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 國家級計算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楊士強
在《計算機教育》等單位的發起與支持下,2008年開始舉辦的“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實踐教學論壇”整整經過了十個年頭,這十年也是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最重要的十年。為了展示示范中心建設與實驗教學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交流實驗教學改革和實驗室建設方面的經驗,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聯席會計算機學科組與教育部計算機類專業教指委等單位共同主辦,于2017年11月在南京成功召開了“第十屆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實踐教學論壇暨第一屆中國計算機實踐教育學術會議(CPEC 2017)”,意味著已經成功舉辦十屆的計算機實踐教學論壇已經從實驗教學研討邁入到實踐教育學術研究的新階段。
從實驗教學論壇與實踐教育學術會議的過渡,不是簡單地將會議形式由論壇到學術會議的變化,而是站在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創新人才培養的角度,從教學規律的研究到教育理念探討的提升,特別是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快雙創人才培養和雙一流、新工科建設等新舉措的背景下,顯得尤其重要。
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不論從概念內涵到研究外延都有很大區別。在計算機實踐教育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長、東南大學韋鈺教授以“從神經教育學的視角看創新人才培養”為題,對創新教育、人才培養,特別是動手能力與創新人才培養的關系等方面,發表了很多高屋建瓴的見解,把與會人員的思路引入了認知科學的境界,引發了諸多深刻的思考和思維的碰撞。韋鈺院士以她從事十幾年“做中學”國際合作研究的經驗,詮釋了實踐動手能力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她以“錢學森之問”為切入點回答了創新思維的特點:創新思維是一種直覺,而不是一個邏輯推理的過程;創新思維過程需要特定情感的伴隨;創新思維的產生需要有認知的基礎:對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要進入潛意識(直覺);探究式教育就是在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要不斷強化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包括培養認知能力、合作能力、職業能力等等。她還從兒童成長規律出發,指出兒童時期具有的情緒能力遠比IQ更加重要,呼吁家長和社會重視兒童情緒能力的培養。這些都是當今教育工作者應該引起關注的重要問題。
十年來,計算機實驗教學論壇聚集了一大批熱心于計算機實驗教學的一線教師,受到了全國各高校從事計算機實踐教育教學研究的專家、教師的高度重視,在高校中產生了積極影響。論壇對計算機實踐教育與實驗教學改革、實驗課程體系與實驗教材建設、實驗教師學術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作用和影響力是明顯的。計算機實踐教育研究為我們開辟了一個更廣闊的領域,從實踐教育理論、實踐與認知、實踐與創新的關系,到實驗系統設計、實驗裝置開發、虛實結合的實驗手段等,都有非常廣闊的研究空間。
本期所發表的部分論文來自第一屆計算機實踐教育學術會議,這樣的論文還會系列刊登,希望引發更多的老師關心實踐教學、關注我們的實踐教育大會,為培養有利于社會、有用于社會的人才,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聯席會計算機學科組愿與各位同仁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