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燕
摘要:目前,為促進城鄉教育均衡,對農村小規模學校的發展由“撤并為主”轉向“保留、發展為主”。而在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現代遠程教育技術為解決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短缺,促進其持續發展,保證“開齊課、開足課、開好課”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關鍵詞:農村小規模學校; “聯校網教”教學模式; 在線教學模式; 遠程教育;
當前,灣里區的太平鎮的太平小學、畔溪小學等5個村小教學點,分散在太平鎮的崇山峻嶺深處,學校硬件設施差,以往基本上只能依靠教材、黑板和粉筆進行傳統的教學;師資力量弱,現有5個教學點,共有12位在崗教師,僅有2位年輕教師,其他老師年齡均在50歲以上,這些教師跨年級、跨學科教學是常態,無法按照國家課程開設標準開齊、開足所有的課程,音樂、美術等學科的專業教師極其短缺;學生絕大多數為留守兒童;交通也極為不便利;種種因素嚴重制約著太平鎮教學點的健康、均衡發展;各級領導也一直為如何縮小各教學點與城鄉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差距而苦惱。
為了優化教學資源配置,縮小學校之間的實在力量差距,促進太平鎮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在南昌市電教館、南昌市教育局現代信息技術中心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于2015年年底,在獅峰學校建設“在線同步課堂”,通過網絡實時視頻互動同步課堂的方式,依托獅峰學校的師資力量,解決太平鎮各教學點沒有音樂、美術專業教師的師資問題,讓各教學點的學生也能像獅峰學校的學生接受音樂、美術教學。
太平獅峰學校的“在線同步課堂”開設以來,工作受到了南昌市電教館、南昌市教育局現代信息技術中心、灣里區電教站等部門的肯定,在2016年12月的“南昌市在線課堂”培訓會上,獅峰學校做經驗分享介紹;2017年9月,《中國教育報江西》、《江西日報》《農民日報》均對獅峰學校的在線課堂工作做了新聞報道;2017年9月,南昌市首屆農村在線課堂教學競賽活動在獅峰學校舉行,獅峰學校的熊云嬌老師在活動中獲得了一等獎、獅峰學校也被南昌市教育局授予農村在線同步課堂先進單位。
依托現代信息技術,依托在線課堂,太平鎮的村小依托太平獅峰學校的師資力量,有效的解決了音樂、美術學科的師資問題,讓村小的孩子也能像獅峰學校的學生一樣,享受更好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資源分配的城鄉差異及其社會后果——基于中國教育統計數據的分析[J]. 文軍,顧楚丹.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7(02)
[2]面向農村教學點的同步互動混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 雷勵華,左明章. 電化教育研究. 2015(11)
[3]農村小規模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成效與困境—基于全國1032名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的調查[J]. 張旭. 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5(02)
[4]悖論邊緣的界定:農村小規模學校發展路徑探析[J]. 張旭. 當代教育論壇.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