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志義
摘要:近年來國家開放大學、北京開放大學、上海開放大學等相繼成立,在終身教育理念的大背景下,傳統的廣播電視大學紛紛致力于改革創新,整合各類終身教育辦學資源和內容,積極組建地方開放大學。在地方開放大學逐漸成熟的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成為地方開放大學常態性、主導性的工作,成人教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和形式也日趨豐富多元,呈現出新的教育形式和特點。
關鍵詞:地方開放大學; 思政教育 ;創新
一、地方開放大學成人教育學生思政教育特點
1、地方開放大學辦學特點
我國開放大學是系統辦學,辦學對象面向全體社會成員,強調優質教育資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辦學內容上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重,是一所沒有圍墻的新型大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正的作用。2012年9月,溫州市在溫州電大、溫州老年大學、溫州市工人業余大學和溫州社區大學等辦學資源上,組建成立了全國第一所地方開放大學——溫州城市大學。新組建成立的溫州城市大學,不同于傳統電大系統單一的學歷教育,同時開展老年教育、社會培訓等非學歷教育,致力于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推進市民終身學習理念。
地方開放大學相對于普通高校,辦學模式和內容有其自身特殊性,這也直接影響到成人教育學生思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地方開放大學圍繞“讓終身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這一辦學目標,將學校實體化辦學運作與地方終身教育事業發展緊密結合,是地方終身教育理念推廣的引領者和新型學習方式的先行者。辦學類型上,既開展開放教育、遠程教育、成人全日制教育等成人學歷教育,又開展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社會培訓等非學歷教育。溫州市還積極加強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共享,溫州城市大學與當地教育部門開展教育戰略合作,當地基礎教育學校分別增掛溫州城市大學附屬小學和附屬幼兒園,做好附屬學校建設指導工作。
與地方教育部門開展基礎教育的合作,更加豐富了地方開放大學的辦學類型,充分發揮了開放大學的資源優勢和辦學特色,逐步形成靈活開放、豐富多元并適應地方終身教育發展的辦學模式。
2、成人教育學生思政教育特點
地方開放大學辦學形式上是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存。學歷教育包括成人脫產教育、開放教育、遠程教育等辦學類型。非學歷教育主要為老年教育、社區教育和各類短期培訓。地方開放大學的成人教育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重點在成人脫產教育學生,開放教育學生、老年教育學生(學員)為輔。成人教育學生年齡、職業、社會地位及個人經歷等不同,因而在學習能力、思想認知等方面具有較大差異性。成人脫產教育學生一般主要來源為未被普通高校錄取的高中生或同等學力人員,通過成人高考錄取。相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辦學規模相對較小,住校生人數不多,學生社團數量、社團活躍度、日常活動參與度等較低。部分學生呈現態度消極、得過且過、學習興趣低等現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復雜、要求更高。
二、成人教育學生的思政教育載體創新
1、善用地方政策,搭建思政教育實踐平臺
借助地方政策,搭建思政新平臺,借助合力打造地方開放大學思政教育新載體。近年來溫州市開展“新青年下鄉”倡議,包括科學理論引領、文藝送演樂民、志愿服務接力、文化傳承星火等內容,走進農村社區、文化禮堂等為基層群眾送服務、送文化。溫州城市大學積極響應號召,并著手實施學生養成教育,增加綜合素質培養的比重,引導、激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和校外各種實踐活動,增強傳統思政教育載體的參與度和活躍度。同時結合學校教學實踐實際,通過學校成熟的社區教育體系,積極與所在地團委、校內青年黨員志愿活動等結合,組織優秀青年教師擔任指導師,開展了一系列進社區、進基層的“新青年下鄉”活動,很好地提升了學生們服務社會、奉獻自我的意識。
2、充分發揮辦學類型的多樣性,打造思政教育新載體
結合終身教育辦學的優勢,加強不同辦學類型學生之間的相互成長和影響。溫州城市大學成立“雙陽”志愿服務隊,通過老年群體和青年學生一起組成的“夕陽”、“朝陽”組合,充分調動老年學員和青年學生的社會服務熱情,以“終身學習,服務社會”為理念,發揮青老志愿者年齡兩頭的互補優勢,相繼開展“雙陽”攝影采風、教老年人使用手機app等形式新穎的志愿服務活動,充分發揮成人高校多種教育形式并存的優勢。針對開放教育、遠程教育學生對學校歸屬感較低等情況,組織開展不同類型學生之間的團隊素質拓展活動,增強成人教育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團隊凝聚力,提升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生之間的團隊成長。
