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亞
【摘要】《綱要》社會領域的“指導要點”十分明確地指出:幼兒的“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據此,提出了“注重實踐性體驗的社會學習活動的研究”這一研究課題,希望研究成果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服務幼兒,讓他們在幼兒園生活中能夠有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 社會性學習 實踐性體驗
一、調查意圖
幼兒由自我為中心向社會化發展要經歷一個自身實踐和積累體驗的漫長過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說明部分強調,應“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幼兒的社會化發展必須依靠他們的自身實踐才能實現,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他們的親身體驗。然而,由于中小學的升學率競爭激烈,社會的就業形勢嚴峻,致使很多家長只關注孩子在知識、技能方面“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卻往往忽視了孩子的社會學習,使得一些孩子表現出嚴重缺乏應有的社會性品質,這對孩子的終生發展將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指南》社會領域的導言中就著重指出:“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過程是其社會性不斷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過程。”“良好的社會性發展對幼兒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據此,我園提出了“注重實踐性體驗的社會學習活動的研究”這一研究課題。希望研究成果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服務幼兒,讓他們在幼兒園生活中能夠有更好的發展。
二、給老師和家長的教育建議
(一)給老師的建議
綜上所述,幼兒的人際交往、社會發展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家長的重視、老師的教育等多種元素而發生變化,在發展較弱的方面,教師應該注意這些方面。
1.在平時工作中,通過教育、角色扮演、榜樣作用,引導幼兒主動向認識的人問好、道別,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2.在學習、生活中,當遇到困難時,通過鼓勵、榜樣、幫助、故事引導等方法,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對于遇到困難堅持不放棄的幼兒進行鼓勵和表揚。
3.通過晨談,家園共育,親子游,組織各種展覽活動等方式,讓幼兒對自己的家鄉有一定的了解。
4.通過繪畫、親子閱讀、環保回收活動,讓幼兒學會區分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物品,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愛護環境,爭做合格的“環保小達人”。
5.通過國旗下講話,引導幼兒努力做升旗手、護旗手的光榮任務,知道自己是中國人,培養民族榮譽感、國家自豪感,做一個講文明的小公民。
6.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本年度,結合論文研究,我園繼續開展、發揚幼兒園特色課程——社會實踐活動:
通過組織幼兒參觀青劍湖消防大隊,提高幼兒安全防范意識,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同時,消防員叔叔的勇敢、守紀的精神品質,將深深印在幼兒的心里。
組織參觀蘇州博物館,幼兒通過眼睛看,耳朵聽,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蘇州的歷史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
組織幼兒到附近的鄰里中心菜場、永旺超市購物,孩子們在過了一把自主購物“癮”的同時,更體驗到了理財的樂處和難處,并切身感受到生活中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由此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通過一些友誼比賽,如穿衣服、疊被子、剝蠶豆等比賽,讓孩子享受做事情的快樂。
《指南》在健康領域的教育建議中指出:“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幼兒的嘗試與努力給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辦代替。”并在社會領域的教育建議中強調指出:“幼兒自己的事情盡量放手讓他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夠好,也應鼓勵并給予一定的指導,讓他在做事中樹立自尊和自信。”因此,我們應從不同年齡段幼兒社會化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確定教育主題,密切聯系幼兒的現實生活,以豐富多彩的內容設計具有體驗式特點的社會學習實踐活動。
(二)給家長的建議
1.家長是表率,家庭教育必須引起重視。家長的行為觀念、教養方式等都對幼兒社會性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2.幼兒園可以通過家長會、親子活動等形式,給家長傳達最新的教育理念,正確的育兒方法。
3.有條件多帶幼兒外出,增加與人交往的機會。多旅游,開闊幼兒的眼界。
4.多讓幼兒做家務,做家務是孩子建立自信的一種方式,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5.告訴孩子父母的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以及110、120、119等特殊號碼的作用。
三、總結
心理學研究表明:社會化發展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方面。而幼兒期是兒童社會化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個體的社會化發展與其將來社會交往、行為、情緒情感、人格、個性、社會適應性及事業成就、智力發展等密切相關。因此,作為教育基礎工程的幼兒教育也必須為塑造一代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打好基礎,必須研究并努力引導幼兒實現社會化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