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修坤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生為指導方式的新型課程。它既符合我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又適應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發展的趨勢,為教育改革提供了“突破口”,為學生個性發展創造了空間。
關鍵詞:文本學習;綜合訓練;實踐性;創造性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生為指導方式的新型課程。它既符合我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又適應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發展的趨勢,為教育改革提供了“突破口”,為學生個性發展創造了空間,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怎樣才能上好這門課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實踐與文本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最普遍的學習方式是實踐,讓學生實實在在的“做”。但這一種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學習。文本學習是一種符號學習,是對前人積累下來的認識成果通過各種間接學習的方式來獲得。實踐學習與文本學習的關系實際上是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是教師講解與學生自主實踐活動的關系。同時教師一定要注重實踐的深度,要求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真正理解實踐的目的與意義,把握各種不同實踐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領,結合具體的活動情境,恰當地選擇和利用活動工具和相關手段,完成達到活動的具體任務和目的。如我校開展了一次《飼養小動物》綜合實踐活動。在進行活動設計時,我們安排了參觀、訪問、攝影、繪圖等,將語文、社會、美術、法律、家鄉環境調查等諸項知識與見聞有機地結合起來,并組織學生進行匯報交流。活動后,大家又展開了“如何保護環境”大討論。同學們積極參與,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聲情并茂地表達了他們對污染母親河的不良行為的憤慨,以及要求保護的請求和愿望。這樣的活動,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心智和語言素質,而且得到了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啟蒙教育,培養了綜合素質。
二、突出能力的綜合訓練。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活動積極性,讓他們在“動”中學。因此,教師應把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寓于活動之中。如我們開展“十個一”活動,要求每個學生“發一則現代科技信息”,“收集一條科技小常識”、“提一個科學小創意”,“寫一則讀書筆記或心得”“編一份科技小報”等。活動中,同學們通過各種渠道積極搜集現代科技新信息,收集科技小常識。每個同學都作了隨堂記錄,還親自設計科技小報參加“六一”展評。此類活動,學生自己動手,不但學到了許多平時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而且使語言實踐能力都得到了訓練。
三、重視活動的實踐性。
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多種“感官參與”,在“動”中接觸事物,感知事物。為了培養學生實踐活動的能力,我們還結合地方實際,挖掘地方資源,開展以語言為主題的各種實踐活動,來拓寬知識運用的時空領域,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生活,關注大自然的情感。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開展調查研究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勇于探索、不怕挫折、敢于創新的個性品質。
四、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人的創造力要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來。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我們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交叉活動,通過“發展”途徑進行“提高再創造”的訓練,使創造潛能得到發掘,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如三年級老師設計的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課《我與環境》:老師先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植物,尋找植物;然后組織學生說植物,畫植物,寫秋天;最后在班里舉行展示會。在這次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展示。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而且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了創新能力。
五、注重學生生活空間,實現學生樂學。
小學綜合實踐課要回歸生活和社會,我們不能將學生老是圈在學校,而要以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為線索,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全面實施教育。引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家庭、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動的組織形式要根據時空的特點,或班級,或小隊,因地制宜。要通過各種生活體驗活動,滿足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和愉悅的同時獲得發展。
六、多運用貼近生活的游戲。
游戲是兒童自由表現最明顯的形式,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百折不撓的認證,自由表現和游戲是一致的。心理學家福錄倍爾甚至認為游戲在兒童方面是人類發展的最高表現,因為只有游戲才是兒童心靈的自由表現,是兒童最純潔且純精神上的產物。所以,利用游戲是學生產生興趣的最佳途徑。在三年級進行飼養小動物實踐活動中,我運用了比賽的方法,讓學生搜集自己飼養動物的具體信息,結果同學們的情緒空前高漲,課下通過訪問、調查了解和上網查資料,搜集到大量的動物信息,有力的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后很多同學說:“我們太喜歡這樣的課了。 ”
綜合實踐活動,為沉悶的教改帶來活力,讓學生感受到了開放自主的痛快,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感受,在實踐中獲得新知,也在實踐中形成了意識,鍛煉了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在實踐中得到張揚,讓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實踐中獲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