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生活》敬告本刊作者
1. 從稿件投到本刊之日起,三個月內未刊登、發(fā)表在雜志上的,投稿者方可自行處理。2. 稿件自發(fā)表之日起,本刊擁有其專有出版權、網(wǎng)絡傳播權及轉授第三方使用權等。
3. 本刊作者須確保來稿中無侵犯他人著作權或其他權利的內容,并將對此承擔相關責任。
4. 原稿件無論是否刊登,一律不予退還。
5. 如對上述合作條件有異議的,請在來稿上注明,否則視作同意。
6. 凡《科學生活》雜志轉載作品時未能聯(lián)系到原作者的,敬希望作者見刊后及時與《科學生活》雜志聯(lián)絡,以便奉寄樣刊和稿酬。
《科學生活》 編輯部
本期的編讀往來中,我們繼續(xù)遴選幾篇讀者來信與大家分享。
湖南的歐金鳳先生來信介紹了寒冬里緩解手腳發(fā)涼的方法。
每到冬天,不少人會出現(xiàn)手腳冰涼的情況。那么,該如何緩解手腳冰涼的癥狀呢?
一、每天睡覺之前堅持用40℃左右的熱水泡腳,同時可以在熱水中加入生姜、甘菊、肉桂或迷迭香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老姜米酒泡腳尤其有效。二、上床睡覺時要注意腳部保暖,可以嘗試穿著溫暖的棉襪睡覺。三、上下班途中不妨快走。中醫(yī)上講動則生陽,尤其是久坐辦公的上班族,平日運動太少,可在冬天選擇一些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的運動,如上下班快走、爬樓梯、原地跳躍等都有助于強化體溫調節(jié)能力。四、腳部冰涼時,腳尖盡量向上勾,到達最大限度時,再繃直腳面,循環(huán)幾次。五、多補充E、B族維生素,以擴張末梢血管;適當吃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不要偏食、過度減肥,讓身體儲存適量的脂肪。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緩解手腳冰涼的癥狀。
北京的曹淑芬先生來信與我們分享了家庭用藥的一些注意事項。
藥品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有可能同時引發(fā)身體的其他不良反應,因此,人們在服藥前一定要了解相關注意事項,預防發(fā)生意外。某些抗過敏藥品,如說明書標注有倦怠、嗜睡等不良反應,則應避免駕車或操作危險器械。有些降血壓藥有姿態(tài)性低血壓不良反應,如果由坐臥位突然轉變?yōu)橹绷Ⅲw位(例如起床時)就要特別留意以免跌倒。有些不良反應則是孕婦需特別留意的,例如治療青春痘的口服A酸,可能造成胎兒缺陷,孕婦就應避免服用。服藥前要注意詳閱藥品的說明書或藥袋標示,如對于不良反應、警語或注意事項有任何疑問,要咨詢過醫(yī)生或者專業(yè)藥師后方可服用。若用藥后發(fā)生心悸、呼吸困難,或出現(xiàn)明顯的不明原因的疲倦、惡心、黃疸、茶色尿等癥狀,皆可能是嚴重不良反應前兆,應盡快就醫(yī)。
方法的輸入為DSM,DPM/MIM,以及對架構設計有影響的其他先驗知識。對于一個具有n個構件的產品系統(tǒng),常用n×n的DSM來捕獲構件之間的耦合關系。在MFD方法學中,設計產品矩陣(Design Product Matrix, DPM)捕獲每一個技術解(或構件)與產品特性之間的關系,模塊指示矩陣(Module Indication Matrix, MIM)用于捕獲技術解(或構件)與模塊化驅動器之間的關系。為了執(zhí)行聚類算法識別模塊,將DPM和MIM集成為DPM/MIM。設共有m個模塊化驅動因素,則DPM/MIM矩陣是一個n×m的矩形陣。
吉林的程麗英先生來信介紹了冬季防燥的一些方法。
