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月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
“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能夠提升讀者的整體精神面貌,提升個人氣質,豐富讀者的內心世界,同時能夠增長知識和見聞,擴大人生的格局。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的閱讀模式也隨之改變。
高校圖書館的兩大重要職能是:結合學校發展定位與學科建設,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信息支撐;為學校教師開展科學研究和學術研討提供文獻資源、場所等保障。與此同時,圖書館也要定期采購書目和整合書目,開展閱覽與讀者輔導等工作,為讀者提供及時的參考咨詢指導。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在公交車山隨處可見“手機一族”低頭看手機的身影,人們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瀏覽網頁了解最新咨詢,或者隨時隨地閱覽手機電子書來豐富知識。線上網絡閱讀的優點是方便快捷、資源豐富、資源類型多樣、更新速度快。現在許多微信公眾號將文字閱讀與有聲閱讀相結合,讓微信用戶能夠將閱讀轉化成“聽書”;許多手機APP將暢銷書轉與網絡視頻、語音資源進行整合,讓人們能夠隨時隨地根據需要“自助”選擇,閱讀也變得趣味化。
線下圖書館實體閱讀(例如報紙、雜志、書籍等)的優點是:可以直接觸摸到,可以反復翻看,靜下心細品;有安靜的閱讀環境,濃郁的書香氛圍,暢游在書海心靈很平靜。近些年,實體閱讀的市場份額受到互聯網電子資源的沖擊有所減少,如何發揮實體閱讀的優勢,高校圖書館如何借助“互聯網+”進行數字化和自動化的創新,更好地滿足師生的需求,是當下亟待思考的命題。
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主要是針對全校師生進行開放,在學術領域分類上比較明晰,受到廣大師生的信賴。但在流通、查找、電子資源數據庫、讀者互動交流等方面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在流通方面,很多紙質書籍因為年代久遠而被人遺忘,或者因為專業性極高而令人望而卻步,學生對專業書籍的認識局限,所以在挑選書籍時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對書籍的查找方面,現在圖書館雖然已經設立相應的圖書索引查詢機,但需要讀者在知道書目的名稱或者圖書作者的前提下才能索引到相應書目,由于師生對圖書索引方法不能熟練掌握,所以根據索引碼在書架上查找得過程相對會花費很多時間;在電子資源的利用率方面,大部分停留在中國知網、超星電子圖書等眾所周知的網站上下載文獻資料,許多學校購買的電子資源數據庫沒有被廣泛使用到,所以使用率相對比較低;在圖書館與讀者的互動方面,部分高校圖書館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平臺,提供的《讀者意見薄》里只有少量的匿名留言,不利于圖書館及時了解師生對圖書的需求及其他方面的改進意見;在圖書的使用方面,由于讀者不能違反圖書借閱規定隨意亂涂亂畫,以至于讀者看完圖書之后沒辦法與他人交流讀書心得,久而久之漸漸淡忘了書中的內容和當時的感悟。
高校圖書館應結合“互聯網+”的信息化手段,建立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將全校師生圖書館賬號數據庫與微信公眾平臺數據進行對接,構建起高校圖書館與全校師生互動的橋梁。同時借鑒網絡閱讀的優勢、創客空間的發展,開展圖書館多元化服務,進行各方面的改革。
(1)在教育教學方面,引入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建設,將高校圖書館數據庫與圖書館官網相應數據與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對接,實現“掌上微信圖書館”的功能。據微信團隊2017年11月發布官方最新數據,微信日登陸用戶超過9億,微信公眾賬號月活動賬號350萬個。
微信公眾平臺利用大數據挖掘,根據師生的專業和搜索詞條,為其推薦有針對性的書籍或相關電子資源進行閱讀,師生可以在公眾平臺上輕而易舉地網上預定和借閱;對圖書館資源進行分類,滿足廣大師生跨專業閱讀;公眾號中設置書籍借閱榜單和意見窗,提供更多交互式服務。在圖書館館藏書籍查找過程中,可以通過所查書目在圖書館電子平面分布圖中的位置,按圖索驥找到所需書目,方便快捷,節約了查找的時間。
