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航天醫院科教處,貴州 遵義 563000)
醫師多點執業,是指取得執業資格證的醫師,在兩個或兩個以上衛生部門申請注冊多點執業活動,并按照注冊的科室類別和范圍有效開展診療活動[1]。城鄉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衛生資源分配不均,衛生供給和需求矛盾緩和不下是我國當前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現狀[2]。醫師多點執業政策的推行無疑是我國深入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轉變傳統觀念,有效調配醫療衛生資源、平衡衛生供給、緩和“看病難”問題的新舉措[3]。貴州省作為全國貧困省份之一,醫師多點執業的發展更為緩慢,“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愈發嚴重。本研究旨在了解執業醫師對多點執業的認知和意愿,為貴州省醫師多點執業政策的推行和發展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1.1調查對象:以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為調查地點,用分層方便抽樣調查法選取220名執業醫師作為調查對象:其中口腔醫師25人,中醫醫師23人,臨床醫師172人。
1.2調查內容:基本信息(包括醫師的性別、年齡、工作年限、學歷、職稱、專業)、多點執業的政策熟悉度、申請多點執業的意向、從事多點執業的現狀以及影響醫師申請多點執業的因素和解決對策[4]。
1.3調查方法:設計調查問卷,采用分層方便抽樣調查法選取220名執業醫師作為調查對象,現場發放問卷并填寫(共發放22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16份,回收率為98.18%),運用SPSS17.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2.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216名執業醫師中,男99名,占45.8%,女117名,占54.2%,35~45歲占總人數的42.1%,工作年限5年以上(含5年)的占被調查者總人數的83.3%,其中,本科以上學歷198人,占總人數的91.4%,中級以上職稱的執業醫師152例,占總人數的84.8%,被調查的216名執業醫師中,中醫醫師23人,口腔醫師21人,臨床醫師172人,216名執業醫師中,僅有40人(18.5%)申請了醫師多點執業。見表1。
表1216名執業醫師的基本情況分析表

項目類別人數百分比(%)性別男9945.8女11754.2年齡(歲)25~357233.336~459142.146~554822.256~52.3工作年限(年)<53616.75~94420.410~197735.620~294822.230~115.1學歷博士研究生115.1碩士研究生10347.7大學本科8438.9大專177.9中專10.5職稱初級3315.3中級6831.5高級11553.2專業中醫科2311.6口腔科219.7臨床類17278.7是否申請多點執業已申請4018.5未申請17681.5
2.2216名執業醫師對多點執業的政策熟悉度、實施看法和態度:216名調查對象中45.8%對醫師多點執業政策比較熟悉,40.3%認為醫師多點執業實際操作難度系數高,27.8%認為醫師多點執業的政策條款不具體,53.8%對醫師多點執業的貫徹發展持支持的態度。見表2。
表2216名執業醫師對多點執業政策的熟悉度、實施看法和態度

項目類別人數百分比(%)多點執業政策熟悉度非常熟悉188.3比較熟悉9945.8一般6027.8不是很熟悉 3918.1多點執業政策的看法很好188.3不全面5123.6政策條款不具體6027.8操作難度系數高8740.3多點執業的態度支持11653.8無所謂8639.8反對146.5
2.3阻礙醫師申請多點執業的因素:216名調查對象中,32.2%認為多點執業配套制度的缺乏是導致多數醫師沒有申請多點執業的主要原因,22.6%表示申請醫師多點執業還受到工作時間和數量的限制。見表3。
表3阻礙醫師申請多點執業的因素及對執業地點意向

項目類別人數百分比(%)阻礙因素不感興趣2715.3領導不允許147.9缺少配套制度5732.2承擔的醫療風險更大2916.4受工作時間限制4022.6不符合條件105.6
2.4216名執業醫師對多點執業的意愿情況:216名執業醫師中,40.3%希望申請多點執業的醫師,44.7%的調查對象表示如果申請多點執業,在選擇執業的地點時更愿意服從政府的安排,深入基層工作,23.7%只愿意在與自己所在醫院同等級的醫院中進行多點執業。見表4。
2.5216名執業醫師對多點執業政策的實施評價:216名調查對象中,29.2%認為申請醫師多點執業可以深入基層、服務基層群眾,同時可以增加醫師的工資收入,緩解看病難的現象。但216名調查對象中有62.1%認為申請醫師多點執業以后,很難協調自己與執業醫院之間的利益關系,而且自己需要承擔的醫療風險會更大,醫療歸責問題沒有法律保障[5]。見表5。
2.640名已申請多點執業的醫師的基本情況及流動性分析:申請多點執業的40名醫師中,男23名,女17名,其中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占總人數的55.0%,本科學歷和博士研究生學歷各占22.5%,中級職稱占總人數的45.0%,高級職稱的比重占總人數的55.0%,申請多點執業的40名醫師中67.5%的執業年限在10~19年時間段,66.5%進行多點執業的醫師既到基層多點執業同時也到民營醫院進行多點執業。見表6。
表4216執業醫師對多點執業的意愿調查情況

項目類別人數百分比(%)是否希望申請多點執業希望申請多點執業8740.3不希望申請多點執業12959.7希望在什么地方執業三級醫院5123.7縣級醫院4320.0鄉鎮醫院2511.6服從政府安排9744.7
表5216調查對象對多點執業政策的具體實施評價

項目類別數量百分比(%)實施多點執業的好處增加醫師收入5525.5方便患者2813.0緩解看病難5425.0提高醫師知名度125.6服務基層群眾6329.2提高醫院知名度41.9實施多點執業的弊端承擔的醫療風險更大7735.6浪費時間52.3難協調與醫院之間的關系13462.1
表640名已申請多點執業的醫師的基本情況及流動性分析

項目類別人數百分比(%)學歷大學本科820.0碩士研究生2255.0碩士博士生1025.0職稱中級職稱1742.5高級職稱2357.5工作年限(年)5~925.010~192767.5流動性20~291127.5民營醫院615.0下級醫院922.5既到民營也到下級2562.5
216名調查對象中僅有40人申請了多點執業,臨床工作多、數量大、沒時間外出執業、執業醫院不允許、擔心出醫療事故是影響醫師申請多點執業的主要因素[6]。申請多點執業的醫師學歷普遍較高,且參加工作時間較長,相對其他醫師而言,有更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扎實的理論知識,已申請多點執業的40名醫師中,80.0%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職稱均在中級以上,且從事醫療活動年限在10~19年時間段的人數最多,達到67.5%。
醫療活動具有不穩定性和復雜性,申請多點執業的醫師與受聘醫院之間可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醫療糾紛,如疾病風險的擔責問題,醫療收入的分配問題等。多數執業醫師表示在進行多點執業的過程中,很難協調與執業醫院之間的權責關系和利益分配關系,當不慎發生醫患關系時,醫師與患者之間會產生糾紛,甚至醫院與醫師之間也會產生矛盾[7]。調查結果顯示,執業醫院不允許在職醫師外出多點執業是導致多點執業政策難以推行的原因之一,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及監管措施不足、缺乏支持醫師多點執業的配套制度等是導致醫師多點執業發展緩慢的原因[8]。44.70%的調查者表示如果申請多點執業,他們更愿意服從政府的安排,深入基層或是到邊遠山區進行幫扶。由此可見,政府在多點執業政策的貫徹發展中的地位顯著。
醫師多點執業的發展,還受到薪酬、福利等影響,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提出人類的需求可以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9]。當執業醫師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會影響醫師多點執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