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施
摘要:我校自參與研究了何炳章先生倡導的“自育自學”課題的研究,秉承“教育教育,就是教學生會自育;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會自學”的理念,堅持進行“自育自學”實驗,弘揚“勤于在工作中研究,精于在研究中工作”的精神,堅持“教活書、育真人”,營造“自育自學、師生合作、愛滿校園”的良好教育氛圍。
關鍵詞:自育自學 關注細節 小組分工
目前,“自育自學”型課堂實踐研究在我校已扎實﹑穩步﹑有效地開展,實驗所產生的顯性和隱性效果已經非常明顯:建立了民主平等、教學相長、師生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們轉變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開放性、創造性,使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獲得和諧的統一,既能面向全體,又能因材施教,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的機會,給每個孩子成功的喜悅、成長的快樂、探索的自信,學生的個性在課堂上得以飛揚,彰顯。而眼下最關鍵的,是怎樣才能使“自育自學”型課堂更加高效﹑精彩,我想在進行“自育自學”型課堂教學時應該把握以下細節:
一、關注細節,注意惜字如金。
我校上學期開設了包括語數音體美在內的共計37余節“引導自學型”研究課,這些課都集中展現了我們老師們平時的思考與做法。我們的研究課嚴格按照“引導自學”的課型進行。每位老師在研討之前,都把教案反復修改,制定每節課的自學重點。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的重要憑借是教師精心設計的自學重點。自學重點的確立要:吃透教材,抓住重難點;吃透學生,抓住疑點;難易要適度,難度要稍大于個人能力,且小于小組合力,處于班內大多數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切不可過多、過細,要做到惜字如金。
二、關注細節,注意小組分工。
實戰演練帶給老師們最大的改變是關注學生平時課堂常規的訓練,尤其是小組合作學習的訓練,首先,要加強小組常規訓練。將小組成員明確分工,各有其職,這樣討論起來有序、有效;加強小組長的能力訓練,一個有能力的小組長會帶動整個小組高效學習,提高小組成員的自學能力,能力提高了,自學的深度也出來了。第二,我們要教會學生小組討論的方法。先讓學生從課本中找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再由自己的學習經驗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接著要將小組觀點概括,這樣做比較好。小組合作學習只有真正落到實處,它才能夠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熱情,合理分配同伴的認知責任,有效提供學生與他人交流和共同解決問題的機會,從而十分有利于學生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的培養,成功心態和良好習慣的形成,學習成績和認知能力的提高等等,對于在小組討論中變得自主而活躍的后進生來說,尤其是如此。
三、關注細節、注意適時點撥。
在點撥自學得失環節中,有些教師對點撥有不放心的嫌疑,教師說著說著就說的太多了,也就是所謂的“回潮”。何老曾經指出教師點撥要意簡言賅,一語中的。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1)在學生圍繞重點自學后,教師應言簡意賅的對學生討論情況進行小結,肯定長處,指出不足,進行點到為止的點撥。
(2)對學生自學所得,進行概括性、升華性的點撥。
(3)對學生自學可能存在的缺失、進行補正性、拓展性的點撥。
(4)對學生自學未解的,進行指點迷津式的點撥。
(5)對學生的真知灼見、創新觀點,進行畫龍點睛式的點撥。
四、關注細節,注意有效巡視。
關于學生在個人自學時教師如何提高巡視質量這一問題,何老在《何選4》踐行“引導自學”課型中常見問題解析中用了12個字做了精辟的概括,即“勤看點、兼顧面、精點撥、善判斷”。原先在學生圍繞重點自學時,我也會在教室里巡視,有時走到不會自學的學生邊上去指導,有時是到小組里巡視發現問題。但是一節課下來關注的學生太少了,而且關注的不夠深入,對點和面得巡視都不夠。如何提高巡視效率?何老言簡意賅的12個字讓我茅塞頓開,曾經的困惑也隨之迎刃而解。我們在進行大班額教學中也通過看遍全班,看學困生、中等生和學優生中的兩三個代表,以一斑而窺全豹,這就是“勤看點”。當然一節課不能只盯在點上,還要“兼顧面”,教師要做到既看點又顧面,力求做到“眼要觀六路,耳須聽八方”的本領。為何點撥要精,因為一節課的課堂時間有限,在回答學生問題都要開門見山、一語中的。最后要做到“善判斷”即能針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隨機作出準確判斷。總之,在課堂巡視時,教師不要“走馬觀花”,而要實實在在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搞好課堂教學,我們的教學效率將會更高。
我們理想的課堂應該是創新的、高效的、精彩的課堂,我們所能做的并不是只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給人以思想。現在我校的教育正在進行著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我們要讓我們的學生,我們國家的未來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缺乏創造力的木偶,而是充滿探究與創新精神的人才。教師不是在販賣知識,而是要不斷地開發課本及學生資源,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其他同學的知識源,師生都成為“挖井人”。要做到這些教師必須做好角色的轉變,由課堂的主演變成導演,由依靠經驗變成科研型人才,由現成的傳授變成抓住課堂的生成,由師長變為學長,真正地做到尊重人,發展人,解放人。在課堂上要充分給學生時間,讓他們自主學習,使他們自學學習的能力得到引爆,我們要培養的是高素質的學生而非高質量的考生。讓我們在“自育自學”型課堂教學中好好把握以上細節,放手讓孩子們去自育自學,去自感自悟,讓互幫互學取代老師的講解,讓這種扎實﹑樸實﹑平實的教學模式綻放出迷人的光彩!
參考文獻:
[1] 《何炳章文選》(1~5卷)、
[2]《從教育原點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