(2)在學術科研方面,廣大師生可以通過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接入的云閱讀服務,靈活地使用圖書館收納的中外文電子數據庫和其他免費數據庫資源,擴大文獻搜索范圍,打破地域限制,將使用的范圍不再局限在學校范圍內。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同時設置學術研討吧,在線提出疑問,可以得到相關圖書館文獻資料或得到其他人的在線答疑互動,增進了線上學術交流氛圍。
借鑒國內外開設創客空間的例子,推進圖書館創客空間建設,進行各類課題的研討和創造性項目開展。例如“交大-京東創客空間”就是通過圖書館服務的延伸而打造的圖書館創客空間實訓基地,它是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和京東集團校企合作的產物,為校內外師生和企業提供了開展互聯合作的平臺。這個創客空間還提供了3D打印服務、創客推廣講座、創業平臺資源分享與創新競賽等圖書館綜合服務
(3)圖書館構造設計風格更加自由,綜合服務多元化,進行線上線下相活動互動。圖書館的整體布局上,打破傳統的矩陣式書籍擺放,將高校圖書館設計成休閑書吧似的自由閱讀環境,閱讀者可以在臺階上席地而坐,或者在書廊沙發上邊喝咖啡邊閱讀。學習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人本主義的服務理念,場館出入口處持證刷卡或進行面部識別進出,無需存包或辦理其他相關手續,直接入館閱讀;為方便讀者復印書籍或數據資料,圖書館專門設置打印機供讀者微信掃碼自行打印。圖書館定期舉行相應的讀書交流會、專題頭腦風暴、圖書檢索比賽以及工藝活動等,專門設置可感應式“活動安排公示牌”和對應的“預約”“留言區”,方便館內讀者看到活動信息并預約活動;同時將活動信息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發布,使得全校師生進行提前互動和留言。
(4)在圖書使用方面,可以借鑒豆瓣書評的方式,當讀者讀完圖書之后,用自己的賬號在圖書微信公眾平臺上發表對所讀書目的閱讀心得,還可以對所圖書進行星級推薦,方便其他同學閱讀和點評交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系列閱讀的時光軸,每個人的閱讀賬號就是一本大學閱讀與個人成長的寶貴印記。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定期推出好書推薦和季度熱門圖書閱讀排行榜,為師生提供閱讀參考。
(5)在采購圖書方面,高校圖書館可以讓各個學院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或者圖書館網站上報年度采購書目清單,學生可以查閱采購書目清單,調動全校師生的積極性參與微信公眾平臺上購書投票并點贊;同時預留一些空書目位置,以便征集書目補充預購清單。
圖書是智慧的結晶,圖書館是知識的海洋,海洋中蘊藏著無數的寶藏。在“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應不斷與時俱進,與互聯網時代閱讀進行融合,充分利用高校圖書館官網和圖書微信公眾平臺,開展與師生間的互動交流,為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為高校的科研職能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和有效的資源,在摸索中不斷創建多元化圖書館。
[1]米利宇.加強高校圖書館職能為教學、科研服務[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8(5):60-62.
[2]張玉梅.淺析"互聯網+"與高校圖書館服務的融合與發展[J].才智,2016(34):8.
[3]湯沙沙,王師怡.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建設構想——以河北經貿大學圖書館為例[J],河北科技圖苑,2018,01(31):15-20.
[4]江文甲.互聯網背景下實體書店運營策略分析[J].現代營銷,2017(12):230.
[5]徐桂蘭.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考察記[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學刊,2001(3):54-58.
[6]劉蘇梅.共享單車的運行與共享書店的發展——實體書店的又一發展模式[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7(23):154-156.
[7]李川,徐文松.融合與分化:論互聯網時代實體書店的差異化發展[J],編輯之友,2018(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