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智沅
摘 要: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農業產業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形式出現,需要加快農業生產效率,加快農業物流的改革和發展。本研究以中國的農業大國為基礎,重點論述農民專業合作社下的農業物流發展和所面臨的問題,針對農業物流現代化的對策和建議,盡快完善農業物流模式,以期使用現代農業物流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現代農業物流:信息化:發展
2018年6月21日,經過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2018年9月13日,中國農村農業部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推出了全國100個特色村莊,100個鄉村美食,100個鄉村文化活動,199個農產品品牌。綜上所述,黨中央和國務院對“農民、農村、農業”問題進行了充分的關注。中國農民豐收節的確立,說明通過農業生產和加工,保證了農產品的運輸和銷售等環節的順利進行。
一、農業物流的含義
農業物流是以農業生產為主,以農產品加工作為輔助,保證農產品運輸、出售、銷售等環節過程的順利實施。這一過程的順利實施,不僅有利于當地農民能有效獲得可觀的收入來源,而且保證了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研究中的農業物流指的是以農業生產為主所帶動的農業流通活動和農業管理活動。農業物流指的不單單是農產品的運輸與流通環節,包含著農業物質資料的生產環節,離不開農業物流發展中各個環節的協調和配合。才能使高效發揮其作用。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業物流指的是農業物資的采購、農產品的深度加工、分裝儲存、運輸等環節,將農產品商品流動過程,從農業生產地運輸到農業消耗產地,從生產者傳遞給購買者。在這一系列過程中,不僅需運用先進科技手段來完善整個物流過程,而且對農業產出物的加工、分銷、儲存、運輸都有著嚴格的監管,囊括了信息傳遞過程的計劃、執行、管理等環節。以現代農業物流而言,不僅要重視農業物流的先進管理技術,而且要摸清市場的多種不同的需求,使農業產品與市場的需求相適應,節省農產品的成本,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最大程度地滿足客戶和市場對農產品的要求。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下的農業物流發展的問題
隨著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的實行,大大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農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實施,促進農作物的生產和農產品的加工。在農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農業專業化合作社的進一步推行,農業物流信息服務體系嚴重滯后、欠缺專業的農業信息網絡人才、政府的主導作用難以有效發揮等問題。
(一) 政府的主導作用難以有效發揮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物流發展與農業信息化建設有著密切的關系。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不僅需要政府的資金支持,而且需要技術層面的指導。在發展農業物流方面,政府應發揮農業信息化的作用,提供科學技術的指導,增加財政資金的投入。在現實生活中,雖然很多村寨都積極推廣農民專業化合作社,但是尚未進行農業信息網絡基礎建設。
建立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造成農業生產和農業銷售脫節的狀態。政府相關農業部門負責農業的前期過程,農作物的播種、生產、管理等過程,不夠重視農作物的保鮮、運輸、銷售等環節。值得重視的是,政府的不同部門分別管轄農業的生產和銷售環節,使農產品的銷售、生產的產業鏈難以達成,嚴重阻礙農產品的一體化發展。
政府部門較為重視政策上的引導,忽略基層實踐經驗的獲得,沒有考慮到農民切身利益的實現。由于尚未建立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農民長期掌握較少的信息量,信息嚴重滯后,農產品的供應方和購買方的合作關系不佳,農產品銷售狀況不佳。進來,由于政府尚未及時與農民進行溝通,種子公司和化肥公司推銷價格低且質量差的種子或化肥給農民,導致農民損失慘重。
(二) 農業物流信息服務體系嚴重滯后
在農業物流服務體系建設中,信息化水平嚴重滯后。現代農業物流服務體系嚴重滯后,主要存在以下問題:農民所獲取的信息嚴重滯后,存在信息失真的情況;村寨之中信息共享能力較低,信號覆蓋不足,信息溝通不暢。在中國的很多農村,由于信息閉塞和網絡不暢等原因,無法通過網絡及時獲取更新的物流信息和農業信息。因大部分農民不會使用電腦查詢信息,對網上查找信息不熟悉。由于政府部門對農業信息化建設投入較少,信息網絡建設不健全,農民對采集和搜集農業信息有較大的難度,無法準確獲取物流信息。
進入21世紀,在修建公路方面,政府實現了“村村修公路”的建設,實現了農村信息化建設,為農產品的銷售帶來了大量的便利。由于農業物流服務體系嚴重滯后,農業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不足,信息的實效性欠佳,無法給農民帶來切實的利益。由于農業信息處理和分析能力不佳,對市場的中長期預測和分析存在一定滯后性。
(三)欠缺專業的農業信息網絡人才