3、創新日常教學方法和考核機制,寓思政教育于教學改革
在成人教育課程設置中增設學生人文素養課程拓寬學生知識涵養,提升綜合人文素養。結合學校成人教育實際,通過推進學院建設和教學改革諸多舉措,邀請一批知名專家給學生做人文學科系列講座。創新課堂教學改革和考核方式,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提高自我的平臺,在考核方式上從以往“一張試卷”到“技能展示”,全面展示學生自身的綜合技能,提升自身素質和文化認同,寓思政教育課于日常教學課堂中。同時設置成人教育助學金制度,引進社會優秀企業成立助學基金,打造成人教育學生有精神、有志向、有愛心的立德樹人理念。
4、搭建創業就業平臺,加強思想政治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健全社會實踐機制,鞏固已建立的校外思想政治實習、實踐基地,加大豐富與實踐基地的合作內容,促進學生學習知識、增長才干和服務社會三者有機統一,在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舉辦創業訓練營,與當地相關企業協會做好合作和溝通,并聘請相應負責人擔任創業訓練營創業導師,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保證學生創業的長效性,把職業生涯規劃納入課程體系,通過專題講座、小組討論、職業生涯規劃比賽等多種形式打造創業創新發展模式,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5、重視網絡思想政治陣地建設,成立思想政治理論研究中心
積極創設新載體,建設與傳統媒體相互融合、相互補充,兼顧內外網絡的新媒體格局,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著力加強校園網站、“兩微一端”等思想政治工作平臺建設,用正面聲音占領網絡陣地,用正確輿論引導學生。成立思想政治研究中心,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學校重點課程建設,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系創新,完善教材體系,提高教師素質,創新教學方法,合理設置教學規模,增強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感染力。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專題式教學,倡導集體備課和名師引領,組織公開課觀摩等教學活動,推出具有學校特色的精彩教案、精彩課件、精彩課堂。
三、結語
隨著各地開放大學的蓬勃發展,成人教育學生的思政教育在這場變革中也將迎來新的形式。思政教育是終身教育的一種體現,通過對大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政教育,喚醒大學生的全面學習、終身的生活方式,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以期提升大學生的生活質量,促進開放型大學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在成人教育的過程中,給成人教育學生搭建一些新的思政教育載體和平臺,創新教育過程中的理念和方式,培養他們正確的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才能更好提高開放型大學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通過對開放型大學學生思政工作載體的創新和實踐探索,組織開展更富有針對性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創新常態社團活動和服務品牌,培養富有成人教育特色的思政教育方式。在終身教育理念的推動下,結合地方開放大學的辦學特點,打造具有成人教育學生特色的各類思政教育新載體,逐漸解決在開放型大學中普遍存在的學生母校意識淡薄、思政教育方式陳舊、學生參與度不高等問題,增強成人教育學生的思政教育針對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一兵.開放大學的戰略轉型[J].廣東開放大學學報,2017(1).
[2]麥漢斌.芻議電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與創新[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2).
[3]劉宏.對國家開放大學和學習中心工作的一點思考[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
[4]張楊楊.探究電大成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4).
[5]楊守健.新媒體與共青團工作[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年11月.
本文系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浙江電大分會2017年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SZKT-17Z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