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星
摘要:健康、和諧的情感是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前提。教育離不開情感,因而應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這樣,他們才能經受住社會的考驗,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求得一席之地。
關鍵詞:情感;情感教育
前言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宗旨是使受教育者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關心,學會發展。縱觀個人成長的過程,特別是對小學生而言,首先是從認識自己開始的,然后才打開與他人的關系,從這種意義上說,教育首先是一個“內心的旅程”,它在各個階段的作用是與人們的人格不斷成熟的階段性相一致的。教育不僅是幫助人們取得成功的一種手段,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過程,是塑造完善人格的過程。因而,培養學生健康和諧的情感,對學生的健康生長尤為重要。
一、通過教育教學、知識增長來進行情感教育
課堂教學是學生情感教育的主陣地。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情感性講授來表達情感,教學語言要親切和藹、生動形象、幽默風趣。在我帶的一年級,教學《大海睡了》一課時,我先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我用輕柔的語氣讀,讓他們感受那種寧靜的美。此時,我看到好多孩子嘴角露出了微微的笑容,他們已經被這大自然的美所深深感染。接著,在我讀到“她抱著明月,她背著星星”時,孩子們不由自主地做起動作來,那種天真的氣息彌漫著整個教室。這樣,孩子們的情感被充分調動起來,陶醉于大自然的美。
二、轉變傳統的學生觀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成績好的、聽話的就是優生,而成績差的、搗蛋的就是差生。我在上崗前一直自告自己,千萬不能有這種觀念,再差的學生也有他的閃光之處。可是,當我上崗后才發現,不發火真的很難做到,老師也是食人間煙火的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我們畢竟不是稻草人。氣可以生,但切勿用語言來傷害孩子。在這里,我要為自己所說的那句話懺悔。他是個不愛說話,有點內向的孩子,我不知道自己的話是否傷害到了孩子。剛剛期中考完試,在改試卷中,一道特別簡單的題講了一遍又一遍,可他還是木木地看著你,亂填一通,氣急之下,噴出了一句:“你怎么這么笨。”我知道,這是我最不想也是最不應該說的話,可我還是難以控制地說出來了。那天,在檢查孩子們寫的句子時,看到他這樣寫著:1.期中考試我有了進步,老師表揚了我,我好高興。2.體育課上,我學會了跳繩,我不再是笨蛋了。看到這兒,我的心被刺了一下,是我讓孩子感到自己是笨蛋了嗎?如果那句話會給他帶來永久的傷痕怎么辦?自那以后,我只要看到他有點滴進步就會即使表揚,而我的小小表揚也會令孩子特別興奮。這幾天,看到表揚他時臉上那種朗朗的笑,我的心舒緩了一點,希望自己真誠的表揚、鼓勵和幫助能抹掉這個傷痕,讓孩子充滿自信站起來。
作為老師,我們應讓孩子感受更多的積極情感,用樂觀的眼光和態度來估計學生的天性,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只不過需要給他們提供適當的時間和學習條件。所以,教師應賞識學生,盡量去發現學生的優點,鼓勵學生。
三、在寬容、理解、尊重中塑造情感
在我的班里,上課的時候學生也可以上廁所。對于剛轉變為小學生的他們,還未習慣于長時間坐在教室學習,幼兒園的好多不良習慣還未改正,應該滿足學生的適當要求。接連幾次后,可以提醒學生,我們已經是小學生了,應慢慢習慣小學生的生活,改掉上課上廁所的習慣。這樣,一個月后,學生上課上廁所的頻率大大降低了,后來幾乎沒有了。但如果確實有學生要上廁所,我也絕不反對,他也是迫不得已。將心比心,教師只有用包容的心態、諒解的胸懷,尊重、關愛和接納學生,才能感化他們,贏得學生的信任。這是一種特有的愛,它像一股甘泉滋潤著人的心田,達到愛與被愛情感的交融。
四、加強情感體驗環節
現代教育不僅關心人是否有知識,而且關心人是否有體驗,體驗到了什么,追求什么樣的體驗,以及如何感覺自己的體驗。尤其是小學生,他們年齡小,想問題、處理問題多以“我”的角度進行,不會從“你”或“他”的角度進行思考。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可豐富學生的角色情感,對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極為重要。例如:寫了一黑板的字,讓每個學生輪流去擦,當他感到胳膊酸的那一刻時也就感受到了老師天天寫字的辛苦,從而珍惜上課,努力學習。又如:讓學生每天堅持幫媽媽干所有家務,時間一長,只有體驗了做“媽媽”的滋味后,才會真正體會到做父母的艱辛,從而增進子女與父母的感情。
五、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的情感
在以人為本的今天,教育更加注意面向個體,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其個性,又要規范其個體行為。
可是,班規班紀如果沒有了情感陶冶這塊巨石,它將失去存在的價值。情感陶冶的事實并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見影的。學生的行為習慣、思維習慣、學習成績不同,要把他們統一到一個大家庭中,決非易事。因此,教師必須耐心,尤其是對那些學習成績差或行為習慣差的學生,更應從思想上、學習上和生活上加以關心和幫助,設法讓他們融入到班級這個大家庭中,感受集體的溫暖,從中找到失落的自我。就像張素蘭老師說的:求學如求生,沒有不想學的學生,只有找不到進步的學生。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不要把差異人為地擴大化,絕對化,要讓他和別人一樣,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悅,慢慢充滿自信地來縮小這個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學生的情感教育顯得日益重要與緊迫,但并非忽視認知教育。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是情感教育與認知教育將走向融合。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培養人就是發展人的認知和情感,讓知與情相互作用,相互提升。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正是認知的情感化與情感的認知化。
總之,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完美人格,就要包括塑造認知與情感兩方面完整的精神世界,引導學生用認知的方式去發現和追求真理;同時也引導學生用情感的方式去追求善與美,實現真、善、美的統一。
參考文獻:
[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譯:《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2] 魚霞:《情感教育》〔M〕, 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3] 程媛:《試論情感教育中的情感體驗》,教育探索,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