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在廈門沙坡尾20號,有這樣一座“任性”的房子。主人長期不在,卻從不關門,無論你什么時候光顧,都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入房子。廚房寢室客廳,沙發炊具茶室,這里一應俱全。你可以在這里讀書看報、吃飯喝茶,還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覺,而這一切都是免費的。看到這里,也許很多人都會提出疑問:為什么?
是的,為什么?房子的主人河馬邵也曾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他說不出具體的答案,只是講了這樣一件事。2016年的中秋節,正值臺風莫蘭蒂肆虐,全城都停了電。突然,一對母女敲開了河馬邵的房門,她們說自家的房子正在漏雨,問能否在這里避雨。熱心善良的河馬邵欣然應允。談話中,母女倆告訴他,在一團漆黑中,她們慌張且無助,但看到河馬邵家亮著微光的窗口時,心一下子就安定下來,遂上前求助。聽完她們的講述,河馬邵心中一陣感動,被人信任的感覺讓他感到溫暖。他想,如果有一間時刻亮著燈的屋子,留給每一個漫長黑夜里需要幫助的人,那該多好。
有些事情,有的人可能只想想就算了,但河馬邵不是。臺風過后,河馬邵立刻行動起來,把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多方找尋之后,河馬邵在沙坡尾找到了一個破敗老舊的廠房,他從零做起,對房子進行大改造。經過半年時間起早貪黑的勞作之后,河馬邵終于親手把這片曾經的荒蕪之地變成了充滿文藝氣息的新居,并把這座房子命名為“路燈計劃”——希望它能像當初在暗夜里照亮那對母女的窗口一樣,照亮更多路過的人。
做好這一切后,河馬邵因空間的改造和平日里的租金、維護已經花掉了60萬的積蓄,自己只能住著月租不到500元的地下室。可是,河馬邵覺得這一切很值。因為他慢慢地發現了很多人性的閃光點,感受到了很多溫暖。一開始,“路燈計劃”的日常開銷和打掃,都由他一個人負責。但后來,屋子里總是很干凈,還時常有一些新添的小物件,有時候是一本書,有時候是一盒新茶,有時候是一大包零食。原來,這些都是受過“路燈計劃”恩惠的人悄悄做的。
說到“路燈計劃”的未來,河馬邵顯得很灑脫,他說:“這個社會是不缺資金的,缺的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意識。有再多的錢,沒有自覺維護的意識,空間很快就會變成垃圾站,繼而無法使用。但很明顯,在大家的努力下,這種情況并不會出現,相反,只會越來越好。”
有人說,藝術家的任務是在沒有陽光的時候去創造陽光,而河馬邵就是這樣一個藝術家。他在黑暗中舉起火種,用自己的一束光,去喚醒每個人心里的那一份善,點亮每個人心里的那盞燈。這點點的星火串聯起來,足以散發出滿天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