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摘要:數學是一門研究空間模型及結構變化的學科,在高中整體教學框架內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其對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及運算能力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數學教師要對此有深刻的認識,不斷在數學教學中強化責任意識,全面改進和優化自身的教法運用,有效激活高中數學課堂的活力和效能。本文將就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字: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全力推進和眾多數學教師的共同努力,數學課堂的教學效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這是值得我們欣慰和自豪的事情。但不可否認,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依然存在著諸多弊端,這需要教師以這些問題為突破口,不斷探索有效的教法和學法,為高中生較好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打好堅實的鋪墊。本文將從備課、教法運用、教學評價三方面入手,就高中數學課堂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有益的解決方法。
一、讓精心化的教學準備,助力課堂的有效性
教學準備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談論的永恒話題,精心、細致、高效的教學準備,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強教師課堂的駕馭能力,讓教師高效全面的向學生講授數學知識技能,可大幅提升課堂教學的效能,但一些教師對教學準備的重視程度并不高,這自然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鑒于此,教師要改變對備課的態度,積極進行精心化的教學準備,提升課堂的有效性。
做好精心化教學準備,首先,教師要分析學情和具體采用的數學教材,對于學情,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情況、數學學習水平、數學學習方法運用等,對于教材,教師要了解教材編寫理念、章節數目、內部章節聯系、具體模塊設置,通過對學情和教材的深入分析,有利于教師把握整體的教學方向。其次,教師要對每個章節的具體學習內容進行研究和剖析,從細處入手全面理解所要教授的知識點,理清教學的重難點和易混淆點內容,并明確和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任務。例如,在學習《不等關系與不等式》章節內容時,其教學目標為:①深入感受不等式關系的普遍存在;②能較為準確的運用不等式(組)表示存在的不等式關系;③基本掌握運用作差比較法比較實數和代數式大小的方法;④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不等式問題。通過明確課堂的教學目標,有助于提升數學教師教學的目的性。最后,教師要積極參考和借鑒優秀教師同行的教法運用,提升教學準備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二、讓多樣化的教法運用,提升課堂的新鮮感
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和依托,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般是口授法+板書實施教學,這種單一的教法不能有效適應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也不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鑒于此,教師要積極運用多樣化的教法,提升課堂的新鮮感。
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問題教學法實施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向學生具體講解一個運用不等式的應用案例,讓學生在有渲染力的微課視頻講解中提升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并將主要精力放到課堂上。其次,教師可以利用PPT課件向學生展示本節課要探究的數學問題,如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是什么?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具體解題步驟有哪些?③二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與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之間有怎么樣的關系?等等,讓學生思考這些問題的設置目的和初衷,并帶著這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走進對《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章節內容的學習,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最后,教師要利用隨機提問法對學生的問題解決情況進行了解,并對重要的問題進行深入講解,以此帶動學生的參與度,突破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內容。
三、讓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提升課堂的活躍度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總結環節,對于鞏固學生學習效果,提升教學質量具有很大的幫助,但從目前來看,往往是教師單一式口頭評價,存在主觀性因素強、評價隨意、學生參與度低的問題。鑒于此,教師要積極開展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帶動課堂的活躍度,提高評價的效能。
例如,在學習了《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與平面區域》章節內容時,開展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學生A稱,其對用集合的觀點、語言來分析和描述幾何圖形有了較為全面的掌握,并對數形結合的思想有了深刻的認知,但對如何確定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0) 所表示區域還需要進一步的學習。學生B評價學生A稱,A對二元一次不等式理解的還是很到位的,但對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域的畫法總是出現問題,需要改進。最后,教師根據學生們的敘述,進行總結性的評價,對A同學能基本掌握該節的內容表示認可,對其在平面區域方面遇到的問題給予積極的幫助和解決。通過這樣多元化多主體的教學評價,強化了學生的參與性,讓評價結果更加科學合理。
總而言之,高中數學教師要全面認識到數學學科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促進意義,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積極改進教法運用,合理優化教學流程,用精心化的備課、多樣化的教法、多元化的評價,有效激活數學課堂的教學效能,為學生的高效學習、快樂成長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并以此促進高中整體教學質量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劉貴君.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討[J].才智,2017(13):76.
[2]朱敏.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