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艷華 吳琦亮 莫曉
[摘要] 目的 探討危重病患者應激性高血糖的干預性護理方法。方法 納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該院90例危重病應激性高血糖患者,信封法分組,對照組予簡單護理,實驗組予干預性護理方案。比較兩組危重病應激性高血糖患者滿意率;應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時間、轉入普通病房時間;護理前后患者血糖平均水平、焦慮心理;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發生率。結果 實驗組危重病應激性高血糖患者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應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時間、轉入普通病房時間優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血糖平均水平、焦慮心理相似(P>0.05);護理后實驗組血糖平均水平、焦慮心理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干預性護理方案在危重病應激性高血糖護理中的干預結果確切,可減少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發生率,有效控制血糖和減輕焦慮心理,提高滿意度。
[關鍵詞] 危重病患者;應激性高血糖;干預性護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8(b)-0143-02
應激性高血糖是急診患者中常見代謝反應。由任何原因引起的高血糖癥可加重疾病并影響危重患者的預后,因此,對于危重病患者出現應激性高血糖需要密切監測和觀察危重疾病,這對于患者的血糖變化監測和控制具有重要意義[1-2]。該研究納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該院90例危重病應激性高血糖患者,信封法分組,分析了危重病患者應激性高血糖的干預性護理方法,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該院90例危重病應激性高血糖患者,信封法分組,實驗組男、女對應28和17例。年齡35~79歲,平均(48.24±2.22)歲。其中重癥肺炎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冠心病10例、腦血管意外8例、腎功能不全3例、癲癇1例、腦炎1例。對照組男、女對應27和18例。年齡35~78歲,平均(48.28±2.28)歲。其中重癥肺炎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冠心病11例、腦血管意外8例、腎功能不全2例、癲癇1例、腦炎1例。兩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簡單護理,實驗組予干預性護理方案。①動態監測血糖。應激性高血糖的重癥患者治療的關鍵在于控制血糖和原發疾病。因此,需要患者在護理中對患者血糖進行反復監測,在短時間內提供結果以指導臨床治療。在護理中,如果血糖水平不穩定,需要調整胰島素劑量。②預防胰島素不良反應。護理中需要加強對胰島素治療中血糖的動態監測,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護,若出現血壓降低和呼吸紊亂,需要停止胰島素的使用,積極糾正低血糖。③嚴格記錄進出量,預防水電解質紊亂的發生,如有異常需要及時給予補液等護理,維持水電解質平衡。④加強口腔管理和皮膚管理,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相關感染的發生。⑤營養支持方面,需要給予豐富維生素、高蛋白食物,以改善患者機體抵抗力,促進患者康復[3]。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危重病應激性高血糖患者滿意率;應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時間、轉入普通病房時間;護理前后患者血糖平均水平、焦慮心理;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n(%)]表示,予t分析、χ2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危重病應激性高血糖患者滿意率相比較
實驗組危重病應激性高血糖患者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護理前后血糖平均水平、焦慮心理相比較
護理前兩組血糖平均水平、焦慮心理相似(P>0.05);護理后實驗組血糖平均水平、焦慮心理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應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時間、轉入普通病房時間相比較
實驗組應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時間、轉入普通病房時間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發生率相比較
實驗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 討論
葡萄糖是大腦中的主要能量來源,但在某些情況下,壓力性高血糖可帶來嚴重的影響,可對機體產生不良應激,引起腦細胞高滲性脫水以及顱腦出血,對患者產生嚴重危害[4-6]。尤其是病情危重的患者,更需要及時給予治療和護理。在重癥患者中,機體壓力應激下促使兒茶酚胺分泌,增加血液胰高血糖素。皮質醇水平升高會導致高血糖。而且嚴重的高血糖可引起致命的合并癥,甚至導致患者死亡,通過實施干預性護理,可從心理、胰島素使用和和血糖動態監測、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等方面進行護理,從而有效糾正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和高血糖,并預防低血糖等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預后[6-8]。
該研究中,對照組予簡單護理,實驗組予干預性護理方案。結果顯示,實驗組危重病應激性高血糖患者滿意率、血糖平均水平、焦慮心理、應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時間、轉入普通病房時間、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發生率方面相較于對照組,體現出明顯的優勢(P<0.05)。
綜上所述,干預性護理方案在危重病應激性高血糖護理中的干預結果確切,可減少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發生率,有效控制血糖和減輕焦慮心理,提高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劉琳,宋丹丹.觀察應激性高血糖對神經外科危重患者預后的影響及護理干預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0):260-261.
[2] 陸丹杰.兩種控制重型顱腦損傷應激性高血糖方法的比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9):85-87.
[3] Heshmati Javad,Namazi Nazli,Memarzadeh Mohammad-Reza,et al.Nigella sativa oil affects glucose metabolism and lipid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5,70(Apr.):87-93.
[4] 閆鳳華,武惠琴,吳素靜.嚴重創傷患者早期強化胰島素治療的臨床護理研究[J].當代護士,2016(2中旬刊):77-79.
[5] Rosa,Andrea Pereira,Dias Jacques,Carlos Eduardo,de Souza, Laila Oliveira,et al.Neonatal hyperglycemia induces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rat brain: the role of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enzymes and NADPH oxidase[J].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Chemical Biology,2015,403(1/2):159-167.
[6] 郭一峰.動態血糖監測系統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應用的準確性分析[D].北京:北京協和醫學院,2014.
[7] Liu An-Bang,Wu Hsien-Tsai,Liu Chun-Wei,et al.Application of multiscale entropy in arterial waveform contour analysis in healthy and diabetic subjects[J].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ing: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2015,53(1):89-98.
[8] 覃美亞,潘興時,粱增偉,等.胰島素泵治療危重患者應激性高血糖的效果與護理[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2,34(3):439-440.
(收稿日期:2018-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