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群長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2007-2009年我省在新課程的指導下進行了高考。眾所周知,高考對于學生來講意義很重大,它能決定一個青年人的前途和命運。本文主要闡述了地理新課程改革的有關理念和新課標高考地理試題價值追求。
關鍵詞:高考地理試題;價值追求;教學啟示
前言:
二十一世紀初,社會經濟在不斷的發展,教育體系的改革也在不斷的更新,社會的政治體制,以及生產生活方式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以及改革,使我國的基礎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教育建設上也取得了很明顯的成果。
1、簡述教育改革的背景
我國啟動新一輪的教育改革課程是從1999年開始的,確定改革目標是在2001年。01年教育部出臺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在此綱要中對課程的標準進行了研制,對課程的改革也做了明確的闡述,其中還提到了需要進行改革的六個課程領域,分別是: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管理。
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學習地理,一直到大學都在學習跟地理有關的知識,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學地理教育,它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有它的偉大使命:(1)引導學生關注全球問題,是我國改革地理教育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核心;(2)可以增強學生的科學精神以及人文精神,并且還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自主創新意識和自己的實踐能力;(3)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至于以后可以更好的回報社會,其中還可以了解到國家的人口、資源的使用、環境的衛生以及社會的相互調節性,它還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2、簡述新課標高考地理試題的價值追求
2.1高考試題的穩定性、公平性
試題的穩定性和公平性可以進一步完善高考的社會功能,這樣對社會的穩定有一定的好處。在改革的旅程中,新課程的改革應該和高考的改革同步進行,這樣有利于推進新課程的實施。我們都知道,從古至今,不管是什么樣的改革,都是在其優秀的傳統基礎之上再進一步去推進,而不是不管不顧的,自個去另起爐灶,這樣是不現實的,現如今的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的改革也必須是繼承過去的科學考試和合理的考試形式的基礎上,去進行改革,萬不能和歷史割斷。由此可見, 地理高考在進行改革時,首先要確保考試的安全性,還要把新課程的理念給體現出來,一步一個腳印的去推進改革,以確保地理高考改革的平穩性。
我們都知道每年的高考試題都別出心裁,在選題材時老師們也是盡心盡力。試題在選材方面一般有兩種選擇:第一,是在我們所學習的課本上選取,這是最基本最公開的試題題目;第二,是一些相對來說比較新鮮的內容,所學的教科書里沒有出現過,在其他復習資料里沒有出現過的素材。高考的試題依據這兩個選擇進行選題,創設了比較新穎的問題情境,考生在做試卷時,回答的問題不能直接在課本上得出答案 ,需要依靠試題所提供的材料在結合自身所學的知識去回答,這樣就體現了高考試題對所有考生的公平、公正。
2.2高考的目的
每一年都有高考,而高考的規模也非常大,它是一種書面形式,具有統一性,有組織有競爭的公平公正社會考試,而高考的目的是考查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力是不是可以升入更高一級的學校繼續學習,而考試的結果則有利于高等學院選拔人才,這就體現出了高考的甄別功能和選拔功能。高考不同于平常的小測試,它是每個學生高中階段的結業考試,所以試題得有較高的信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新課標高考地理的試題必須符合高等學院招生的需求,所以高考試題要依據學科知識的綜合靈活運用、地理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命題。這幾年的新課標高考地理試題就充分體現了解讀信息、運用所學知識、對事物的描述、對問題的論證和探討,對考生的思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2.3新課標高考地理試題的學科性
為了促進地理學科的發展和學科教學,進一步體現學科的特色和獨特價值,新課標高考地理在命題時必須要著重的體現出地理學科的特點。
我們所學的地理課本上,不僅僅有文字的表述,還有各種各樣的圖片、地圖、照片等,和文字一同構成了地理學的形象特征。從前面的統計來看,新課標高考地理試題就充分的體現了這一學科特色。
2.4新課標高考地理試題的導向性
高考地理試題的導向性主要反映在對高中地理教學的引領與導向作用。從上文的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到新課標高考地理試題已經很好的體現了新課程改革和地理課程標準的理念,試題體現出基礎性、研究性和開放性,強調學習能力和學科的素養。
2.4.1注重高考試題知識的基礎性
高考是為高等學校選拔人才的社會考試,要求試題新穎、有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但截至目前,新課標高考還不是很完善,還處于起步階段,而且還必須要考慮中學地理教學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秩序,高考試題要按照課程標準、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等進行命題。
2.4.2注重試題的創新性、開發性
高考試題要有一定的穩定性,但并不是要一成不變,還要注重試題的創新性。高考試題在選素材時,要貼近生活實際,選取一些新鮮的資料,然后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呈現出來,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3.簡述教學啟示
3.1學生的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地理基礎知識指的是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觀念、理論,還有一些自然規律。所以,老師在上課之前,一定要對準備講的內容進行歸類、整合,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系,以至于在講課時學生可以牢固地掌握地理的基礎知識,這樣在此基礎上才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
3.2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生長的環境、家庭的觀念、接受的教育都不相同,同一個老師授課,接受知識的能力也不一樣,所以才會出現同一個班的學生,學習成績、個性有很大的差異。這樣就要求老師在符合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授課,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學生在課堂上發言時,要鼓勵并且尊重每一個學生不同的想法和說法。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其開放性、互動行和探究性,地理教學要達到課程的標準與課程目標,以此更好的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問題,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老師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也得要深入的理解和認識,要知道國家選拔人才的要求和對高中階段教學的要求,以此來確保地理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付景保.中學地理課程改革對高考地理命題變化的影響研究[J].地理教育,2016(11):148-149.
[2] 朱慕菊.解析地理新課程改革[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6(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