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余
翟一平代購的藥品確實未經中國相關檢驗機構的嚴格檢測,醫學的復雜性不容小覷,一旦其他病人在使用該藥品后出現問題,翟一平事實上是無法負責的。而且大多數進口藥的代購者缺乏資質認可,很難給患者一個保障。所以,該規定有其合理之處。
但這畢竟不能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假藥,而且,病友們急迫的心情也該得到充分考慮。一來,惡疾的發展不等人。如果在國內無法買到救命藥,而病情又確實危急,過于死板的規定就有可能帶來倫理困境。二來,經濟因素可能會決定患者的生命長度。抗癌藥的價格動輒上萬,甚至十萬、百萬,且需要長期服用,對大多數普通家庭而言是無比沉重經濟的負擔。翟一平的代購能為病友節省一大筆費用,所以,病友們對翟一平被拘從情感上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實施《藥品管理法》的目的,就在于保障老百姓的用藥安全。說到底,也就是為了讓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得到保障。但若因為此規定,反而使急需救命藥的患者得不到救治,豈非本末倒置?代購救命藥被拘的癥結是機械化地執行法律,使實際效果極大地偏離了設立法律法規的初衷。其實,法律的制定和執行,也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與時俱進,才能使法律更好地為百姓服務。遇到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墨守成規,拒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