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潔 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引言: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層出不窮,各行各業都在努力通過結合互聯網技術實現轉型和創新,希望在新的時代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獲取更高的經濟利潤。新技術的應用使諸多人力崗位被機械、計算機取代,使得傳統行業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與此同時,新時代的到來也為高職和高效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的創業機會,而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業能力,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使他們在新時代能夠有創業的能力,就成為新時期高職院校重要的教育目標,也是當今社會緩解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的有力方法。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全新的教育領域,最早起源于美國,目前已經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多個國家得到探索和實踐,美國已經形成一套相對成熟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其中主要包括學生自我客觀評價、創新創意和思路、國內及國際政策環境分析、創業計劃書、實戰運行六個模塊,以大學、社區學院、商學院組成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已經開始不斷地為美國社會提供人才。
國外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和實踐為我國體系建立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我國目前還處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初級階段,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相關課程還停留在表層,并未充分發揮出教育和引導作用,高職院校的學生絕大部分畢業后直面就業問題,其中選擇創業的學生數量相對較大,院校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和實踐活動有比較優厚的學生基礎。
我國目前尚未在高職院校內形成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教育實踐,尤其是在人才培養實際操作方面缺失較大,筆者希望本文能夠為我國高職院校提供一部分互聯網+創新創業人才教育的借鑒和思路,推動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長足發展。
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是指線上平臺與線下平臺的有機結合,線上平臺能夠為創業者提供市場信息、人才招聘培養、技術引入更新,線下平臺是創業者創業實踐的實際基礎,能夠為創業者提供倉儲、展示、體驗、服務支持,這種線上與線下的有機結合是互聯網時代發展的優勢,高職院校在響應國家號召大力鼓勵學生創業的同時,應當做好線上線下平臺有機結合方面的指導和引導,對畢業生的自主創業提供實際幫助。
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信息技術催生了互聯網時代,為社會生活開辟了新的層面,人們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獲得生產生活的優化,與此同時,互聯網時代也需要人們將信息技術與更多的傳統行業相結合,為新時代賦予更多的創新發展提示。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社會就業問題的解決需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逐漸出現機械、計算機代替人類的社會生產更替現象,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而高職院校畢業生正處于思維創新性和活躍性最佳也是最高峰時期,創新創業能夠為高職學生在就業外開辟一條實現人生價值的新道路。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為傳統行業發展無力的地區經濟開辟了新的道路,高職院校畢業生進行自主創業可以有效繁榮當地經濟,為地區發展提供新的生機。
想要實踐對雙創人才的培養,高職院校首先要轉變自身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重視學生的創業能力提升,引導學生將自身專業知識應用到實際應用當中,改變專業知識的灌輸式教學,采用理論聯系實際、實際反哺理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的發散思維。除此之外,教師應當注重引導學生對自身的客觀認識,定位準確是學生未來步入社會找準發展路徑、確定創業方向或判斷市場環境的重要能力,教師和學校要注重此方面的培養。
雙創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專業的理論教學,還需要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就持續了解市場動態,確定發展方向,優化創業發展計劃書,借助學校實踐平臺進行小規模嘗試,為學生真正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提供平臺和機會,為學生未來成功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是人才培養的基石,是知識傳輸、能力轉化的關鍵,針對現有師資力量結構矛盾,著力打造集專業機構、專職教師、外聘兼職教師于一體的“雙創”教師團隊。成立“雙創”研究中心或專業教研室,使“雙創”教育地位更加突出、組織更有保障、建設更加專業、精力更加集中,進一步夯實“雙創”師資力量建設基礎。校內專職教師建設,著眼長遠,總體規劃,明確教師任職條件、準入制度,具有社企創業實踐經驗的優先選取,明晰教師培訓、進修、赴企實踐等培養路徑,建立科學、客觀的教師評價體系,規范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動態更新機制。校外兼職教師結合地方企事業單位和專業實際,聘請政府官員、技術專家、經理人、企業家及外校“雙創”教育專家等多類型、多層次兼職教師,確保每個專業擁有一到兩名具有豐富經驗的實踐指導教師,有效彌補專職教師的缺失。
科學認識創新創業教育在教育中的基礎地位和作用,辯證看待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技能培訓間的支撐與牽引關系,從培養集創新意識、創業知識、創新能力于一體的人才出發,擺脫以提高就業率為目的的功利性和以純粹創業為標準的短期、片面認識。
一,堅持創新精神培育為主、創業為輔。深刻認清學生創業經驗不足、能力短缺、資金匱乏的先天劣勢,與首次創業失敗對創業信心和激情的危害,從人才長遠發展角度,把高職院校“雙創”教育培養的基點放在創新精神培育上。
二,堅持創業素質培育為主、就業為輔。“雙創”教育培養的是學生綜合素質、核心能力,能夠遷移轉化為學生的創業能力,促進學生以創業帶動就業,但絕不是“雙創”教育的主要內容,創業素質的內化形成應當成為“雙創”教育人才培養的重心和重點。
(1)應用信息技術
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要求學生創業過程中將互聯網技術與線下平臺相結合,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將網絡教育與課堂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確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了解當前國內外互聯網信息新技術的動態,關注未來技術發展方向,例如AI技術、VR技術等,通過高職院校教學的改革,培養學生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意識,拉近學生與“互聯網+”的距離,為創新創業打下基礎。
結束語:“雙創”人才的培養是新時期高職院校的主要發展方向,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向我國高職院校提出更高的教學要求,高職院校必須做好探索改革工作,不斷通過實踐來驗證教學發展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推動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同時推動我國就業形勢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