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蓮
[摘要] 目的 分析血脂檢驗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臨床價值。方法 該文從該院2018年1—5月接收的患者中,隨機抽取46例,設為觀察組,從同期健康檢查人員中,隨機抽取46名,設為對照組,分別進行血脂檢驗,并對比臨床檢驗結果,分析臨床檢驗價值。結果 觀察組患者血脂檢驗總膽固醇(7.94±0.13)mmoI/L、高密度脂蛋白(0.59±1.07)mmoI/L、低密度脂蛋白(5.04±3.42)mmoI/L、以及甘油三酯(2.05±0.17)mmoI/L。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脂檢驗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臨床檢驗中應用,可有效分析患者患病具體情況、明確病癥發病原因、尋求有效的病癥臨床治療措施,提升疾病治療效果,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臨床治療中發揮著較好的作用。
[關鍵詞] 血脂檢驗;冠心病;糖尿病;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8(b)-0051-02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慢性病之一。隨著糖尿病患者患病時間的增加,很容易引發機體心腦腎等方面疾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發病率約30.41%,是發病率較高的糖尿病合并癥,臨床表現為呼吸氣粗,眩暈、心率衰竭。有研究表明,有效的血脂檢驗,能夠有效反饋患者檢測信息,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由此,該文從該院2018年1—5月接收的患者中,隨機抽取46例,分析血脂檢驗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文從該院收治的患者中,隨機抽取46例,設為觀察組,從同期健康檢查人員中,隨機抽取46名,設為對照組。實驗得到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參與實驗人員、家屬均有知情權,并實驗人員已簽署了志愿書。對照組患者資料:性別:男性:24名,女性:22名。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36.71±1.04)歲;身體狀況:心臟、血壓等身體機能正常,且無慢性病不良記錄。觀察組患者資料:性別:男性:23名,女性:23名。年齡:34~71歲,平均年齡:(36.55±1.12)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2.57±1.14)年。兩組患者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血脂檢驗,具體操作方法如下:①檢驗前準備: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清淡飲食,囑患者前3 d禁飲茶、咖啡等,檢測前一晚8時開始禁食,禁食12 h;②血脂檢驗:次日清晨8時,采集患者靜脈血,送至檢驗室進行檢驗,并在采血后60 min內,立即將血清分離,若標本無溶血現象,可應用血脂檢驗儀器,對患者膽固醇含量進行檢測。同時,該院還采取蛋白質免疫比濁法,對比檢測結果。最后,結合儀器檢驗結果,分析患者血脂檢驗信息,研究臨床研究價值。
1.3 研究指標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血脂檢驗中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標。
依據血脂檢驗一般標準可知,血脂檢驗的正常指標為:總膽固醇2.8~6.5 mmoI/L,甘油三酯(成人)0.56~1.70 mmoI/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3~2.07 mmoI/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4.40 mmoI/L。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以SPSS 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照組與觀察組血脂檢驗結果
觀察組患者血脂檢驗總膽固醇(7.94±0.13)mmoI/L、高密度脂蛋白(0.59±1.07)mmoI/L、低密度脂蛋白(5.04±3.42)mmoI/L、以及甘油三酯(2.05±0.17)mmoI/L。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對照組與觀察組血糖檢驗結果
經糖尿病藥物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空腹血糖檢驗(14.03±1.03)mmoI/L,觀察組空腹血糖檢驗(14.07±1.05)mmoI/L,檢驗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餐后2 h后,對照組血糖(19.09±2.17)mmoI/L,觀察組血糖(15.66±1.07)mmoI/L,對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3.1 血脂檢驗臨床數據討論
血脂檢驗,是指通過血漿質量分析,對機體中脂肪含量檢驗的方法。一般來說,血漿檢驗,主要是對血液中的脂肪進行檢驗,即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酯四部分的檢驗。血脂檢驗,與常規檢驗方式相比,更能夠直觀的反饋出患者身體脂肪的變化情況,對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以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臨床治療提供分析資料。該院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血脂檢驗總膽固醇(7.94±0.13)mmoI/L、高密度脂蛋白(0.59±1.07)mmoI/L、低密度脂蛋白(5.04±3.42)mmoI/L、以及甘油三酯(2.05±0.17)mmoI/L;而對照組患者血脂檢驗總膽固醇(3.01±1.44)mmoI/L、高密度脂蛋白(1.52±0.68)mmoI/L、低密度脂蛋白(2.55±2.04)mmoI/L、以及甘油三酯(1.22±1.05)mmoI/L。對比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血脂檢驗結果,遠遠高于健康人的血脂檢驗指標,該檢驗結果能夠直接反饋出患者身體狀況,為醫師臨床確診提供參考。