冬季防燥,內外兼修效果才更好。一、補充水分潤起來。應對冬燥,喝水是最直接的方法,最好喝白開水,少量多次;此外,把室溫控制在18℃至24℃之間、濕度50%至60%為宜。可在家中可以養(yǎng)些綠蘿、吊蘭等植物,或使用加濕器來調節(jié)濕度。二、飲食要清淡。冬季天氣較為干燥,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正是預防冬燥的好方法。辛辣煎炸等熱性食物會助燥傷陰,加重冬燥,應少吃或不吃。三、冬季雖然天氣寒冷,但是也要保證適量的運動,應根據(jù)個人體質,選擇合適的運動,但切忌過量運動。四、情志調養(yǎng)樂起來。冬季一派寒冷肅殺景象,往往令人產生緊張、憂慮等不良情緒,易使人食欲不振,使人體免疫力降低。因此,生活中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經(jīng)常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納新,以收斂“神氣”,使肺氣不受燥邪侵害。
以上就是本期摘選的讀者來信,歡迎大家踴躍來信,與我們分享您生活中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科學生活公眾號(科學生活館:keshengwenhua)已經(jīng)上線,歡迎大家關注,獲取更多健康生活資訊,也可以通過微信平臺投稿。
■ 浦東新區(qū)中醫(yī)醫(yī)院肛腸科簡介 ■

浦東新區(qū)中醫(yī)院肛腸專科,最初形成于上世紀80年代川沙縣中醫(yī)院痔科,成立之初,以“結扎系痔法”在川沙區(qū)域惠及民眾。2007年,隨著醫(yī)院整體搬遷,更名為浦東新區(qū)中醫(yī)醫(yī)院肛腸科,先后引進滬上“顧氏外科”“聞氏痔科”傳人,傳承各大流派專長,兼收并蓄。多年來,為進一步提高治療水平,科室以人才隊伍建設為重,培育上海市“杏林新星”人才、浦東新區(qū)“中青年骨干人才”、浦東新區(qū)名中醫(yī)繼承人人才多名,并深入研究傳統(tǒng)中醫(yī)治療特色,結合先進治療技術,科室在“痔上黏膜縫扎修復術”治療痔病,“拖線療法”治療復雜性肛瘺,套扎法、硬化劑注射治療內痔等方面結合耳穴、穴位臍敷、中藥定向透藥、熏蒸等術后中醫(yī)特色診療技術,幫助患者快速康復。
中醫(yī)藥特色技術簡介
1.主要診療疾病
開展內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癰(肛門直腸膿腫)、低位肛(漏)瘺、復雜(高位)肛瘺、輕度脫肛(直腸脫垂)、懸珠痔(肛乳頭肥大)、息肉痔(直腸息肉)、便秘、直腸炎、肛周濕疹、肛管上皮缺損等肛腸疾病的診療。
2.特色療法
①特色一:開展中醫(yī)結扎、枯痔、藥物注射、切開、掛線等中醫(yī)特色手術療法。
其中微創(chuàng)新技術包括:肛瘺拖線療法治療復雜性肛瘺、超聲刀痔切除術、超聲多普勒引導下痔動脈結扎術治療痔病、痔上黏膜縫扎固定術治療痔病、痔瘡自動套扎術治療內痔等。
②特色二:開展中醫(yī)熏洗、敷藥、塞藥、中藥灌腸、激光治療、微波治療等中醫(yī)特色服務。
3. 特色技術簡介
(1)肛墊復位縫扎固定修復術治療環(huán)形混合痔。
(2)超聲多普勒引導下痔動脈結扎術治療痔病。
(3)肛瘺拖線療法治療復雜性肛瘺。
(4)開窗改道留橋術治療復雜肛瘺。
(5)肛門膿腫一次性根治術。
(6)肛腸術后長效止痛術。
(7)硬化劑注射結合黏膜縫扎術治療直腸內脫垂。
(8)痔瘡套扎術、硬化劑注射術、腰俞穴麻醉術等。
(9)中醫(yī)辨證治療功能性便秘及痔漏術后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