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優
此次銀保監會要求落實無還本續貸,將會在相當程度上緩解企業資金壓力,降低企業持有貸款成本。
近日,山東德州“無還本續貸”的新聞刷屏,贊揚和質疑聲音交加。那么,究竟如何看待銀行的無還本續貸。
業內人士表示,應對“無還本續貸”政策加以細化,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建議從更高層面出臺具體細則,對無還本續貸進行嚴格規范。
要防止地方行政干預,嚴禁對“僵尸企業”、產能過剩企業等辦理續貸業務。要明確重點支持的行業和企業,幫助目前暫時困難的企業盡快走出困境。
何為無還本續貸
所謂“無還本續貸”,是相對于“還本續貸”而言的。
當前我國銀行貸款的通用做法是“還本續貸”,也就是說,貸款到期后企業想要續貸時,需要先把之前的貸款還清,才能繼續借款。但現實經濟活動中,一些小微企業生命周期比較短,銀行很少會給小微企業發放一年期以上的中長期貸款。可是,創辦一家企業,需要購置廠房、機器,所投入的資金,不可能在一年之內全部收回。因此,小微企業在銀行短期貸款到期時,普遍會出現資金短缺。為了解決上述難題,市場上出現了利息較高的“過橋貸”。
小微企業在貸款到期時,先借一筆“過橋貸”歸還銀行貸款,等新的銀行貸款到手后再去歸還“過橋貸”。這樣一來,又會增加小微企業的負擔,造成嚴重的金融風險,一旦遇到銀行收緊銀根,企業續貸不成功,利率較高的“過橋貸”會讓企業雪上加霜。
為了降低企業壓力,幫助企業良性發展,一些地方政府專門設立了轉貸基金、過橋基金,給需要周轉的企業提供融資。同時,也有部分銀行推出“過橋貸”業務。此次銀保監會要求落實無還本續貸,將會在相當程度上緩解企業資金壓力,降低企業持有貸款成本。
據介紹,早在2014年7月份,原銀監會就發布了《關于完善和創新小微企業貸款服務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的通知》,允許滿足特定條件的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但是,為了防止續貸被濫用,《通知》對小微企業申請續貸提出了一定的準入門檻。根據《通知》,符合以下四個主要條件的小微企業才可申請續貸。一是依法合規經營;二是生產經營正常,具有持續經營能力和良好的財務狀況;三是信用狀況良好,還款能力與還款意愿強,沒有挪用貸款資金、欠貸欠息等不良行為;四是原流動資金周轉貸款為正常類,且符合新發流動資金周轉貸款條件和標準。
此外,為防止銀行借機掩蓋貸款真實風險情況,《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對續貸業務的內部控制,在信貸系統中單獨標識續貸貸款,建立對續貸業務的監測分析機制,提高對續貸貸款風險分類的檢查評估頻率,防止通過續貸人為操縱貸款風險分類。
業內專家表示,針對市場擔心銀行在實操過程中可能會有利用“無風險續貸”政策隱藏不良貸款的道德風險,一個可行的辦法是監管層嚴加檢查,讓每一筆“無還本續貸”經得起考驗。
詳解無還本續貸模式
無還本續貸意在解決貸款期限和資金需求不匹配,在實際業務中存在多種情況。
傳統貸款的模式是,企業的一個貸款周期結束后,若要續貸需要“過橋”資金“先還舊、再借新”。特別是小微企業貸款到期后,若需續貸,一般要先還本付息,然后由銀行根據企業經營情況、負債率、企業主信用等,繼續放貸。
華東某城商行副行長表示,從貸款的本意出發,無還本續貸在實際業務層面有兩層含義,一是對企業流動資金貸款進行無還本續貸,真正的流動資金貸款對應的是企業訂單融資。企業訂單期限一般短于一年,若訂單展期被拉長、資金回籠出現問題,則需對貸款重組,這類無還本續貸就屬于借新還舊。
二是一些小微企業的流動資金和固定資產,甚至家庭財產、企業財產區分不明顯,銀行很難判斷企業貸款是長期占用還是短期流動資金,此時無還本續貸是在更正貸款期限管理問題。
華南某農商行小微金融負責人表示,無還本續貸對解決客戶的流動性困境確實起到了作用,但范圍和規模不會太大。該行一般將其用于小微企業的資金重組,避免出現不良貸款。選擇客戶的標準上,要求是長期合作的客戶,過往信用記錄優良等優質企業客戶。
