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鳳,孫虹麗
(金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56)
新媒體是指以微電子技術和數字技術作為基礎,依托網絡協議或通信協議等技術建立起來的,以交互性傳播為本質特征的一種新型媒體。新媒體包括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手機等媒介平臺,以及建立在這些媒介平臺之上的各種各樣、層出不窮的應用形式(如博客、微博、手機報、微信等)[1]。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已經離不開新媒體的技術支持。尤其是新媒體技術它具備便捷性、普遍性、互動性以及傳遞內容多且快[2]。高校的學生社團活動是大學的第二課堂所在基地,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平臺,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不可分割載體,是大學核心價值的重要評價標準。學生社團建設的成功與否,關系著學生的課余生活質量好壞,校園文化繁榮與否。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社團建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因此,如何在新媒體背景下,建設好高職院校學生社團變得尤為重要。
新媒體時代改變了學生的社交學習及生活方式,隨之而來也給學生社團帶來新的機遇。主要有以下方面。
新媒體時代,社團管理人員可以將新招錄的會員進行掃碼,填寫自己的信息,減少傳統社團招新時填寫大量的表格。新媒體技術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的載入,后臺直接導入數據,這樣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平時的管理考勤以及出席活動都可以通過一些簽到APP進行管理,學生用手機客戶端掃碼,及時了解社團成員的思想動態,便于提高管理的效率。
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拓寬了社團活動的宣傳途徑。傳統的活動宣傳主要是依靠畫海報、校園廣播、BBS等平臺宣傳。很難做到每個同學都能及時獲得信息。新媒體背景下,高職社團活動,從前期的宣傳、報名參與到具體的落實,都會通過小視頻、微視頻的形式發布到網絡上,或者通過微信公眾號圖文、文字音頻、視頻的推文,發布到社團的微信或者QQ空間,進行轉發。引起廣泛關注,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社團中。
新媒體技術為很多社團活動提供了互動的平臺,比如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暖場互動、抽獎、搖一搖方式。這些功能的開發應用,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同學的積極性,使得活動的參與性極大提高。
另外,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由被動單向的傳遞,轉變成多面性,學生的主體地位發生變化;新媒體元素的加入,使得校園社團文化主體更加豐富,社團可以整合資源進行活動的創新,從而提高社團獲得的效果。
高職院校的學生社團類型主要是以娛樂益智為主,主要有歌唱、書法、體育健身類、文化藝術類、社會公益類、學術科技類、理論學習類[3]。社團的成員主要是以大一大二的學生為主,社團的招新本著興趣為基本出發點,招納一些感興趣的學生。社團的經費主要來源于會費和外面的活動贊助以及少量的學校團委的撥款。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高校學生社團建設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也提出了相應的挑戰。新媒體作為在大學教育中的有效載體,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也必然要反映新媒體發展的要求,就是不斷推出新的表達方式來指導實踐[4]。
新媒體背景下,信息傳播快,內容多,呈現給人們的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自媒體的發展,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制造者和傳播者,信息紛繁復雜,真假難辨。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是一群對信息很敏感,自我價值觀正在形成階段的青年,他們既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拓寬自己的視野,傳達自己的個性與情感,也容易受到網絡上的不良信息的誘惑,容易產生不好的情緒和思想。
另外,學生的社交圈子已經從面對面的聊天到天南海北的交流,手機電腦等一些APP占據了學生大部分的課余時間,因此,如何把學生從手機等客戶端吸引到社團中,這對社團建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校的社團工作相對來說難度增加,因為要引導青年走向正能量,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需要改變的是引導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的思想和意識形態。
高校的學生社團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傳播載體,在新媒體背景下,正是因為學生的思想動態多變,不容易掌握,需要用更新的表達方式來指導學生的社團建設。他們需要轉變新的方式來指導社團建設。
另外,新媒體的發展,指導教師正確引導的同時,對于高校的新媒體環境也提出相應的要求,學校的基礎設施既要滿足學生的需求,也能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為社團的建設提供新媒體環境。
受到新媒體的影響,互聯網上的內容十分豐富多彩,這就對社團工作的內容提出新挑戰,要求高校的社團活動主題必須融入更多的創新元素,組建比較有特色又能符合學生興趣的活動。
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社團面臨著諸多機遇,也存在一些困境,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發展高校的校園文化,新媒體背景下社團需要揚長避短,從制度、管理方式、社團內容創新、互動性4個方面建設高職院校的社團。
要想社團有長遠的發展,必須加強學校的社團制度建設,將一些硬性指標作為常態定下來。
(1)建立合理的組織機構,砍掉一些冗余的機構,精簡部門。明確各部門的分工、崗位職責明確到個人、同時利用新媒體手段進行各部門的溝通。
(2)建立完善的社團考核機制。將活動的事前準備計劃是否完備,事中的控制是否得當,事后的效果是否明顯作為活動考核的依據,以是否引起廣泛學生的參與,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為評價標準,按照德、能、勤、績、廉的標準對競選學生考核,公開透明,建立明確的指標,去社團的行政化管理。保證社團的成員人盡其才,減少人員的流失率。
高職院校的學生社團一般都是在校團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因此,校團委應該加緊新媒體的環境建設:專門的教師指導和足夠的資金設備支持、成立新媒體部門。
學校的社團種類多,活動豐富多彩,基本是以學生自主管理、自主服務為宗旨。新媒體背景下,社團面臨的指導方式的轉變,需要配備足夠的專業老師進行指導。當前高職院校的社團專業指導教師一般只有2~3位,根本不能滿足社團發展的需要。
靈活的資金來源。一方面,學校為了繁榮社團發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支撐活動經費。尤其是新媒體背景下,需要一些編輯器和攝影器材。另一方面,加強與社會之間的聯系,尋找社會的企業贊助,為社團的發展籌備足夠的經費。
為了充分發揮新媒體在社團建設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新媒體帶來的優勢,搭建專屬的新媒體工作部。主要管理社團的宣傳,如微信公眾號的官方推文以及大大小小社團活動上傳各個網絡平臺等,這些需要一些攝影和編輯設備。
另外,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后臺對社團成員的考核、日??记?、活動的現場監控。當然在籌建中需要借助一些免費的實用型第三方平臺,如校園口袋PU。這個平臺負責發起活動、并且可以簽到等,同時,這個平臺可以和學生的課外實習學分緊密聯系起來,這樣學生參與活動的激情就增加很多。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不竭的靈魂,新媒體時代,社團的活動如果還是很古老、死板的話,便無法吸引成員及廣大的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因此,必須融入創新元素,不斷地去更新社團組織的活動方式、形式、內容。當然也要有樹立各個社團的品牌意識,打造屬于自己獨有的特色也是一種創新。
創新的元素的來源主要是所關注時事、政治、教育科技體育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以及來自于網絡的、媒體的信息,適當地融合各種節日,開展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
新媒體技術在高職院校,或者是大學生群體中應用最廣泛的是電腦和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平臺除僅支持網頁端登錄、僅能被添加好友、無法使用“搖一搖”等特色功能外,也可實現和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的全方位溝通、互動,具有“群發推送”“自動回復”和“一對一交流”3方面功能。隨著5.0版本的推出,微信公眾平臺分類為訂閱號、服務號,各自功能進一步完善,逐步發展成為具有社交功能、分享功能、信息接收功能的媒介平臺[5]。
因此,社團管理人員可以建立各種微信群、QQ群,及時開展在線討論,提高社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專業指導老師可以建立專門的群聊,發揮微信、QQ的功能,及時掌握社團的動態,及時進行思想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