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臘根
摘要:農村孩子素質的高低關系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經濟發展,也關系到國家的安全穩定,要想改變農村教育的現狀,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革創新,使農村教育更能健康發展。
關鍵詞:優化組合;教育資源;雙向交流
1 精簡學校,優化組合,集中辦學
農村地大人稀,尤其在山區,以前為方便學生上學,每個村都有一所小學。甚至還有教學點,每個鄉鎮都有幾所中學,學校分散且規模小,如今,隨著人們素質的提高,生育觀念的轉變,加上政府政策得力,學生的高峰期已逐漸衰退,再過幾年,農村教育面臨的不再是師資不足問題,而是生源問題,尤其是小學,以某鎮為例,千余人的村同年出生的孩童均在10人左右,這么少的學生將來如何辦班,豈不是在浪費教育資源。
2 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轉變家長的認知理念
這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如何提升,每個時期各有不同的辦法。我們學校的建設已經通過了省級標準化的驗收,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各種相應的配套設施應該是走在了本市鄉鎮的前列。對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本校的優秀資源,音樂教室、舞蹈教室、美術教室、資源共享室、生物、物理、化學實驗室、圖書閱覽室等各種功能室,讓我們的課上和課下豐富起來。各種的社團活動也要落到實處,真真正正讓我們的學生感受到自己與“市區”的零差距,“留”住學生。
家長的“進城”觀念,需要時間來淡化。充分利用“家長課程”的時間,與家長進行這方面的交流,展現學校現有的硬件與師資力量,舉那些進了城,但又回來的例子,為家長展現“現實的城里”,分析其中的原因、利弊,讓家長理性對待“進城”,用時間來淡化“進城”的熱度。
3 傾斜教育資源。改善農村辦學條件
農村教育資金缺乏,經費的緊張,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教育的發展。這就需要政府向農村學校傾斜教育資源,給它們注入新鮮血液,使學校能夠正常運轉,逐步縮小與城市教育的差距,讓祖國藍天下的孩子們都享有同等的教育權和教育條件。
4 培訓教師,城鄉雙向交流
農村學校應加大對年輕教師培訓力度,為教師提供到外學習的機會,而不應讓教師只在校內相互交流,你聽我的課,我評你的課,年年如此。這同閉門造車,閉門取經有何區別,很難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無異于坐井觀天,缺乏同外校競爭意識。學校應抽取資金,派教師到外校交流取經,參加各級各部門組織的各種培訓活動,不斷給教師充電。
“支教”這一措施深受農村學校歡迎,支教老師的到來,不僅緩解了農村學校特別是偏遠鄉村師資不足問題,這些支教老師更帶來了先進的教學觀念,他們從課改前沿來,帶動了本地的教育發展,但支教教師不可能支教一輩子,那么學校要想持續發展,且具有同城里教師一樣素質,我覺得一個捷徑就是也派年青且有上進心的教師到城里學校“支教”,學就一身硬本領,帶動本校教師接受本地最前沿的教學方法,提高本地教學質量。
5 提高教師待遇,激發他們獻身教育的激情
教師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師,隨著時代發展,經濟浪潮的沖擊,人們衡量人身價值的標準也有所改變,以前奉行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天下最輝煌的職業”等人生觀念,如今在人們理性認識下,也有所改變,人非圣賢,教師也非圣賢,也想過上舒適福足生活,而光有那掛在頭上的精神花環不足以讓教師滿足現狀。
教師為了提高自身業務素質,進行學歷進修,參加各種培訓,另外還有各種保險費,各種費用,這些幾乎全是教師自己掏腰包。而農村學校經費如今全要靠上級撥款,學校又沒有勤工儉學項目,很難提高教師的待遇。這樣就很難提高教師的進取心和愛崗敬業精神,前些年教師工資低,部分教師辭職而近幾教師工資有了很大提高,還有國家對報考師范院校的學生減免學費生源激增就是明證。只有教師待遇提高了,他們才會更好地安心工作,增強獻身農村教育的信念,激發他們獻身農村教育的激情。
6 與職業技術聯合辦學,改變教師評價機制
一費制的實施,使農村學生均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但由于受經濟條件和觀念限制,一部分學生初中畢業后將一無所長步入社會打工,而還有一部分想考重點高中上大學但未能如愿以償,自費一是沒錢二是分數太低,上職業中專又誤解為沒多大前途,因而產生了不如早點出門打工早點掙錢。再加上中考這根指揮棒,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學成績的優劣仍是衡量教師業務素質和敬業精神的主要標尺,這就造成教師狠抓優生而很少關注差生,進一步挫傷了差生的求知欲,甚至因厭學而輟學。
要想改變這一問題,最好辦法是初中與職業技術學校聯合辦學,上初三學生分流,讓一部分成績差或家境貧困學生上這樣的中職班,既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也能接受專業知識,畢業后直接到對口職業學校繼續深造。這樣既縮短了上學周期,又減輕了學習費用,還能鞏固在校學生,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學校也應改變評價教師機制。學校應提高代中職班教師地位,不得歧視他們,認為他們業務素質低,敬業精神不強等,讓他們覺得代中職班與高中班同等重要,在評優表模,晉升職稱等也要與其它教師一樣相待,而代中職教師也應盡職,不放棄一名學生,讓學生覺得學校對他們沒有另眼相待。
社會的進步,祖國的興盛,離不開教育。隨著城鄉差距的不斷擴大,農村教育面臨著嚴峻考驗,改革勢在必行,只有這樣,教育才會更好服務人民,服務社會,農村學生將來才會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貢獻,成為小康社會一股不可缺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