3.2 血脂檢驗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臨床治療價值討論
3.2.1 總膽固醇檢驗的臨床治療價值 血脂檢驗中的總膽固醇檢驗結果,能夠體現患者單管梗阻、腎病綜合征、淀粉樣病性、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癥。一般來說,患者血脂檢驗中總膽固醇指標,不在正常指標范圍內,且患者的血清蛋白總量較多,或已經超出了身體機能的一般標準,說明患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發病率較高。醫師可依據這一指標,可初步判定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狀態。
該院研究表明:餐后2 h后,對照組血糖(19.09±2.17)mmoI/L,觀察組血糖(15.66±1.07)mmoI/L,對對照組差異明顯。臨床治療時,可通過控制患者飲食,降低患者高脂肪食物深入的方法,有效抑制患者血清蛋白總量的增加,降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發病率,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3.2.2 甘油三酯檢驗的臨床治療價值 血脂檢驗中甘油三酯檢驗結果,可用于區分與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相似性病癥,輔助醫師臨床治療手法和給藥。一般來說,甘油三脂,增見于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病癥,少見于腦梗塞、原發性低密度蛋白缺乏癥。該院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甘油三酯(2.05±0.17)mmoI/L,對照組患者甘油三酯(1.22±1.05)mmoI/L,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直接表明患者血脂中甘油三脂的含量,能夠輔助醫師確診糖尿病患者合并癥發病種類。
同時,冠心病患者發病具有季節性特征,若糖尿病患者進行血脂檢驗期間,患者甘油三酯濃度增加,醫師也可結合患者臨床情緒變化、身體活動情況、以及日常飲食習慣等方面相聯系,進一步確定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發病原因。
3.2.3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檢驗的臨床治療價值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血漿運輸內源性的膽固醇的主要載體,其細胞膜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體被降解和轉化后,血漿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就會提升,此時膽固醇外周脂蛋白組織,將大量積存在動脈血管壁上,誘發冠心病。經過血脂檢驗后,醫師可依據患者臨床血脂檢驗情況,分析患者身體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進而確定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臨床用藥種類、用藥情況,提升臨床治療效果。
3.2.4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檢驗的臨床治療價值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人體血液中的保護因子。正常人血漿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分子,可促進血管壁上積存的膽固醇的轉化,減少血管內膽固醇顆粒積累,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臨床發病時,患者身體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將受到甘油三酯的影響干擾,即甘油三酯濃度越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保護強度越弱。該院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血脂檢驗中,高密度脂蛋白(0.59±1.07)mmoI/L、甘油三酯(2.05±0.17)mmoI/L。而對照組高密度脂蛋白(1.52±0.68)mmoI/L、以及甘油三酯(1.22±1.05)mmoI/L。兩者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血脂檢驗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臨床檢驗中應用,可有效分析患者患病具體情況、明確病癥發病原因、尋求有效的病癥臨床治療措施,提升疾病治療效果,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臨床治療中發揮著較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躍華,鄭艷斌,林衛,等.血脂檢驗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價值[J].醫療裝備,2018,31(9):71-72.
[2] 林小征,謝道棟,程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檢驗意義與結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3):89-90.
[3] 李衛娟.常規血脂檢驗在診斷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25):34-36.
[4] 諶保娣.血脂檢驗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臨床價值探究[J].當代醫學,2016,2(25):26-27.
[5] 梁逾.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檢驗結果探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129.
(收稿日期:201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