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孤兒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生存狀況始終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對于這些過早失去至親庇護的孩子來說,如果不能得到及時、全面的外界救助,其生理需求以及安全需求就不能得到充分滿足。本文著重對散居孤兒這個群體的特點、成因及救助現狀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找出現行措施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政府、家庭、社會組織三方充分發揮自己所長、通力合作的改進思路,并嘗試列舉建立撫養孤兒的鼓勵和監督機制、建立心理救助支持體系等具體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孤兒,救助政策,撫養人,社會保障,調查
在《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充分認識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重要意義,拓寬安置渠道、妥善安置孤兒、切實維護孤兒權益、建立健全保障制度。所以做好孤兒的統計與安置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2012年11月16日清晨,貴州省畢節城區一處垃圾箱內發現了5名不明身份的流浪兒童尸體,據悉這些孩子因天寒躲進垃圾箱里點火取暖最終窒息而亡。畢節市作為扶貧開發試驗區,孤兒救助工作面臨著更加嚴峻的事實,如何避免上述現象的再發生,妥善安置孤兒,則是擺在政府面前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此次調查選取畢節市6縣1區的孤兒作為調查對象,從孤兒生活的各個方面,對不同問題做出統計,為政府有關部門提供建議與依據。另一方面,孤兒仍是目前社會關注的盲點,急需社會各界的關懷和幫助,也為我們的繼續調查給予了動力。
本次調查采用簡單隨機抽樣調查的方法,發放調查問卷2259份,回收有效問卷2142份,問卷有效回收率達94.82%。從受調查主體來看,本次調查和訪談對象不僅包括孤兒,還包括孤兒的監護人。從調查內容來看,涉及到與孤兒生活相關的多個領域,包括孤兒的基本情況、受教育情況、身心健康情況、外界援助情況以及撫養人情況等。
一、孤兒的基本現狀
畢節市下轄7縣1區,受條件限制,除威寧回族彝族苗族自治縣沒有進行調查外,在其余的6縣1區中我們發現,大方縣孤兒比例是最高的,金沙縣的孤兒比例則最低。
在回收的2142份有效問卷中,男性比例占了51.44%,女性比例占了48.56%。漢族,占了65.08%;少數民族占了34.92%。從孤兒年齡階段上來看,0-3歲的比例占0.48%,3-8歲的比例占9.01%,8-13歲的比例占27.31%,13-18歲的比例占52.98%,18歲以上的比例占10.22%。調查中發現,有5.36%的孤兒患有各種疾病,并且其中的大多數孤兒由于醫療條件和自身的經濟條件限制,疾病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有16.72%的孤兒沒有接受義務教育或者中途輟學,接受義務教育或繼續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到達了總人數的83.28%。在統計的數據中,沒有生活補助的占19.10%。有生活補助且按時發放生活補助的占80.90%。目前,孤兒的撫養模式主要有兒童福利院集中收養和社會散居的家庭撫養兩種。家庭撫養大致又分為四種方式:即父母(單親)撫養、祖輩撫養、叔伯姨姑輩撫養和其他收養人撫養(包括自己獨立生活、哥哥姐姐撫養、鄰居撫養、社會撫養等)。
在對2142份問卷調查的統計中,我們發現祖輩撫養的比例是最高的,說明其是孤兒撫養的主要方式。而在兒童福利院集中收養和社會散居的家庭撫養對比中,我們發現家庭撫養的模式遠高于集中收養模式。從本次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出,孤兒以家庭親屬撫養模式為主,其中絕大多數孤兒的撫養責任是由祖輩來承擔的。親屬養護制度的特點之一是以隔代養護為主,即孤兒通常都是由年邁的祖父母養護。祖父母年紀大,大多也是靠種田為生,沒有什么經濟來源,健康狀況也不容樂觀,養活自身已成問題,更何況還要養育孤兒,經濟狀況可想而知,撫養孤兒是力不從心。在這樣的孤兒家庭中,老年人本身也應該是被救助的對象,養老問題和養孤問題并存,孤兒得不到理想的照料,家庭保護制度本身已經負荷過重,在兒童撫養成本日益增加的今天,農村家庭對孤兒的保護能力日益削弱。
二、孤兒的現狀分析
(一)個人層面
在我們調查的縣區內,人們的生活雖沒有“吃不飽、穿不暖”的擔憂,但是他們的生活條件依然比較艱辛。生長在這樣環境下的孤兒,他們不僅要承受生活的壓力,也將隨時面臨心理的孤獨和別人異樣的眼光。雙重的傷害會讓他們更加不敢面對現實的社會。從以往關于孤兒犯罪的新聞調查中我們發現,社會中的很多犯罪案件與他們從小缺乏正常的教育和關愛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從小受到不正當的教育、得到的關愛不夠等不僅難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而且為以后社會的治安等問題埋下了隱患。
(二)家庭層面
調查數據顯示,外來家庭的撫養比例占少數,大多數都是祖輩在撫養。而他們大都年事已高,照顧自己尚且吃力,養育孤兒則又成為了他們的另一種負擔。此次調查更大意義在于了解了撫養家庭的境況,引起政府關注,從而給他們帶來更好的保障體制。一方面,會提高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對孤兒的收養率,減少散居的孤兒流浪于社會,無依無靠。另一方面,我們能認識到隔代養護為主的孤兒家庭中,經濟薄弱,年歲已高的老人本身也應該是救助的對象,卻憑自己的微薄力量對孩子負責,凸顯了養老問題和孤兒問題并存。這次調查能讓政府清楚將來實施救助力度與范圍。
