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消費行為方面,對于精神需求的傾斜就體現的更為明顯了。
把握趨勢,就掌握了未來。
這與其說是做事的重要標準之一,不如說是未來投資的重要價值判斷。
如今幾乎所有人都看到中國居民所蘊藏的龐大消費能力,各投資機構更是對中國消費經濟的未來發展普遍持有樂觀的預期,尤其是新中產階級如今成為消費經濟的主力軍,他們的消費動向無疑預示著未來的商機所在。
提到中國消費經濟的發展前景,幾乎所有投資機構都會提及“主力消費人群”這個詞。那到底什么是主力消費人群呢?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1970-1999年出生的人群,即年齡在20-49歲的人群在當前總人口中的占比最高,達到47.8%。而不論從收入水平、財富水平還是消費理念等方面看,他們都是當前中國社會消費行為和消費決策的主體。
由此可見,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主力消費人群”就是正是這批以70、80、90后為代表的新中產。
而這群大多誕生于改革開放以后時代的人們,和前輩們節衣縮食的消費習慣有著不小的差別,而這其中,70、80、90后的消費行為也有不同,這些差異的背后,都是值得投資者和創業者關注的細分領域。
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中國主力消費者群體還處在一個快速增長數量和規模的階段,這時候的消費者的主要需求還是更多的聚焦在此前較為匱乏,且需求較為急迫的物質需求方向。那時候的消費升級,更多的還是彩電從二極管到LCD再到LED,品牌從長虹到創維再到Sony的轉變。
而如今,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傳統的物質需求越來越容易被滿足,而突出自身個性化特點的需求開始逐步興起。
如果說在物質需求主導的時代,人們的消費是圍繞著打造生活環境來提升生活品質的話;那在精神消費主導的時代,人們的消費開始圍繞著提高自身展開,消費者對于增加知識、增長閱歷的消費更加青睞。
根據艾瑞咨詢的調研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新中產階級的消費專注度最高的方向分別是汽車、數碼、服飾、奢侈品、機票酒店、教育培訓等。其中既有高端物質需求:汽車、數碼、奢侈品,也有精神需求:機票酒店和教育培訓。
而在實際消費行為方面,對于精神需求的傾斜就體現的更為明顯了,根據艾瑞咨詢的調研數據顯示,旅游、子女教育、個人愛好和學習提升位列2018年中國新中產消費支出的前四位,幾乎清一色都是精神消費屬性的消費行為,而這幾個方向同樣也是過去幾年新中產消費支出增長最快的幾個領域,消費傾向朝精神需求遷移的趨勢可見一斑。
新中產,無論你擁抱或者直接無視,他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