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虹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昏迷的原因,探討有效的急救方法與護理措施。方法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該院急診救治的78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分析入院患者低血糖昏迷發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探討有效的急救護理對策及預防性護理措施。結果 所有患者經過積極搶救和綜合治療后,均在1周內好轉出院,均未發生任何后遺癥以及死亡情況。結論 針對老年患者發生低血糖昏迷原因給予急診救治措施和針對性護理措施,可有效避免低血糖的發生,提升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老年患者;低血糖昏迷;急診救治;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 R58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8(b)-0141-02
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糖尿病發病率出現逐年上升趨勢,其中6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稱為老年糖尿病,由于其機體功能衰退,合并基礎病較多,在治療糖尿病過程中由于用藥依從性差容易發生出現低血糖反應。大腦主要能量來源于血糖,出現低血糖若不及時救治,腦細胞可能發生不可逆損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尋找正確的急診救治方法與護理措施十分必要,筆者選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該院救治的78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進行總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在該院急診救治的78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齡在65~81歲之間,平均為(70.56±4.01)歲;糖尿病病程在4~12年不等,平均為(8.04±2.49)年;治療方法:胰島素治療36例,口服降糖藥23例,胰島素聯合口服藥物19例。
1.2 方法
在醫院接到120 急救電話之后迅速出動急救車接診患者,通過綠色急診通道完成各項入院手續。患者在入院后立即使用電子血糖儀監測其血糖,開通靜脈通道,當血糖低于2.8 mmol/L時,靜脈注射50%葡萄糖40~60 mL,也可以同時使用10%葡萄糖靜滴,同時實施常規吸氧:提供低流量氧氣的吸入,使患者提高肺泡內的氧分壓,改善缺氧狀態,促進代謝,維持正常機體生命特征。調整患者體位,保持呼吸道通暢,發生低血糖昏迷的患者需要平臥,既可以保持呼吸順暢,也能維持足夠的心、腦血流量,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對呼吸道內分泌物進行清理,當有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或者人工輔助呼吸[2],等待患者恢復意識,提供糖尿病飲食。待患者病情穩定后給予常規護理措施:(1)安全防護護理:加強防護患者由于煩躁或抽搐而引發的意外傷害。(2)病情觀察:針對病因是口服降糖藥引發昏迷的患者,血液中藥物濃度較高,且仍舊發揮作用,很容易導致患者再次昏迷,因此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并做好觀察和記錄[3]。(3)心理護理,患者對血糖的控制會引發其焦慮煩躁心理,此時患者需要關心安慰和鼓勵,要樹立其信心,進而控制血糖。(4)健康宣教:①醫務人員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反復向被成功救治的低血糖昏迷患者和眾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和陪護人員講明胰島素和其他降糖藥的使用方法,而且需要叮囑患者隨身攜帶糖類食品避免發生低血糖昏迷。②叮囑患者定期檢測血糖和自我檢測。為患者做飲食宣教,合理的控制攝入總熱能,即攝入的熱能達到或維持理想體重為最佳。膳食平衡,食物要選擇多樣化營養合理的,對脂肪的攝入量嚴加控制,適度的選擇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量,無機鹽、維生素和膳食纖維也要充足合理,一日三餐。③運動適量,最好是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且每周不少于3次,盡量在用餐1~1.5 h后,若患者有急性并發癥或嚴重心、腎、眼部等并發癥,則不宜運動,且需要對血糖、血壓和心率加強。④按時吃藥,注射胰島素的劑量一定要準確,可以選擇使用胰島素筆,先準備好食物再使用,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適當放寬降糖藥物,空腹一般血糖<7.8 mmol/L,用餐后<11.1 mmol/L,晚餐的血糖不要控制過低,因為老年患者經常在夜間發生低血糖。
2 結果
該次研究中共計有13例患者為劇烈運動之后發生昏迷,6例因空腹飲酒出現昏迷,21例患者在就食較少的情況下正常服藥導致昏迷,8例患者為自身生理因素導致昏迷,30例因藥物使用不當引起,其中13例患者在服用優降糖后發生昏迷,17例患者服用甲苯磺丁脲(D860)時加服其他降糖藥導致昏迷。全體患者經過積極搶救和綜合治療后,均在1周內好轉出院,均未發生任何后遺癥以及死亡情況。
3 發生低血糖昏迷的原因
