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敘華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10-333-01
摘要 我國市場目前唯利性缺陷尤為明顯,這一點必須由國家投資經營法來進行調節改善。國家投資經營法、宏觀調控法和市場規制法是經濟發體系三大重要構成部分,三者在國家調節經濟過程中相互協調。但目前,大多數經濟法教材沒有將國家投資經營法和國有企業法納入到經濟法體系中,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法體制改革中有至關重要作用,可以說是精裝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法,因此必須納入到經濟法體系中。
關鍵詞 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法 混合所有制改革 經濟法體系
現在學者普遍認為國有企業法應該分為不同部分,并不是都能納入到經濟法當中,這種錯誤認知使國有企業法地位遭到忽視。因此加強對于國有企業法正確認知,意識到國有企業法在我國經濟法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一、國有企業法認知錯誤現狀
國家直接投資開辦企業成為國有企業,是我國參與經營投資活動主要方式之一。目前,關于國有企業法的具體歸屬,經濟法學界存在不同觀點。很多學派認為國有企業中問題需要劃分成不同部分,有部分能夠被納入到經濟法結構中。這種做法明顯不合理,非常不利于國有企業發展。國有企業法是經濟法中國家投資經營法核心組成部分,雖然不能歸人到宏觀調控法中,也不能歸入到市場規制法體系中,但絕對不能輕質于經濟法體系外。國家投資和經營都是國家對于國家投資經營過程與其他主體間進行社會關系的調整,有利于去克服市場唯利性現狀,是一種連貫性活動,在這方面二者是無法分開的。而且,對于國有企業特性也不能忽視掉,只有重視國有企業特性才能準確把握國有企業法在經濟法中重要作用。
二、國有企業法納入經濟法體系的依據
(一)市場唯利性是國有企業法生存根源
從經濟法產生里程來追溯,市場缺陷是經濟法產生的根本。國家調節是針對市場失靈采取的救急措施。市場存在市場障礙、市場調節被動性和滯后性以及市場唯利性等三大固有缺陷,因此,國家采取針對性調整措施,國家通過直接投資經營、國家干預和引導調控等方式來恢復市場正常調節功能,這就形成了市場規制法、宏觀調控法和國家投資經營法的經濟法三構成。國有企業法是國有投資經營法中最為核心部分,其獨特地位取決于針對市場缺陷。而且結合國外經濟法產生和發展,各國經濟法體系邏輯起點普遍為市場缺陷,美國第一部《謝爾曼法》就是國家針對市場障礙授權政府干預的經濟法案,同樣德國經濟法構建也如此。市場缺陷研究起源于經濟學,市場缺陷研究始于市場失靈,并力求政府能夠采取有效措施來改變市場現狀。市場缺陷和市場失靈是相關連的概念,一個體現現象,一個反應本質,不能混為一談。國有企業法作為國家投資經營法核心內容對市場唯利性缺陷加以控制,因此國有企業不能獨立于經濟法體系之外。
(二)國有企業法性質和特征
國有企業不同于一般企業有其獨特性,國有企業特殊的調整對象和方式決定了必須設立相關法律來加以調控。國有企業具有四大特性:一、國有企業與國家關系密切;二、國有企業兼有公益法人和營利法人共性;三、國有企業主要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在國家監察下具有相對自主權;四、使用法律相對獨特。
三、國有企業法在經濟法地位
(一)國有企業既是國有投資主體又是國有投資客體
國有企業運用國有資產進行經營投資管理,實現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這個角度來說國有企業是投資經營者,是國有投資的主體。同時國有企業又是國有投資的客體,國有企業投資需要正確利用外部環境進行投資經營,那么國有企業在競爭力和活力上會進一步加強。
(二)國有企業改革法在經濟體制改革中處于至關重要她往
我國是屬于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長期處于領導地位的是國有經濟,尤其是眾多國有大中型企業,這些企業相當于把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對于許多生產和流通起到控制作用。所以說關于這一方面進行立法在整個國家經濟立法中都占據非常關鍵作用,所以國有企業法作為國有投資經營法核心部分在我國整個經濟體制改革方面都占據非常關鍵地位。
(三)完善國有企業未來展望
對我國國有企業進行改革實際上主要靠國家政策推動,根據出臺相關法律進行規制。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在治理模式上還不夠完善,對于國有企業法的完善就變得尤為重要了,這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國有企業法可以推動我國國民經濟進一步增長,對改革經濟體制起到巨大推力作用。我國社會性質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有經濟主體地位不能動搖,而國有經濟是公有制經濟主要構成部位,是其他經濟不能代替的。目前,我國國有資產管理方式上還在不斷優化,這種轉變是間接性管理、專業集中性管理、市場導向轉變,這需要我國進行長時間努力才能完成。從經濟體制改革角度上來看,國有企業改革成效是判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完善與否的重要評判指標,如果國有企業不能解決市場唯利性缺陷,國家調節經濟職能就沒有辦法實現,那么市場經濟體制也就不能得到完善了。
四、結語
國有企業法是國有投資經營法核心內容,這對于我國在經濟體制進一步作出完善起到關鍵性影響,我國對于國有經濟法必須轉變認知上錯誤,正確認識到國有經濟法作用和國有經濟法在我國經濟法體系中關建勝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