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 目的 探討關于對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措施。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3月間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84例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平均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再以綜合護理干預,最后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護理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實驗組通過綜合護理干預之后,SAQ評分和血糖指標都遠遠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采取綜合護理干預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具有十分明顯的效果,它可以幫助患者降低或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心絞痛的臨床癥狀,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醫學價值。
[關鍵詞] 不穩定型心絞痛;糖尿病;綜合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8(b)-0110-02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常見于老年群體的一種心血管疾病,近年來其發病率也處于不斷上升的階段[1]。不穩定型心絞痛合并糖尿病可能產生較多的并發癥,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嚴重時可能危及其生命,因此,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對緩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狀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次研究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的84例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對其進行相關護理干預上的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84例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滿足有關不穩定型心絞痛疾病的診斷標準,也符合有關糖尿病的診斷條件。按照將84例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平均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其中對照組共有42例患者,18例女性患者和24例男性患者,年齡51~78歲,平均年齡為(62.0±5.3)歲;糖尿病病程1~12年,平均病程為(5.9±1.7)年;心絞痛病程在8個月~5年,平均病程為(2.4±0.9)年;其中心絞痛類型主要分為:初發勞累性17例,惡化型勞力性計14例,混合性8例,自發性3例。而實驗組包含女性19例,男性23例;年齡段51~79歲,平均年齡為(61.2±5.8)歲;糖尿病病程在1~10年之間,平均(5.2±1.4)年;心絞痛病程在1~4年之間,平均病程為(2.1±0.7)年;其中心絞痛類型主要分為:初發勞累性(19例),惡化型勞力性(17例),混合性(4例),自發性(2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所有患者接受治療時,均先給予鈣離子拮抗劑、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鈉、硝酸甘油、他汀類調脂藥等進行藥物治療,通過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的心絞痛,防止心肌損傷。同時,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的不同病情,可適量讓患者服用降血糖藥物。在臨床護理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實驗組在此基礎之上,對實驗組患者予以心理、藥物、預防感染、監測血糖、健康指導等綜合護理干預。
1.3 效果判定標準
顯效: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之后,患者的胸部不適、胸部疼痛等癥狀具有明顯改善或痊愈,心絞痛的發作次數明顯減少或不再發作,患者血糖水平比較穩定,心絞痛的時間在2 min以內;有效: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之后,患者的胸部不適、胸部疼痛等癥狀有一定改善,心絞痛的發作次數相對減少,患者血糖水平相對穩定,心絞痛的時間在2~10 min之間;無效: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之后,患者的胸部不適、胸部疼痛等癥狀毫無改善,發作頻率較高。
1.4 觀察指標
采取SAQ評分表,從患者心絞痛的軀體受限程度(PL)、穩定狀況(AS)、發作情況(AF)、滿意度(TS)、疾病認識程度(DP)等5個方面,對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規定100分總分,分數越高治愈效果越好。
2 結果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5.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2%,實驗組臨床效果比對照組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的SAQ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的SAQ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的血糖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的血糖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該次研究發現,做好以下幾項護理工作,能夠幫助患者緩解病情。①心理護理:由于患者長期受到疾病困擾,常常會產生無力、疲憊、壓抑、暴躁等負面情緒,醫護人員要主動采取有效的方式與患者進行友好互動,并幫助其緩解壓力、放松心態,樹立戰神疾病的信心[2]。②藥物護理:由于該疾病是一種伴隨多種危險因素、容易產生各種并發癥的復合性疾病,因此血糖控制不到位、缺乏運動、飲食不規律、治療依從性差等因素都可能影響患者的康復進程。因此,科學有效的用藥方式、正確的用藥時間和劑量等對患者十分重要,醫護人員要積極指導患者樹立正確的用藥意識。對于接受靜脈輸液治療的患者,要時刻觀察其是否出現不良反應或藥物過敏反應,一旦發現相關癥狀,應立刻停止輸液,并通知主治醫生。③預防感染:由于患者多為老年群體,其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常常會導致一些感染性疾病。醫護人員要建議患者注意個人衛生,勤換衣服,勤洗澡,保持身體潔凈等[3]。④監測血糖:對接受治療的患者要定期進行血糖監測,隨時關注患者血糖變化情況。一旦發現患者血糖過高,應積極處理,控制血糖上升。除此之外,還要對患者的降糖藥物、糖尿病史等基本信息進行隨訪,保證患者治療的正確性。護理人員應積極幫助患者避免各種誘發心絞痛發作的不利因素,例如指導病人保持大便通暢,防止發生便秘[4]。
該次研究數據證實,加強患者的綜合護理干預,能夠從心理上提高患者治療的積極性,達到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的目的。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血糖監控、排便護理等讓患者的身體能夠盡快改善[5]。實踐證明,加強患者的綜合護理干預,能夠幫助患者大大提高治愈率。
[參考文獻]
[1] 木拉里·黑亞孜,瑪力亞·哈布力.分析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特點及治療方法[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8):5-6.
[2] 吳志國,李小艷.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95):169-170.
[3] 陶巍.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特點及治療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8):146-147.
[4] 于立濤,王秀英.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9):36.
[5] 馬穎艷,王艷霞,王彩蓮,等.青年與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特征、冠脈病變特點及預后情況比較[J].臨床軍醫雜志,2014,42(7):668-671.
(收稿日期:201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