(三)社會層面
通過本次調查活動,使全社會更加關注孤兒的學習和生活,不應該排斥孤兒這一特殊群體而應積極接納他們,并為之提供公平的生存環境,我們能做的有很多,采取更加靈活多樣的救助方式幫助他們。社會各界都進入奉獻愛心幫助孤兒的行列,為孤兒生存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各種社會組織協助政府開展孤兒的權益保護工作,倡導和組織廣大群眾通過開展志愿者活動等多種形式根據自己的力量為孤兒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幫助孤兒渡過難關,加強體現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更好地弘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幫助孤兒,有利于體現黨和政府對孤兒的關懷,有利于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實現全體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維護孤兒基本權益。保障孤兒人權,是保障全體公民人權的重要方面,是孤兒保障工作的核心所在。孤兒人權的保障,不僅關系孤兒的成長,也關系我國的國際形象。我國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締約國,保障孤兒人權、維護孤兒合法權益是我們各級政府必須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和必須履行的一個重要職責。
(四)政府方面
政府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工作原則、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式干實事。由于各個方面的條件限制,它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對這些孤兒的關懷,政府都是一如既往的發放補助津貼,往往這些是一種固定的模式,是一種被動行為。然而對于孤兒來說,物質與精神需求相比,他們更需要的是一種溫暖。如果政府能夠根據所求給予所需,從慣性上的被動接觸孤兒轉變為主動走進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關愛他們,去解決他們存在的問題。
三、對孤兒撫養政策的對策與建議
(一)進一步落實政府在救助孤兒的主體責任
孤兒是全社會最弱小、最困難的特殊群體。做好孤兒保障工作,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內容,是促進社會公平,加快畢節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把關愛孤兒作為一項愛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來抓,建立健全救助機制,充分落實政府在救助孤兒的主體責任。
(二)進一步建立親屬撫養孤兒的鼓勵和監督機制
孤兒特別是對于已經對自己的社會親緣關系有了一定認知的孤兒,讓他們回歸以血緣為紐帶的家庭,既可以保有孤兒原有的家庭倫理關系,又可以使孤兒在較為熟悉的家庭環境中生活,有利于讓他們感受親情關懷,得到情感上的滿足,培養健全的人格,長大后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大家庭。家庭給了孤兒一個相對穩定的成長環境,使孤兒在家庭方面的心理缺失上得到了補償,作為家庭成員,融入家庭的日常生活,從而重新建立起正常的心理依戀,孤兒在家庭氛圍中享受到家庭親情關系的溫暖,幸福感增強。
(三)進一步推動社會各界關愛孤兒的強大合力。
國家現行的對孤兒的保護體系和政策實施在城鄉之間有一定的差距,相對而言,孤兒的權益更容易被忽視,是“弱勢中的弱勢”,更需要社會各界給予更多的關注。相較正常兒童而言,學校更應該給予他們格外的關注,承擔更多的教育管理責任,不僅要培養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較強的自立能力和創造能力,而且更應重視培養他們較高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其他各界也應給予孤兒更多的關懷和關愛。
(四)進一步增強孤兒自身融入社會的本領。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救助孤兒,更應該從長遠出發,增強自身融入社會的本領,逐步從保障生存向創造條件、幫助孤兒重新融入社會、成家立業的高水平轉變。
參考文獻:
[1]陳 宇.孤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研究 [J].時代教育.2018,(05).
[2]彭淑娜.孤兒學習生活質量研究述評[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06).
作者簡介:
金巧藝(1987-)女,漢族,貴州遵義人,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經濟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經濟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