度,分別闡述了初中音樂課堂中融入舞蹈元素能夠:恰到好處地激發學生興趣;適時適度烘托課堂氣氛;感受體驗強化課堂實效等教學方法。論證了合理運用舞蹈元素,煉就初中精彩音樂課堂的辯證關系。
關鍵詞:巧用;舞蹈;精彩課堂
一、初中音樂課堂中融入舞蹈元素的意義
在現行的中學音樂教材中,舞蹈教學內容占了大部分,教師通過舞蹈元素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學生則通過舞蹈元素感受音樂的美。因此,音樂課堂中選擇恰當的舞蹈元素切入音樂主題,適時、適當地運用好舞蹈元素,是音樂課堂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從一定意義上說,在舞蹈元素和音樂的搭配中,音樂是舞蹈元素的聲音,舞蹈元素則是音樂的形體。一個有形有聲的奇妙組合,就構成了一堂精彩的音樂課。
二、初中音樂課堂中融入舞蹈元素的方法
(一)恰到好處,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樂”則無“趣”。舞蹈元素則是由感情產生的肢體運動,恰恰是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最佳手段之一。
一堂好課,應景的導入,恰如這流動著的優美舞蹈,點燃了學生的激情。以六年級第三單元《歐洲風情》為例。這一單元旨在讓學生體驗歐洲的民族音樂風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熱情奔放的《西班牙舞曲》。
課前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查閱西班牙舞蹈的特點以及典型的舞蹈動作,并嘗試學跳部分動作。初步了解西班牙音樂的風格。西班牙舞是一種以音樂為拍,舞者手執響板,雙臂彎曲舉起,邊舞邊擊打響板,互相穿插,繞行變化為主的集體舞。再搭配上火紅的大擺裙,就會使得整段舞蹈極富感染力。
伴隨著上課鈴聲的響起,教師小心翼翼地套上火紅的大擺裙,踩著響板,揭開了弗拉明戈華麗而又神秘的面紗。學生瞬間對這種舞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舞畢,又以問答交流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并讓學生自由模仿老師剛才表演的舞蹈動作。接下來師生合作,將學生分成男女生兩組,面對面站好。女生每人一件大紅裙,兩個左右方向的弓箭步,再做向上的雙臂繞指及最后的造型。男生一個挺拔直立的站姿,在頭頂左前方的擊掌及跺腳,搭配斗牛士的結束造型。最后,學生在《西班牙舞曲》的伴奏下,跳出了西班牙舞蹈的基本特點。初步領略了西班牙音樂的風格,課堂氣氛濃烈而有趣。這一段舞蹈雖精簡卻行之有效,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心,激發了學生課堂學習的動力。
(二)適時適度,烘托課堂氣氛
成功的教育者應該善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給學生以廣闊的想象空間。但過度和不當的舞蹈元素會影響課堂紀律,讓課堂一直處于過于動態的狀態中,所以適度地融入舞蹈元素不僅可以烘托課堂氣氛,而且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以六年級下第二單元《圓圈舞》為例,學生通過吹奏《圓圈舞》來創編集體舞。教師通過融入舞蹈元素讓學生感受音樂形象,體驗音樂情緒。
課前,教師先讓學生觀賞莫斯科民間芭蕾舞團表演的錄像視頻——《大河之舞》,并就踢踏舞的起源,基本步法和基本腳法給學生作了細致的講解和示范。學生也進行了踢踏舞的實踐練習。上課前把學生分成男女生兩組,進行創編合作。學生很快就享受到了舞蹈創編的快樂。她們踩著青春的腳步,時而男女生相互交叉轉圈;時而男女生相互交換舞伴;時而男女生雙手插腰,踩著踢踏步前進后退,氣氛熱烈而歡快。學生借鑒了踢踏舞步,她們的腳上踩得啪啪作響,似有《大河之舞》磅礴如雨的氣勢,把踢踏舞元素穿插在圓圈舞的創編中,真是珠聯璧合。
(三)感受體驗,強化課堂實效
肢體語言是人類認知發展的基礎,舞蹈元素的體驗是學生感受音樂風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使學生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并由此獲得一種音樂的審美體驗。
例如七年級下第四單元《熱情奔放的拉丁美洲歌舞音樂》,即教學內容是:感受阿根廷探戈音樂的節奏特點,體驗阿根廷探戈舞蹈。首先教師給學生做阿根廷探戈的背景知識講解,讓學生了解阿根廷探戈的特點。這個鋪墊為學生后續的創編體驗舞蹈元素埋下了濃重的一筆。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請全班同學用“beng”來哼唱節奏譜,在八分休止處做快速的甩頭動作。并讓學生反復體會這個節奏,且給學生強調甩頭動作。其次,將男女生組合,做好握持準備。最后,請學生跟著節奏“走”探戈,在音樂結束處加彈兩個和弦,以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擺探戈舞的造型。在整個舞蹈過程中,每個學生都保持著優雅的體態,緊跟節奏,加上準確地甩頭。學生在瀟灑豪放的舞曲中感受到了拉美音樂的熱情奔放,在抑揚頓挫的舞步中體會到了拉丁舞蹈的浪漫風情。這種真實的感受和體驗強化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初中音樂課堂中融入舞蹈元素的問題及思考
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適當地增加舞蹈元素能夠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烘托課堂的教學氣氛;強化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反之舞蹈元素在課堂教學中的融入也是一把“雙刃劍”,不合理的運用會弄巧成拙。作為教師要明確教學中融入舞蹈元素只能作為一種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切不可盲目迎合學生而脫離了音樂教學的根本。
教師在初中音樂課堂中融入舞蹈元素要把握的原則是:
(1)堅持適度原則:既要通過合理運用舞蹈元素讓學生更直觀到達音樂核心,又不能讓舞蹈元素整堂灌,這就舍本逐末了。
(2)堅持互動原則:師生要師生合作、共同演繹。教師要善于“引導”而不是“領導”。
(3)堅持簡化原則:舞蹈元素的設計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既要符合音樂本身的特點,又要充滿愉悅性。動作既要簡化,又不失能表達音樂的美感。
四、結語
舞蹈元素是美的藝術,美在其中,樂在其中;舞蹈元素是情的藝術,情在其中,意在其中。在十幾年的音樂教學中,筆者始終發揮著自己舞蹈的特長,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舞蹈元素向學生傳授音樂的美。如果說音樂如一股清澈的山泉,那么舞蹈元素就似一幅優美的畫卷,賦予了音樂活力。青少年熱愛美、渴望美、追求美、締造美的心愿是最強烈的。讓我們的學生“聞樂起舞、身隨樂動”;體驗舞蹈元素為我們帶來的身心愉悅。
參考文獻:
[1]楊波.音樂課堂契合度提升之策略[J].《中國音樂教育》,2017,1(271):12-16.
[2]李淑娟.以動感樂,由樂及心[J].《音樂教育》,2016,3(288):29-31.
[3]趙蓮.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興趣的激發[J].現代教育教學探索,2015,1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