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永明
摘要 核桃是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核桃產業已成為興山縣林業產業的主導產業。本文分析了興山縣核桃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核桃產業發展對策,以期為興山縣及同類地區發展核桃產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 核桃產業;問題;對策;湖北興山
中圖分類號 F32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9-0126-01
興山,古稱“邑”,是漢明妃王昭君故里,位于湖北省西部山區,長江西陵峽北岸。地處秦巴大山區,東臨宜昌、保康,西與巴東毗鄰,南接秭歸,北抵神農架林區。核桃是興山縣名優土特產品,栽培歷史悠久,明末清初縣志中就有“邑產頗多,桃米可以遠貿”的記載。核桃產業曾在興山縣農村經濟發展中做出重要貢獻,深受農民喜愛。
自2004年發展核桃產業以來,已發展1.47萬hm2,興山縣核桃優良品種主要為薄殼核桃,代表品種有“7904”“9922”等。2017年,全縣核桃產量突破10 000 t,涌現了一大批核桃專業村、專業戶,水月寺鎮茅草坪村核桃產量較2016年翻了一番,古夫鎮龍池村涌現了一批核桃大戶。其中,核桃收益10 000元以上的大戶逾10戶、5 000元以上的逾90戶。
1 存在的問題
1.1 品種混雜問題
全縣已栽核桃基本為引進品種,多而雜,有的不適應興山縣地理和氣候條件。產業發展沒有在品種上要求堅持自繁自育,沒有優中選優,未充分發揮興山縣省定優良品種多的優勢。應加強種苗基地建設,培育優良本土品種。
1.2 管理措施問題
目前,核桃園大部分栽植過密,通風透光條件差,病蟲害多發,低產低效,間伐、高接換優、拉枝整形、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管理措施不到位,需要重點研究解決。
1.3 農民主體問題
近年來,在核桃精品果園和低產園改造上以專業合作社和村級服務隊為主,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但仍存在“管的不收,收的不管”的問題,專業合作社和農民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沒有更好地探索研究更好的辦法和機制發揮農民主體作用。需要采取流轉、委托管理、特許經營等多種形式,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形成利益共同體,激發產業活力。
1.4 市場拓展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全縣大部分核桃園掛果良好,長勢喜人,預計2018年產量會較高,要及早謀劃核桃加工、銷售問題。組織龍頭企業大量收購青果深加工,消化產量;同時,拓寬銷售路徑,廣泛采用電商、網商等現代銷售模式。
1.5 技術保障問題
目前,專業技術隊伍因長期人員結構老化和編制等問題,隊伍不健全,技術水平不高,導致核桃栽培管理實用技術研究和推廣滯后。需要大力引進人才,加大培訓力度,培養本土實用技術人員,迅速提高技術水平,研究和推廣適應興山縣實際的栽培管理統一技術規范,做到標準化管理。
2 對策
當前,興山縣核桃產業已發展到1.47萬hm2,正處于“推一把就能大見成效,松一把即前功盡棄”的關鍵時刻,要堅持建設2萬hm2核桃產業,打造成興山縣農業第一大特色產業和湖北核桃名縣、中國核桃之鄉的目標不動搖。興山縣核桃產業建設要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果園管理上,要在果園管理上,立足縣情,創新機制,以管理增效益,以管理促發展。
2.1 精品果園建設
要集中力量,層層辦精品果園,層層辦示范標準園,用良好的收益引導農戶加強果園管理。縣級重點建設4個核桃“萬畝走廊”,鄉鎮級建設1個100~200 hm2的示范園,村級培育1個以上的專業大戶。
2.2 低產園改造
針對栽植過密、品種混雜、掛果不良的低產園,采取間伐、高接換優、拉枝整形、加強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綜合技術措施調整密度、改良果園品種、優化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增強樹勢,促使早日收益[1-2]。
2.3 突出專業合作社建設
針對核桃管理勞動力、技術不足的問題,加強專業合作社建設,集中統一管理核桃園。每個專業村都要建立合作社,達到有技術力量、有固定人員、有管理設備、有規模化基地、規范運作、規范施工、規范資料“四有三規范”標準。同時,引導合作社和農戶在自愿的基礎上,調整收益分配,形成利益共同體,提高合作社活力。
2.4 做實龍頭企業
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種植”的原則,綜合考慮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條件,重點在自然條件適宜、人均土地多、有傳統優勢和種植積極性高的地區布局。在繼續幫助智慧果公司的同時,需要引進和培育新的有實力、有思路、有擔當的龍頭企業,形成市場競爭機制,真正帶動產業發展。同時,要注重培育經營靈活、特色鮮明的小型龍頭企業,以小帶大。
2.5 政策保障
縣委縣政府采取整合資金、集中投入、項目跟進等措施,引導專業合作社適度規模發展果品示范園區,配套建設節水灌溉、園區道路等設施,優化園區機械裝備結構;指導具有資質的苗木公司規模發展果樹苗木[3];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高級職業果農,發展家庭農場;組織引導專業合作社開展綠色、有機果品認證,組織果業專業村開展電子商務交易。建議每年劃撥500萬元經費支持核桃產業發展,重新激發各鄉鎮和核桃種植戶的積極性,建議政策一定5年不變,真正將核桃產業抓出成效,成為全縣主導產業。
2.6 技術保障
積極爭取科研單位、大專院校作為興山縣核桃產業的技術支撐,通過逐年向大專院校引進專業技術人員,加強學習培訓,培養素質過硬的專業隊伍;繼續加大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技術培訓力度,培養實用的農民技術員隊伍[4]。
3 參考文獻
[1] 李賢.維西縣核桃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民營科技,2012(11):137-138.
[2] 趙寶軍,宮永紅.通過美國核桃產業看我國核桃生產[C]//中國園藝學會干果分會.第四屆全國干果生產、科研進展研討會論文集.泰安:中國園藝學會干果分會,2005:5.
[3] 段紅喜,張志華.我國核桃生產概況、問題及發展途徑[C]//中國園藝學會干果分會、河南省新鄭市政府.第三屆全國干果生產與科研進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鄭:中國園藝學會干果分會、河南省新鄭市政府,2003:5.
[4] 陸斌,寧德魯.美國核桃產業發展綜述及其借鑒[J].林業調查規劃,2011,36(3):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