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寧
(新疆師范大學 圖書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大數據一般定義為一種海量信息資源,它以多樣化、非結構化的數據信息方式呈現。有些學者指出:“大數據是指那些數量大小已經超出傳統意義上的尺度,一般的軟件工具難以捕捉、存儲、管理和分析的數據。”因此,大數據作為時代的產物,具有極其鮮明的時代特征,這對傳統的數據來源、數據管理、處理方式和思維方法等都帶來顛覆性大變革。大數據時代已經遠遠地超越了以往任何時代對數據的需求,它將幫助人們從海量信息資源、高度復雜化的數據中迅速抓取有價值的信息數據[1]。
圖書館大數據是指由計算機、網絡等產生的海量信息數據,大數據不僅改變著人們傳統固有的經驗思維,同時對圖書館的生存和發展及創新變革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大數據時代對完善圖書館服務方式及產生的服務效果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高校圖書館只有通過提高服務能力和質量,才能不斷實現創新發展,進而促進圖書館持續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從圖書館存儲的數據種類和數量及未來發展趨勢來看,圖書館已經具備大數據的時代特征[2]。
大數據雖然在全球呈現幾何式增長,但事實上很多數據在實踐過程中沒有真正得到有效利用。一方面是人們無法從日益海量資源中精準地獲取有效信息。另一方面,人們普遍感覺資源匱乏,難以獲取自身想要的信息;高校圖書館面對這種去適應不斷提升個性化信息服務中的深度瓶頸,不僅要開展基礎的工作即獲取文獻資料,更要以這個為基礎,對網絡文獻資料信息進行分析。當下及未來圖書館在為用戶獲取知識所面臨的瓶頸問題上,所奉行的三大宗旨即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信息資源,幫助用戶從海量的信息中快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并持續跟蹤用戶所關注的信息。”因此,未來圖書館對自身的角色定位應該是:識別度高、定位準、及時并精確地為用戶提供服務[3]。
在大數據環境下,這要求高校圖書館館員相比傳統館員具備更強的能力,具體體現在對數字化、交互式信息處理具有更高的能力,對海量虛擬化的數據和信息進行有效分析與管理。在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所提供的信息服務種類繁多但容量卻很狹小,數據庫的發展水平很難有大的提升空間。其特點信息數量巨大,但是在信息容量、內容上卻過于寬泛,缺乏深度,從而限制了數據庫的發展。另外,大數據環境下的各個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存在很大弊端,很多資源一窩蜂似地重復,對于稀缺資源大家都稀缺,主要表現在資源利用率和共享性,沒有形成資源共建共享的平臺,沒有實現數字資源聯盟,沒有統一衡量標準。資源無法實現最大程度的利用,較低共享率使圖書館的發展裹足不前[4]。
大數據時代用戶需要高質量、深程度、易獲取的信息需求,面對這些需求,傳統的高校圖書館已然無法實現。面對這種嚴重的挑戰,圖書館創新服務模式主要表現在傳統服務基礎上、彰顯特色核心服務能力及軟硬件支撐服務能力,只有不斷創新服務能力,才能使圖書館永葆青春活力[5]。
高校圖書館每年都在持續建設、服務創新在不斷探索,跟隨大數據的潮流,高校圖書館提供高質量、深層次、創新性服務的能力已經具備,高校圖書館應順應大數據的趨勢,利用大數據資源的優勢,通過統計和分析,深層挖掘用戶的嗜好及隱性需求,實現對用戶精準化、人性化和智慧化服務,以期達到創新服務能力的目標[6]。
3.1.1 改變傳統理念,重塑圖書館服務新形象
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普遍正處于重要的轉型期,需要有很大的改變,這也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在新環境下,各種網頁及門戶網站使信息撲面而來,用戶獲取資源的方式和渠道不僅只是通過高校圖書館數據庫,圖書館只是像蜘蛛網一樣龐大數據網中的一個小節點。為了保住高校圖書館的地位,維護圖書館原有資源服務的地位,不被用戶邊緣化或被整體替換,高校圖書館勢必改變傳統思維以及服務模式,加快創新改革服務理念,通過大數據挖掘對用戶有價值的信息,建立數據與用戶之間的關聯網,分析與用戶相關聯的各類數據信息,進而為用戶提供即時、差異、人性、動態、細致入微的服務,改變傳統圖書館給用戶遺留的印象,重新塑造高校圖書館服務的新形象,融入新的服務理念及項目,使用戶對圖書館有新的認可與評價度。這不僅能實現用戶的需求,同時也是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模式的必然選擇和未來發展方向,也是未來圖書館立足生存的必然趨勢[7]。
3.1.2 完善圖書館內部資源建設,促進開放獲取及圖書館行業數字化聯盟
圖書館內部豐富的館藏資源是提升其服務能力的基本硬件設施,也是提供其他一切服務的基礎。大數據環境下的信息資源是個龐大的雜貨鋪,“貨物”琳瑯滿目、質量參差不齊,內容豐富多彩。所以,圖書館的館藏類型也要不斷擴充,要廣博也要精專,圖書館資源不僅包括館藏的各類紙質資源、網上電子資源、自建的特色數據庫、種類繁多的試用資源,還應加強區域聯盟內部、館際行業之間交流與合作,共享的資源,還有大量的國內外網絡開放獲取OA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創新服務內容[8]。
