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植物化學保護是植物保護專業(yè)課的核心課程,涉及農藥科學使用、農藥劑型加工和應用、有害生物抗藥性、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重要理論,在教學中很難快速將一系列知識傳授給學生。本文介紹了植物化學保護教學新方法和新理念,以期為提高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學質量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參考。
關鍵詞 植物化學保護;教學方法;農藥科學;探索與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 G6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9-0283-02
Abstract 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 is the core course of plant protection professional course.This course involves important theories such as usage of pesticide science,pesticide formulation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pest resistance,insecticides,fungicides and herbicides,etc.It is difficult to impart a series of knowledge to students quickly in teaching.This paper introduced new methods and ideas in the teaching of 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 and stimulating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in learning.
Key words 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teaching method;pesticide science;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植物化學保護課程不僅是本科生的一門個性選修課程,同時也是制藥工程、環(huán)境科學、園藝、草業(yè)、林業(yè)、農學、生物技術等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程,在培養(yǎng)高素質的植物保護通用人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該課程具有獨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是應用化學農藥防治農林及城市環(huán)境中病蟲草鼠等有害生物、保護農林業(yè)生產和保障安居生活的一門重要科學,是有害生物綜合防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植物化學保護中主要涉及的農藥科學使用、農藥劑型加工和應用、有害生物抗藥性、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重要理論都對農業(yè)生產產生著深遠的影響。農藥使用對解決全世界糧食問題和預防人類疾病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目前以及今后的很長一段時期內農藥仍然是農業(yè)生產中不可缺少的生產資料。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植物化學保護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植物化學保護教學中的新方法和新理念進行探討。
1 理論課教學探索與創(chuàng)新
1.1 植物化學保護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植物化學保護課程主要涉及農藥科學使用、農藥劑型加工和應用、有害生物抗藥性、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重要理論。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關鍵要闡述清楚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殺鼠劑、殺線蟲劑、殺軟體動物劑等農藥品種的化學名稱、理化性質、作用方式和防治范圍。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這些農藥品種的理化性質和作用方式往往容易被學生們混淆,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列表分析無疑是讓學生快速掌握這些特性的方法之一。列表分析方法是植物化學保護課程課堂教學中的關鍵部分[1]。利用列表分析方法,可以將農藥品種進行歸納整理。
1.2 選用合適的參考資料
理論課教學探索與創(chuàng)新的根本來源是選用合適的教材,如《植物化學保護學》《中國植物病害化學防治研究》《農藥化學》《農藥概論》《植物保護技術》是植物保護學方面的主流教材[2-6]。同時,可以利用植物化學保護學專業(yè)知名大學(西北農林大學、南京農業(yè)大學、中國農業(yè)大學)的精品課程資源;植物化學保護學國內外知名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Pest 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Virology、Virology、Archives of Virology、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和Viruses等上發(fā)表的相關研究成果也可作為植物保護學教學探索和創(chuàng)新中的參考資料。
2 田間試驗教學探索與創(chuàng)新
植物化學保護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具有很強的交叉性和實踐性。因此,田間試驗教學實踐和讓學生動手操作必不可少。如第二章農藥劑型和使用方法、第三章至第七章農藥各論部分、第八章農藥有害生物抗藥性及其綜合治理、第九章農藥與環(huán)境安全、第十章農藥生物測定與田間藥效試驗、第十一章農藥的科學使用等章節(jié)涉及到的內容均可以與田間試驗掛鉤,讓學生掌握農藥品種的基本性質和原理[7-8]。
3 教學中多學科交叉,融會貫通
植物化學保護學涉及物理化學、植物生理學、數理統計學、基礎生物化學、動物學、植物學、普通昆蟲學、普通植物病理學、農業(yè)植物病理學、農業(yè)昆蟲學、昆蟲生理學、農藥毒理學、農藥科學使用技術、農藥生物測定技術、植保器械、農藥劑型加工學、農藥環(huán)境毒理學等專業(yè)基礎學科。為了方便教學,授課教師既要掌握和熟悉這些內容,對前后章節(jié)的知識融會貫通,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9]。
4 教學中引入相關人物、事件,提高學生注意力
為了使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印象,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書籍、人物、事件,以及一些與知識點相關的漫畫、照片、動畫、影片等。此外,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外,還應緊跟學科發(fā)展的前沿,密切關注學科的最新進展。在課堂上除了及時補充新的教學內容,還可以通過案例分析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10-12]。
5 結語
植物化學保護已經成為一門重要的交叉學科,并將成為研究植物病毒病害的基礎學科和新型高效安全綠色農藥研究的重要工具[13-14]。貴州大學精細化工研究開發(fā)中心與時俱進,創(chuàng)辦和開展了本科-碩士連讀班,正在開展植物化學保護、農藥生物學基礎、高等植物保護等系列精品課程,為培養(yǎng)植保學科研究型人才奠定基礎。
6 參考文獻
[1] 董向麗,邢小霞,郭磊,等.傳播學理論在《植物化學保護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99):159-160.
[2] 徐漢虹,吳文君,沈晉良,等.植物化學保護學[M].4版.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7.
[3] 周明國.中國植物病害化學防治研究:第7卷[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4] 唐除癡.農藥化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5] 韓熹萊.農藥概論[M].北京:北京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
[6] 黃宏英.植物保護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
[7] 黃繼光,周利娟,徐漢虹,等.《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8(1):237-239.
[8] 李保同,熊忠華,熊件妹,等.植物化學保護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3):107-109.
[9] 江定心,田永清,徐漢虹.以培養(yǎng)應用能力為導向的《植物化學保護學》課程實習教學實踐與體會[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農學卷),2009,6(2):100-102.
[10] 路偉,趙娜娜,馬德英,等.植物化學保護虛擬仿真實踐教學改革新探索[J].高教學刊,2017(3):110-111.
[11] 楊從軍,羅蘭,羅小勇.提高《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學質量方法與手段探索[J].高教論壇,2015(8):62-63.
[12] 王英姿,紀明山,祁之秋,等.《植物化學保護》多媒體課件的開發(fā)及應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30):9748.
[13] 智亞楠,王國君,劉紅敏.《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20):122-123.
[14] 李向陽.農藥學中的化學生物學實驗教學探索與創(chuàng)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5,43(16):37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