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完整回收的隕石坑
日前,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首次獲得西雙版納目擊隕石全記錄實證,形成了“火流星目擊視頻-隕石主體-主體隕石坑-科研成果-科普講座-博物館收藏”的完整實證。會上展示了近日上海科技館工作人員和隕石獵人一同赴云南回收的西雙版納隕石雨中最大的主體隕石坑,以及一號隕石和二號隕石實物。隕石斷面上分布有豐富的黑色熔融脈,寬度約0.3毫米,部分熔融脈貫穿整個隕石斷面。這些熔融脈保留了隕石母體小行星在太空中發生的重大撞擊事件信息,是研究太陽系內行星間沖擊碰撞歷史的絕佳樣品。
專家表示,通過隕石坑可以反演隕石降落前的飛行速度、方向等重要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價值。
世界最大高純電熔鎂砂生產基地投產
青海西部鎂業有限公司3萬噸/年高純電熔鎂砂項目正式投產運行,其生產的高純電熔鎂砂將填補我國非金屬鎂產業高端產品的空白,同時也將使西部鎂業成為目前世界最大的高純電熔鎂砂生產基地。
4大項目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日前,在加拿大薩斯卡通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9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全體會議上,中國的都江堰、靈渠、姜席堰、長渠成功入選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截至目前,我國已有17個工程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是擁有遺產工程類型最豐富、分布范圍最廣泛的國家。
中國科學家合成超級細菌“克星”
日前,重慶大學藥學院賀耘教授團隊實現了世界上首次對阿波霉素3種化合物的全合成。
抗生素濫用導致的細菌耐藥性問題已成為臨床治療最為棘手的難題之一,多重耐藥菌甚至超級細菌的出現及蔓延,已對人類健康構成了新的威脅。阿波霉素是1947年從土壤灰色鏈霉菌的代謝物中分離得到的一類具有顯著抗菌活性的天然產物,不過這種分離出的阿波霉素純度很低,有副作用。重慶大學6年前進行阿波霉素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去年下半年他們終于成功實現阿波霉素3個化合物首次全合成,其中一種表現出優良的抗菌活性,不僅能殺死超級細菌,相比其他抗生素用量還低幾百倍。
我國圈養大熊貓已達518只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保護司司長楊超表示,我國大熊貓野生種群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長到1864只。截至2017年底,我國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518只。在外參與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的大熊貓數量58只,繁育存活幼仔47只,其中31只已按規定回到國內。據了解,目前,全國已建立了67處大熊貓自然保護區,53.8%的大熊貓棲息地和66.8%的野生大熊貓種群被納入到自然保護區的有效保護中。除建成大熊貓全球基因資源庫,對大熊貓精子、細胞、干細胞進行長期保存外,我國還完成了全基因組測序,加速了大熊貓生命解碼進程,填補了大熊貓基因組及分子生物學研究的空白。
中國建設者助力摩洛哥能源結構調整
從2015年起,中國電建集團下屬山東電建三公司在瓦爾扎扎特承建努奧光熱電站項目二期和三期工程。努奧光熱電站項目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熱電站項目。二期工程槽式光熱電站現已進入商業運行,三期塔式光熱電站也于近日順利實現首次并網目標。待項目完全建成后,努奧光熱電站將為超過100萬的摩洛哥家庭提供清潔能源,還可以把富余的電能出口到歐洲。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