3.1.3 創新技術應用
先進技術的使用為圖書館的發展提供創新的支撐點,特別是大數據環境下的各種新穎先進新媒體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和發展,改變了傳統圖書館的思維和服務模式,為圖書館創新與服務插上騰飛的翅膀,影響著圖書館資源與服務的各個方面。目前新媒體技術在高校圖書館中的應用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例如RFID技術、移動圖書館、微信服務等方面,手機通過它自身的優勢,也已經成為高校圖書館未來智能移動服務發展的主體趨勢,手機閱讀已經成為社會普遍現象。所以,移動技術的應用將在高校圖書館的創新服務中發揮巨大作用[9]。
3.1.4 提升圖書館館員服務能力
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說過,“一個圖書館成敗的關鍵,在于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圖書館館員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它所能提供服務的質量水平的高低。所以說,館員自身素質是檢驗圖書館服務能力的核心要素。因此,高校圖書館館員要不斷強化學習意識,持續不斷學習新知識,獲取新技能,不斷補充圖書館學及相關領域學科知識,階段性對學習效果進行驗收,以期為用戶提供學科導航服務,運用所學知識和掌握的能力對大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分析,為用戶提供精準化、專業化、人性化的具有深層次水平的服務[10]。
3.1.5 優化制度,強化圖書館文化建設
在圖書館文化建設中,要重視館員自身素質和修養,科學服務、端正態度、館員自身行為等圖書館行為文化的建設,同時還要注意以館藏為中心的圖書館意識形態文化的建設。通過圖書館空間設計、著力體現文化元素,呈現文化氛圍,使用戶在文化的環境下,舒適地感受圖書館服務理念,提升用戶對圖書館的認同感,與此同時,通過著重關注圖書館文化建設,也能激發圖書館館員的熱情和動力,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服務[11]。
3.2.1 完善信息數據建設,推動圖書館信息服務建設
在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應大力推進數據建設,完善信息數據,有針對性地采集和挖掘信息數據,用以豐富和完善圖書館信息資源,提供圖書館信息服務創新。
3.2.2 進一步完善信息服務體系
首先,圖書館要與時俱進,轉變傳統理念,大膽革新,不斷增強主動服務意識,提升服務內涵和外延。既要對館員進行專業的培訓,還要制定科學合理等級激勵措施,促進信息資源服務體系的完善。用戶通過親自體驗和參與,并與圖書館產生良性互動,從而使圖書館更加積極主動、合理有效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其次,在大數據時代,圖書館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建立用戶信息需求數據,抓取用戶需求數據,為用戶提供更準確、便利的服務。圖書館應關注用戶的行為日志、瀏覽痕跡、利用圖書館數據的收集,整合分析,通過不同用戶群體對借閱存在差異的原因分析,得出有針對性的推介信息服務,滿足其潛在需求,以期提升圖書館的創新信息服務的能力。
最后,圖書館應加大人才隊伍培養建設,大數據環境下需要不同專業、不同學科背景館員,因此,大數據對圖書館館員來說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只有不斷學習前進的人才不會被歷史淘汰,人才不被專業邊緣化,這不僅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圖書館員,也為高校相關專業培養專業人才,專業人才反過來又有利于實現智慧型圖書館,促進圖書館服務創新,實現良性循環。在大數據時代下,智慧圖書館員也是我國圖書館界人才培養和未來人才隊伍建設的方向[12]。
在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只有轉變傳統思想觀念,大膽迎接機遇、面對挑戰,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只用這樣才能使圖書館持續健康有序發展,圖書館的創新服務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和態度,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大數據和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善于利用大數據來為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所用。圖書館館員應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建設,善于利用大數據嘗試解決圖書館創新服務中發現的問題,加快圖書館創新服務模式研究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