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姍姍 王永德
摘 要:本文以2017年國有六家傳統醫藥制造類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為研究對象,運用指標評分法對研究對其評分、匯總,進一步分析出我國國有傳統醫藥制造類企業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情況,同時給予分析建議,希望為日后我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更加完善有所幫助。
關鍵詞:傳統醫藥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
醫藥行業是國家的民生行業,傳統醫藥企業更承載著中國文化與歷史。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帶動下,中國醫藥在美國、歐盟等海外市場影響日益擴大,傳統醫藥是經濟和文化的載體,傳統醫藥制造企業更應改為醫藥行業做出榜樣。因此,研究國有傳統醫藥類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現狀是研究、提高醫藥制造類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關鍵和重要途徑。
一、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綜述
(一)企業社會責任含義
企業社會責任的思想最早萌芽于1917年,以道德作為對企業的約束。1924年,Oliver sheldon 在其《管理的哲學》一書中,首次提出企業社會責任的思想,認為“企業在追求經濟利潤的同時,不應該忽視與道德倫理相關的社會責任”。我國學者盧代富于2001年提出,企業在履行對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同時,仍應保證股東利益最大化。時至今日,企業社會責任并未有明確定義,越來越多的學者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社會契等理論不斷豐富企業社會責任的含義。
(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指標體系建設
在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研究過程中,指數法被廣泛應用,而評價指標將會根本影響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充分程度的分析。因此,我國信息披露評價指標也在不斷完善。我國學者陽秋林在2005年闡述出包含投資主體、職工群體、生態環境、消費者、社會、國民經濟等不同類型的責任指標體系;在2009年,劉倩開始依據GRI體系,透過經濟、社會、環境等多個層面,劃分出直接經濟影響、環境影響、勞工監管、勞工權益、社會公益、產品責任等一級指標,以及27個小類的指標體系;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學者根據我國國情和行業屬性建立了專屬于我國各個行業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指標評價體系。
二、報告評價設計
(一)報告來源及選取
本文研究基于2017年的國有傳統醫藥制造類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包括同仁堂、片仔癀、中新藥業、東阿阿膠、白云山和云南白藥六家公司。報告均來源于巨潮資訊網。
(二)評價指標的建立
該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主要參考以及潤靈環球MCTi社會責任報告評級體系、《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CASS-CSR3.0)》的指標體系,以及關鍵定量指標數據庫所建立的相應行業的關鍵定量指標體系,提取了更符合行業特征和符合未來披露趨勢的指標。從整體性、內容性、行業特征、報告技術性方面將醫藥類企業信息披露評價指標一級指標分為戰略指標、社會指標、市場指標、環境指標、行業指標和報告技術性。同時,在企業設社會責任報告不斷完善的今天,報告制作的技術性將成為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新關注點。
如表1所示,設計的醫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價體系有6個一級指標,15個二級指標,以及60個終端采分點。根據設計的醫藥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指標,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報告進行量化賦值,由分值的大小判斷社會責任報告信息披露水平。首先對終端采分點賦值,對于第二至五項指標賦值“0”“1”“2”,分別表示每一項衡量標準的內容“未披露”“定性披露”和“定性定量披露”;第一項和最后一項的終端采分點的賦值為“0”“2”,分別表示“未涉及”和“按標準處理”。然后對采分點得分加總得到二級指標的分數,最后對二級指標的分數加總,得到一級指標的分數。一級指標得分即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披露得分。
三、報告評分結果及分析
根據表1中建立的評價體系,分別對六份2017年國有傳統醫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進行評分,結果如表2所示,其中第三十五項“醫藥文化傳播”得分標注在市場指標之后。
表2 國有傳統醫藥企業2017年社會責任報告得分
根據評分結果分析2017年國有傳統醫藥企業信息披露現狀如下。
(一)報告篇幅差距大,報告篇幅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企業對于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的自愿性。從表2可看出,2017年國有六家上市中醫藥企業報告篇幅相差極差達到68頁。分析其原因為,國有傳統醫藥企業受政策支持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所以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對于企業來說是“錦上添花”,很大程度上依賴企業的自愿性,因此造成了兩極分化的局面。
(二)報告披露內容完整性相差很大。從表2可以看出各個企業在五個指標披露率的差距,究其原因為不同企業可以選擇遵循不同的披露標準,并未有明確的強制性規定,因此,企業選擇披露內容的完整性差距很大。
(三)中醫藥文化傳播能力欠佳,對于傳統醫藥企業來說傳播的醫藥文化即中醫藥文化。如表2所示,只有白云山圖文并茂披露了其對中醫藥文化的傳播行為。
四、國有傳統醫藥制造類企業信息披露改進建議
針對前文所分析出的問題,改進披露現狀如下:
首先,應從提高披露的自愿性著手,對企業進行合理引導。社會責任的信息披露工作固然會增加企業成本,但其亦可成為企業在公眾面前樹立良好形象、傳播企業文化的媒介與工具,以此可以鞏固優勢地位、實現可持續發展并且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使企業由被動披露轉向主動披露、由應規轉披露向自愿披露。
其次,應該積極發揮政府部門的職能作用,通過政策來規范企業信息披露行為,明確要求、指定醫藥類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遵循標準以保證企業尤其是醫藥企業對于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內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與此同時,企業也應該正確認識并認真對待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報告工作,積極配合國家的政策及戰略。
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國有傳統醫藥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情況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東阿阿膠、白云山、云南白藥三家企業篇幅足夠、報告覆蓋內容較全面,且報告具有美觀可讀性,對于同行業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具有借鑒意義;而同仁堂、片仔癀、中新藥業三家企業在各個方面均顯示出不足,有待改進。作為國有“老字號”企業,更應該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方面為行業樹立榜樣。
參考文獻:
[1] 王永德,吳 疆.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文獻綜述[J].中國農業會計,2017,(10):4-5.
[2] 張憲麗,朱 劍.企業社會責任的指數化評估及其新指標體系的構建[J].探索,2016,(06):157-163.
[3] 董淑蘭,劉 浩.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媒體關注與績效的關系研究[J].會計之友,2018,14(06):12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