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即使是無還本續貸,也需要有期限、審核批準流程。除政策文件確定的條件外,各地執行不盡相同。如,該行會面向企業資金鏈暫時出現緊張但值得銀行長期支持的。
而企業的借新還舊,則罕見四大行推出相關業務。一位華南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無還本續貸業務開展要看銀行的風險偏好,對于風控比較嚴格的銀行,開展此類業務的積極性并不強。
風控與流動性壓力
無還本續貸業務模式中,“借新還舊”不算“正常類”貸款,而應當劃為“關注類”貸款。
根據《貸款風險分類指引》,借新還舊,或者需要通過其他融資方式償還的貸款應歸為關注類。但根據銀監會2014年7月文件,符合正常類標準的,應當劃為正常類。2015年6月,銀監會進一步明確,無還本續貸、通過新發放貸款結清已有貸款等情形不應單獨作為下調貸款風險分類的因素。
有股份制銀行風控人士表示,對于風控嚴格的銀行而言,借新還舊一定會調整為關注類貸款。無還本續貸不能調整為“關注類”貸款,相當于變相操縱了銀行的資產質量。
按照這一標準,有些分、支行可能會借此掩蓋不良,這與充分真實暴露不良的要求是不一致的。而且,有些企業可能會利用這一政策,要求監管、銀行按照這一模式操作。無論借新還舊還是還舊借新,銀行很難壓縮信貸額度,風險客戶的推出障礙重重,加大了銀行風險。
不過,前述農商行人士表示,即便不采用這種方式,客戶也還不了。走法律訴訟程序、清收雖然是解決辦法,但銀行也要看客戶的具體情況,一戶一策。“處理這種狀況的企業,銀行是非常謹慎的,要經過風險管理委員會的審核。滿足條件的只是少數,并不是全部采取這種方式。”
除了資產質量問題,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銀行所有的負債、資產都有期限,如果全部貸款采用無還本續貸模式,就不存在期限問題,類似永續債這會對銀行流動性管理形成壓力。
“在沒有執行該政策之前,很多企業的過橋資金要使用民間借貸甚至是高利貸,無還本續貸之后,對與銀行還貸相關的高利貸的利率有很大壓制。”該城商行人士表示,無還本付息也有助于減少銀行內部人員“尋租”的機會。
如何確定邊界
從銀保監會政策文件看,“無還本續貸”本意是支持小微等企業融資,解決企業貸款與用款期限錯配問題。
2017年8月,銀監會等五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扶貧小額信貸健康發展的通知》,將“無還本續貸”應用到扶貧小額信貸領域。
不過,有的地方銀監局將無還本續貸用到陷入困境的企業甚至國企上。要求認真落實銀監會關于“續貸”、“循環貸”、“年審制”的政策要求。對市場前景好、誠信經營,但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不斷貸、不抽貸。推廣無還本續貸,采取分期償還本金等方式減輕企業負擔。
2017年5月,黑龍江銀監局在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生產經營暫時有困難的企業穩貸增貸,創新運用無還本續貸等政策,成功幫扶鋼鐵、煤炭等重點國有企業解信脫困。
2018年3月,銀監會發文,確定小微企業貸款的標準是單戶授信1000萬以下。重點針對單戶授信1000萬元以下(含)的小微企業貸款,提出“兩增兩控”的新目標。
“兩增”即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含)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同比增速,貸款戶數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兩控”即合理控制小微企業貸款資產質量水平和貸款綜合成本,突出對小微企業貸款量質并重、可持續增長的監管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