該次研究中對全體接受急診救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昏迷的原因進行分析,發現集中于以下3個因素:①生理因素[4]:老年患者通常會存在器官的老化和退行性改變,往往還伴有一定程度的心臟、肝臟等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的話腎血流量會減少;腎功能不全則會降低腎小球濾過率,都會使降糖藥積蓄在體內。肝臟是糖原貯存和異生的器官,維持血糖正常水平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肝功能正常。心、肝、腎功能不全,易引發低血糖。由于調節激素的功能退化,低血糖發生時,無法及時分泌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皮質醇和生長激素等升高血糖的激素。所以,老年人低血糖發生時很少出現腎上腺素的釋放,通常會出現意識障礙即無任何前驅癥狀,首先就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受損、頭昏、定向力障礙、抽搐至昏迷。②藥物因素[5]:老年DM患者發生低血糖昏迷的主要原因就是用藥不當。磺脲類降糖藥物中,第一代優降糖作用最顯著,在正常人合DM患者身上都有降糖的效果,且吸收快、時間長。該組中有7例服用優降糖而出現低血糖昏迷,應提醒老年人避免使用此藥。研究中有患者服用D860時加服其他降糖藥,D860屬磺脲類降糖藥,它的作用機理和效果和優降糖相似,并且可以使胰高血糖素的釋放減少,如再加服其他降糖藥,則產生的藥物相互作用會增強降糖作用,出現低血糖現象時又抑制著胰高血糖素的釋放從而導致更嚴重的低血糖情況,進而發生昏迷現象。③飲食運動因素[6]:過分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導致長期攝入不足,也是常見的引發老年DM患者低血糖反應的原因。因為對此疾病的認識不夠詳盡全面,一般在進食很少甚至不進食的情況下也會按時服藥,該組中的5例患者就是在進食減少的情況下按平時劑量服藥;5例患者服用D860時加服其他降糖藥,過度控制飲食,導致了低血糖昏迷。該組劇烈運動占2例,應指導其進行安全且有效的運動量。
4 預防性護理措施
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下降,長期服藥后部分藥物不能正常代謝排出,而在體內蓄積導致血糖降低。頻繁出現低血糖反應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更是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打擊。因此需要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給予預防性護理措施,具體如下:①遵醫囑監測血糖,了解低血糖反應的癥狀,一旦出現心悸、乏力、出汗等低血糖反應立即復查血糖。隨身攜帶糖塊或巧克力,及時補充能量。隨身攜帶疾病信息卡,記錄患者姓名、年齡、糖尿病史、服用藥物、家屬聯系方式等,以便及時救治。②飲食護理:少食多餐,戒煙戒酒,不可隨意服用成分不明確的保健品,應咨詢醫生得到同意后才可服用。延遲進食時需推遲服藥或胰島素注射時間。保證營養均衡的前提下避免攝入不足引起低血糖反應。③運動指導: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制定運動計劃,以有氧運動或慢運動為主,避免劇烈運動,避免在空腹時運動。④用藥指導:科學合理使用降糖藥物,遵醫囑調整藥物用量,不可隨意增減藥物。⑤健康宣教:患者應了解糖尿病相關知識及可能引起低血糖反應的各種因素,提高識別低血糖反應的能力,出現低血糖反應學會自救方法。
5 小結
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提高和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老年糖尿病將成為21世紀的重要健康問題。特別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害十分嚴重,對合并有嚴重心臟血管病變的患者來說,糖尿病甚至是致命的。臨床護理中,要專門針對老年糖尿病發生的環節,加強健康教育,督促改變行為,盡量去避免低血糖的發生,提升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建,姚貴軍.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臨床分析與防治策略[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1):140-141.
[2] 張衛娟,王嘯瀾.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知識認知水平及昏迷的相關因素[J].中國醫師雜志,2016,18(6):922-924.
[3] 徐凌,陳婕.護理干預對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強化治療期間低血糖發生率的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 21(6):42-44.
[4] 楊艷,趙琨,呂婭,等.多學科協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6,29(12):1318-1320.
[5] 楊琳,方玲,高瑞華,等.動態血糖監測觀察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發生率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6, 24(11):986-989.
[6] 周霞.優化胰島素注射降糖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低血糖發生率及自我保健能力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4):556-558.
(收稿日期:2018-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