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戰磊
摘要: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版)提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而地理實踐力作為地理核心素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本文基于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選取浙江飛翼生態農業,設計了“感受生態有機文化,體驗現代農業科技”為題的地理實踐活動,旨在通過探究性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關鍵詞:地理實踐力;地理核心素養
地理實踐力是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考察、實驗、調查等是地理學重要的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課程重要的學習方式[1]。地理實踐力的培養需要在真實的情境中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者通過對所處情境的感知和理解,產生與情境相聯的情感反應,并在此基礎上分析、理解人地關系[2]。基于此,筆者立足于地理實踐力素養的內涵,選取浙江飛翼生態農業這一典型的農業生態園作為載體,通過設計“感受生態有機文化,體驗現代農業科技”的野外地理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關注地理事物,感悟自然,感受生態有機文化的淵源,體驗現代農業科技的發達,促進其地理實踐力的培養、發展。
一、實踐區域概況
浙江飛翼生態農業—2016 G20杭州峰會指定供應商。該生態有機農莊占地10000畝,是根據臺灣有機農業發展理念規劃設計,技術上與上海交大農科院簽訂了合作協議設立農業部下屬南方水果科研基地,并與臺商的歐耕尼克(昆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設集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配送、觀光、休閑、科普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基地、都市農業基地,是目前浙江單體規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現代農業示范基地之一。飛翼農業是2013年浙江省重點建設項目、浙商回歸重大項目、紹興市農業龍頭企業、紹興市重點建設優勝項目。2015年12月4日被農業部、國家旅游局認定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該生態園第一期計劃投資5.5億元,面積為5600多畝,一期項目已完成投資3.8億元,建成了5000畝有機果蔬菜園,其中:標準大棚4000多只,面積2000多畝,連棟大棚700多只,面積1500多畝,鋼架玻璃鋼多功能綜合體5棟,面積50畝。擁有專家實驗室、育苗車間、蔬果加工車間,有機肥制作車間;已種植100多種高品質有機蔬菜和10多種優質水果;至2014年4月,公司正式獲得有機認證證書,并嚴格按照有機標準進行蔬菜生產。
二、實踐目的與要求
1.實踐目的
此次“感受生態有機文化,體驗現代農業科技”為題的地理實踐活動設計,適應了當下地理核心素養的要求,將考察、實驗、調查等重要的的研究方法與學習方式應用于野外地理實踐中,讓學生充分了解農業區位與自然條件、技術經濟、社會經濟等因素的關系,以及感受生態有機農業文化,體驗現代農業科技的發達,熟悉“互聯網+”背景下飛翼生態有機農業的新發展。以期培養學生從地理視角認識自然與人文環境的意識,懂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味和精神境界,增強書本理論知識和生態有機農業的認知,走進大自然的課堂,為新高考增加實踐知識,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2.主要實踐要求
深入農場,調查其自然條件,如氣候、地形、土壤、降水等,考察其農業技術經濟和社會經濟因素概況,如技術裝備(智能玻璃溫室大棚、機械化)、生產技術(培育良種、耕作技術、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蟲害防治等)、種植方式(間作、套作等)、耕作方式(一年N熟)、有機肥制作工藝等;另外考察其種植運營模式、特色果蔬、規模、發展、物流系統等以及“互聯網+”背景下飛翼源農業的新發展。
三、實踐線路與內容
1.調查路線
飛翼源農業:綜合管理中心一有機肥生產中心一育苗車間一智能溫室大棚一四季水果種植區;
2.主要實習點與實習內容
主要實習點:有機肥生產中心、育苗車間、智能溫室大棚、四季水果種植區。
(1)綜合管理中心
調查其自然條件,發展狀況。
(2)有機肥生產中心
了解有機肥制作概況,熟悉有機質與有機肥之間的關系。
(3)育苗車間
了解生產技術,培育良種等。
(4)智能溫室大棚
水肥控制管理、機械化
(5)四季水果種植區
種植方式,耕作制度等。
四、實踐活動的開展
1.活動準備
將全班分為12個活動小組(每組3-4名成員),每小組選出1名負責人,分配各組實地考察的任務:①各組通過網絡、報刊、書籍等渠道,獨立收集、整合飛翼農業的資料。②每組選擇一個研學子課題,并回顧與研學子課題相關的書本知識。
在活動開始之前報學校團委備案并上交活動方案,另針對參加此次研學的學生給予安全教育,并通過短信和告家長書等形式告知家長。為了使學生在進行實地考察時能有針對性地實踐,應在開展實地考察之前公布實踐的課題與子課題。筆者根據課程標準、學情和飛翼農業可挖掘的地理知識點,設計了難度適宜的3個類型、15
個實踐活動子課題,供各小組自由選擇(如表1,表2所示),其中
氣候要素的光照、熱量、降水這3個子課題每人都參與調查、實踐。
2.實施過程
(1)參觀:在指導老師、農場專業人員的帶領下乘坐觀光車調查研學區域。
(2)考察:在技術人員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考察研學區域的相關知識,并實地填寫研學手冊。
(3)探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或研學區域,收集資料,小組討論。
(4)體驗:在技術人員指導下,對體驗區域進行翻耕、種植等農業體驗。
(5)研討:與同學交流,探究有價值的問題。
(6)交流:在會議室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簡單匯報,指導老師給予點評。
五、“感受生態有機文化,體驗現代農業科技”實踐活動總結
為了進一步能夠對學生實地考察結果進行評價,筆者堅持發展性的地理學習評價方式,設計了評價量表并采用開放式的“自我評價(30%)+小組評價(30%)+教師評價(40%)”模式[3],從而對學生的研究學習成果進行不同維度的評價(如表3所示)
各評價滿分10分,依據實際情況給與分數。小組首先自評并如實填寫,其次組評為各小組評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后的平均分,師評為各指導老師評分的平均分,最后匯總作為小組最終得分。
六、實踐活動評價與反思
此次地理實踐活動設計,通過考察、實驗、調查等方法,使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學習中,強化課堂知識的同時促進了學生的地理實踐力的培養。但在具體的研學活動進行中可能會出現比如學生查找資料的目的性較差、知識梳理連貫性不強、概念或過程描述漏洞百出,甚至小組內合作欠佳等種種問題。這些都間接反映了我們的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比較僵化、碎片化,不能夠學以致用,所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多組織開展一些探究性的實踐學習活動,讓學生走進大自然的課堂,通過實踐、考察等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ISBN 978-7-107-31855-9.
[2]郭慶云.初中生“地理實踐力”素養培養案例研究—以“暢游迪士尼”為例[J].地理教學,2017 (6):31-34.
[3]謝梅.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地理實踐活動設計—以西安“絲綢之路”的實踐活動為例[J].山西青年, 2017(2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