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驊 湖南省長沙市實驗中學
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在當前新農村建設、農產品市場波動、土地流轉等情況下,農業統計愈發艱難。遙感技術的應用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效果顯著,符合現階段時代發展趨勢。
我國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研究起步比較晚,近幾年,在信息技術研究及應用領域的投入不斷加大,網絡建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信息網絡化出現了一個飛躍。我國遙感技術在農業統計中的應用表現在幾個方面:
農作物播種面積監測,是通過國產中分辨率小衛星和環境星數據,在明確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種植情況的前提下,采用人工提取和自動解譯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同時建立分層抽樣反推模型和地抽模型,對監測區域農作物播種面積總量和相關數據進行反推,并結合高分辨率影像數據、基層統計數據以及基礎地理數據等對最后監測結果進行驗證和評估。遙感技術取代了傳統的調查統計方式,可精準預算出被測區域農作物播種面積、灌漿期、返青期以及播種期等數據。經研究,發現該技術的應用完全可以滿足數據精準性的實際要求,保證了農業統計工作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常規統計手段開展難度較大,需主動查找地表工程項目。遙感測量方式可通過高分辨率遙感攝像對全市重點區域進行動態監測,及時發覺地面變化。地表動土工程采用國產影像與數據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實地調查,實現對被測區域大型建筑工程、環保工程、電力工程、軌道交通、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多個領域進行實時監測,精準掌握工程規模和數量,彌補了常規監測方式的缺陷和不足,監測效果極佳。
基于農作物產量與遙感影像所呈現的植被指數之間的關系,結合農作物抽樣數據,通過方程式得出農作物的單產數據,最終得到總產量。為精確評估成果數據以及測產模型,需借助抽樣測產法、氣象分析法以及交叉實驗法三種方式于一體的評估體系,進行數據定性和定量分析,對農作物產量實行精準測量。
這里所說的農業占地面積測量指的是“設施農業”,屬于現代都市化農業類型,是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帶動農民就業的重要載體,且在調整農業結構以及增強農業綜合生產力方面成效顯著,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支撐。在了解被測區域農業發展狀況的基礎下,同樣運用國產中分辨率小衛星和環境星數據,建立一種適合于設施農業的信息化人機交互式解譯測量體系,針對大、中、小棚種植類溫室實行遙感監測,運用基礎歷史數據、集成統計數據以及高分影像等對監測結果進行驗證評估。研究表明,該技術可測算出全年四個季度的溫室設施類農業規模及其分布狀況,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套數據預處理、精準評估、信息提取、數據采集等標準化的監測流程,無需擔心數據精準度問題。
生態資源可反映城市土地以及環境應用現狀,是統計工作在服務領域的拓展和延伸。生態資源的遙感監測包括兩方面,如下:
1.5.1 植被覆蓋
該測量可反映特定區域的植被覆蓋狀況,對于環境監測意義非凡。研究采用高分辨率MODIS遙感數據,利用象元二值模型以及植被指數計算出全年四個季度的植被覆蓋情況,并結合被測區域氣象、土地以及植被狀況,研究數據變化原因,以此獲取植被區域特征、空間分布以及動態狀況。
1.5.2 初級生產力
指在特定時間和面積基礎上,通過光合作用除去自養呼吸之后有機物質中剩余的能量??捎糜谥脖环敝场l育以及生長監測,并客觀反映了植被光合轉化的效率。具體的操作方式與植被覆蓋遙感監測類似,在此不作具體闡述。
我國農業具有復雜性,且種類繁多,區域差別大;套種、間種、輪種情況居多;地區地形復雜,在平原、丘陵上均有種植農作物;除我國北方地區之外,其他地域的地塊都相對較??;由于近年來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結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云雨天氣會對衛星周期產生限制;農作物種植具有較強季節性,只有條件適合才能開展監測工作。以上情況均限制了遙感技術在農業統計領域的應用,需加強重視。
該技術的應用實現了農業統計領域的創新和發展,未來將會向智能化和自動化的方向發展。為保障獲取遙感數據的效率性和精準性,可在信息提取和數據處理中融入新算法和其他先進技術,提升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隨著新星源的不斷建設和發展,必將會提高遙感技術獲取信息數據的精度和速度,并在高分辨率的基礎之上,通過提升新星源空間分辨率的方式,來獲取更豐富、精準的地物信息。
綜上所述,遙感技術在農業統計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包括地表建設、生態資源、農作物產量、農業占地面積等等。但要真正實現農業統計遙感業務化運行仍需經歷漫長時間,需建立標準化系統平臺,改進評價方式,優化測量方法,從而最大限度發揮遙感技術優勢。
[1]張志松.遙感技術在水文水資源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7(11)
[2]聞靜.淺談遙感技術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4)
[3]孫玉英,曹瑞軍,金成德.遙感技術的發展及應用[J].林業科技情報. 2006(01)
[4]王瓊,宋慶平,張韌,田海燕,歐陽四新.基于文獻分析的我國遙感技術發展趨勢研究[J].新疆農墾科技.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