在農村信息網絡建設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需要專業的網絡人才。專業的網絡人才不僅需要專業的維護網絡的知識,而且需要熟知和掌握關于農業的政策、農業物流的運輸過程、農業信息的傳播過程等內容,專業人才需要將農業信息準確傳輸到農民手中,為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提供有利的支持。
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尚未建立和完善農業物流體系,使農業信息方面的網絡專業人才嚴重不足,缺少對農業信息人才的培訓和進修機制,無法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質量。在很多廣大的農村,由于工作條件差,工資收入低等原因,基層的網絡信息人才嚴重不足,農村信息人才隊伍的素質普遍較低。缺乏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資源整合和整體規劃,先進的物流理念和信息傳輸機制很難深入農作,農業信息溝通效率普遍較低。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下的農業物流發展對策
在經濟全球化和經濟信息化的背景下,現代農業物流發展需結合目前的現狀來進行戰略調整。根據農業物流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筆者提出了強化政府的服務職能、 促進農業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等建議對策。
(一) 強化政府的服務職能
根據以上現狀,為了更好地促進現代農業物流體系和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強化政府的服務職能。關于農業行政方面的政府管理部門,應建立健全農業物流體系的監管機制,設計一整套現代農業物流的發展戰略,以適應多樣化市場的發展,對原有的農業物流運作方式進行適當改良,以適應農業信息化的發展。
加強農業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通過專業技術人員下鄉為農民講解現代物流技術的應用和現代農業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農民能有辨識市場信息的能力,有效降低運營的風險系數。
建立農業物流信息的服務站,為農民提供政府最新的惠農政策,為農民提供最新的物流信息查詢平臺,有效減小農業物流環節的風險。
將農民所用的運輸設備進行改良。由于現代農業物流的發展,對農業合作社專業化的要求更高,農民所用的簡易運輸設備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化農業物流發展的需要,所以必須對農用運輸設備進行科研攻關,研制和生產適合農業道路運輸所需的農用四輪汽車、農用三輪汽車、農用手扶拖拉機、生鮮冷凍冷藏車、大小型拖掛車、大小型集裝箱車、大小型零裝車等。相關政府部門應運用政策引導等措施來促進物流企業運輸設備的改良和發展,以期能適應現代農業信息化的發展。
(二) 促進農業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
與農業物流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指是農業工業方面的科學研究、農業技術推廣等內容。其中物質方面的投入包括固定資產投入(農村再生能源建設、生產工具優化、場房建筑翻新、農田水利建設、土地整治、機器設備、道路修整、環境保護)和流動資產投入(化肥、種子、農藥等)。生產力包括勞動力(從事教育、科學等工作的腦力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者所構成的有機整體。
在現代農業科技方面,必須積極維護傳統的信息傳播渠道,而且需建立新的信息網絡傳播渠道。借助手機、電腦等現代設備,借助互聯網和公眾平臺,將新的農業信息傳遞給農民。隨著進一步加強農村深化改革,現代農業信息不僅要考慮到農民的接受信息的程度,還要兼顧新一代創業者或農民的信息需求。在不斷推廣新農業技術的同時,建立健全農業物流體系,為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運輸、儲備等提供一定便利。
結束語: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農業物流體系仍處于緩慢發展的階段。對我農業物流體系建設不僅
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且有利于推進現代農村現代化建設。為了適應現在農村經濟的市場需求和發展需要,必須構建一整套的農業物流體系。這必須配備專業的農業物流人員,建立和維護農業物流設施,更好地促進農業信息的傳播。
在中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過程中,農業物流體系建設已經成為其中至關重要的環節之一。農產品的生產與加工,需通過農業物流的方式,來加速農產品的流通和轉化,才能更好地實現農產品的價值。現代農業物流模式的應用,有利于提升農業的效率,增加農民的收入,保證流動過程中的農業產物增值保值,促進農業的生產。
參考文獻:
[1] 鄭 芳,周 雄,楊承亮,范金旺,謝晟祎.基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產品物流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16,(02):24-26.
[2] 黃修杰.基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產品流通模式研究——以廣東省為例[J].南方農業學報,2012,43 (07):1071-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