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彤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目前,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聯系愈加緊密,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促動作用更加突出。中等職業教育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學徒制在發達國家已得到了長足發展。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有關學徒制學校的運行。
學徒學校成立于1971年,在曼哈頓格林威治村的僅有25個年齡在4到12歲學生的校舍中成立。學校一直致力于接收多元化的學生群體。年輕人中的NEET族人數持續走高,盡管近年來對此投資不少,NEET族從九十年代以來一直保持在百分之十左右。英國學校曠課率已經達到創紀錄的最高,學生每周至少有一天曠課——人數在250000左右。教育中的成績對英國經濟產生直接影響。證據表明,貧困程度與較低的經濟產出和高水平的犯罪存在相關性。
學徒學校教育是一個新的概念,旨在解決日益增長的技能和知識差距,年輕人需要成功, 當前的教育系統應提供幫助。
主流的教育模式太偏重靜態認知的傳輸和記憶,換言之,就是偏重孩子的認知能力,使得孩子動腦不動手,卻忽略了培養同樣重要的非認知能力。
英國政府為了幫助勞動力由學校進入社會工作的平穩過渡,于1993年制定了現代學徒制計劃,并由政府向私人有意愿想開設學徒制學校的人提供相應的要求與條件,幫助其開辦學徒制學校,并將學徒培訓與國家職業資格制度相結合。
英國學徒制學校是獨立于全日制學校,由私人,企業向國家提出建立申請,國家對申請人的條件進行嚴格把控,根據相關政策規范辦校人的條件,在學校建立條件方面,申請條款細致且靈活:1.將申請人依據其自身經驗、訴求、現有條件等方面分為七個大類,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區域負責人對申請人進行甄別與幫助。2.英國教育標準辦公室(Ofsted)參與對申請學校的資格審查和對現有申請學校的相關評估。3.學校的建立和申辦學校的公司之間,需要詳盡的資料,對雇主的技能水平和學校人員編制結構也有相對應的要求和評估,同時雇主參與學徒制學校的課程制定。4.政府,學校,學生與家長三方協同建校,雇主所制定的課程,家長也需要參與評估。
英國學徒學校從學生,課程,管理三方面進行改革,實施。具體如下:1.學校規模小,學生人數少,大約三百人到四百人左右 。2.學生的年齡在14-19歲之間。3.學生學習的八成內容,是以實際的專案參與和執行為主,只有兩成是靠課堂學習。4.每個學生除了老師之外,還有個人教練。5.學校屬于政府公共體系,由政府資助,但獨立運營。6.有額外收費。7.不對學生進行甄選。8.學生能達成政府既定的學業要求,并以之申請進入大學就讀。
職業教育體驗工作室主要是為除了課堂以外的中學生教育提供一個和大學生,導師一起工作的學習體驗,可以讓學生體驗到一些工科技能和職業教育。中學生可以在課后報名,根據學生的特質與學習意愿,將篩選分配到不同的實習小組中。
推動職業生涯教育,結合產官學制定人力培訓機制是關鍵。以“職業生涯教育”的理念,結合區域發展條件,透過學校與企業雙管體制推動職業訓練。統整行政權責,結合產業需求適性培育人才。建立技術人才培育之跨部門產官學合作機制;緊密連結產業人力需求,獎勵引導學校調整系科,避免人才培育與人力需求的結構落差;強化適性選才機制,引導增強技術實務能力之培養。
學徒制有明確的學徒制標準進行規范,學徒制的職業技能體系與國家職業資格(NVQ)相掛鉤。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相關的考核標準也在逐漸建立,教育部在2014年12月對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做出專門部署,”?!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對“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完善支持政策,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做出具體要求,標志現代學徒制已經成為國家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戰略。但是,職業資格的認可度不高,政府企業聯動不夠。在人才培養方面應該建立學業資格與學徒制資格認定相結合的雙重考核評價系統。由企業來帶動學徒課程的參與與制定,此外,學徒的學業評定應該與在工作場中的實踐表現為主。
[1]Barron, B. 2003. When smart groups fail. 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12 (3): 307 359.
[2]謝亞可.“工匠精神” 文化下的職業人才學徒制培養[J/OL].現代交際,:(2017-08-0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010.C.20170804.1327.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