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 貴州民族大學
目前,中國熱帶動了漢語國家教育專業的發展,跟漢語國際教育相關的事業正在不斷的發展壯大,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正在以飛快的速度發展。因此在這樣的新形勢下也對漢語國際專業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漢語國家教育專業也引起了高校的廣泛重視。如何去建立一個既具有時代的特色還滿足社會發展需要,既能突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科特點還能具有地方特色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現在這個專業建設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在之前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都把培養具有扎實的漢語以及外語作為最重要的事情,要求相關的人員對中國的文學以及中國的文化還有中外的文化有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為的是培養能夠在國內外從事漢語國際教育、漢字語言實際應用工作的專門型高科技人才。所以相應的課程由語言、文化、文學和漢語教學板塊來進行,課程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既能夠由漢語的文學功底,還需要有更加專業的外語水平。但是在這樣的模式之下,卻沒能處理好教學的主要內容和學科之間的關系,因此這樣培養出來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會出現漢語水平不如中文系的,而外語水平又比不過外語系的尷尬境地。只有一點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在漢語國家教育專業中增加了漢語國際教學的系列課程。另外這些大學生們為了使的自己的就業機會能更多,謀求更多的出路,還在同一時間參加了各種不同的課程考試,學的東西比較雜亂,這就造成了漢語國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處于一個很尷尬的境界,造成了四不像的尷尬局面,課程不夠鮮明直接導致了漢語國際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存在著很嚴重的問題。
根據之前教育部編纂的介紹,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所培養的是漢語國家教育的專業人才,或者是那種實踐性的語言高級人才,所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就必須去重視對學生的實踐等能力的培養,不能只是讓他們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相關的專業知識,還應該對其進行實踐性的訓練,讓他們能具有最基本的漢語國家教育工作的能力。在很多的高校里面,漢語國家教育專業都是新興的專業,還很年輕,所以和外界的交流溝通就相對比較缺乏,還有就是尚未對留學生教育進行興辦,這就造成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擁有的實踐機會少之又少,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得到的實踐機會非常少,除了短短幾天的社會實踐之外,很難再有別實踐機會,在平時的日常學習中也很難得到真正的和留學生交流和溝通的機會,所以也就很難把那些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相互結合起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應用性也會因為實踐比較少的因素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很多的人才在應用性方面是很不足的,不能更好的為社會所用。
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經濟的繁榮富強,漢語在國際上的地位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這是中國在國際上地位提升的另一種展示,漢語熱的根本就是國外對漢語的迫切需要,學生們到底應該怎樣才能滿足國際上對漢語教育的需要,漢語怎樣更好的走出國門,走向國際就變成了一項永恒的人才培養熱點話題,也是漢語國際專業所亟需研究的問題。現在國外想學習漢語的人群越來越多,因此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有著很廣闊的就業前景和空間,學生們能不能去主動參加海外的一些活動,積極的去參加相關的考試,或通過去國外當漢語教師的形式去提出申請, 將會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所需要去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而目前我們國家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在人才培養的規格方面只能停留在四年的專業教育階段,學生畢業之后的去向是學生們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這些學生們的問題和困惑就比較多,首先是本專業對相關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師的需求了解不足,這造成了需求信息發布的覆蓋面就比較宅,很多的畢業生只能通過一些有限的途徑去獲取相關的信息,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畢業生的對口就業,其次就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對教學老師的整體素質要求很高,只是學歷都要求在碩士研究生以上,本科生的就業壓力相當大,一些學生除了自己努力考上研究生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去走出去。所以怎么樣去結合新形勢,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需求以及就業的前景結合起來,是現在學校研究的重點內容。
人才培養方案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進行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也能夠對學科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規格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在進行人才培養時應手首先從培養方案入手,不斷的去對課程進行優化設計,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去把突出和比較的內容進行顯示,為的就是把漢語國際教育的特點展現出來,不斷的去提高人才培養的核心競爭力。要努力的去優化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課程優化設計,對原有的課程進行相應的改革,要在之前的課程里面增加哲學等課程,去對大類教學思想進行凸顯,要不斷去強調學科基礎課程以及漢語言文學的專一和一致性。在原有的課程中增加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教學法,去強化學生漢語教學能力的培養。 進行更為專業的帶有方向的課程板塊,加入相關的漢語教學必修課程,加強對口才和演講等方面的培養,使得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能夠具有更好的工作能力。新的人才培養方案要通過明確各類課程的實踐,加強實踐課程的比例等去實現應用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指令,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相關的人員不僅能夠對漢語進行教授,還要可以從事文化傳播的工作,并進行與之相關的經濟活動,所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要掌握的知識是非常多的,不僅要從事涉外的交流,還要熟悉國際的市場,還要能夠懂國際企業的經營和管理,這些都是為了能夠使得漢語國際推廣能更加方便。所以漢語國際推廣人員要具備各類知識,需要的是復合型的人才,此外,根據漢語的國際推廣角度來看,這個專業的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與能力應該更加傾向于應用性,在漢語的學習方面,學生更應該側重于語言傳播和交流方面的學習,要把學生的聽說讀寫以及練習放在首要的位置,在文化方面的學習也要重點掌握文化交際,掌握中國多樣化的文化元素。還要能夠掌握更高新的科技,比如能夠熟練的使用各種新媒體軟件。
針對漢語國家教育專業的實際情況,積極的去探索此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和改革方向,對漢語國際教育的發展是有著很重要意義的,能夠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更加明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