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茹 新疆牧神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引言:從現階段發展而言,“三農”政策的推進對于我們國家的農業發展帶來了十分積極的意義,促使整個農業逐漸完成加速改變。但是,其背后的維修服務體系也仍然處于之后的狀態,從而與整個農機化的發展形成了矛盾。
農業機械化與農機維修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就目前而言,農業機械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表現有以下三點。其一,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對農業機械的需求性與依賴性日益增加,農業機械化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改革發展的重要因素。其二,由于國家補貼購買農業機械的金額不斷增加,補貼購買農業機械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致使農民購買農業機械的熱情不斷加大,從而推動了農業現代化的進步與發展。其三,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適度流轉,促使土地分區域性集中量產,從而推動了多功能農業機械的普及及應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農村人口結構也不斷發生變化,大部分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之中。目前留在農村的人口大部分文化水平較低,對于普及應用的農業機械只會簡單的操作而不懂原理。因此,農業機械維修服務體系在農業生產現狀中必須存在,為農業生產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農業機械化的生產過程中,保持良好的機械技術與提高農業機械的利用率方面,機械維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農業機械的使用過程中,一定會對機械本身造成磨損,而這些必然的磨損會導致機械故障以及使用周期縮短。而機械定期維修能夠有效的減緩機械的磨損率,以及能夠及時發現故障,排除故障。
根據相關調查,我國現在的農機維修服務網絡看起來門店較多,但在這其中,發部分都是個體經營,以門店商鋪、小型作坊為主,只有小部分有銷售常用件換件。還有一小部分為轉向維修,比如:電焊、換胎補胎等。總而言之,農機維修服務站點投入過少,規格過小。導致大部分的維修場所過于簡陋,維修設備、檢測儀器不全面,檢測機械只能依靠維修人員的經驗判斷,造成機械檢測維修不規范全面。
隨著農機使用的不斷推廣,農機的使用普及。但是農機管理部門始終沒有對農機維修人員進行過系統的技能培訓、上崗前考核及深度培訓。從而導致農機維修服務體系的維修人員技術不達標、知識能力不足,無論是知識理論還是實際經驗都嚴重缺失。這樣的維修人員,只會更換常用機械的局部零件,對于系統的檢測與維修只能手足無策,無從下手。
對于農業機械中的高新機具而言,由于結構復雜,需要相關專門的維修點與維修人員進行維修。由于我國現在維修站點和相應的專業維修人才幾乎沒有,導致在農忙季節時如果有高新機具出現故障時出現無法及時維修的情況。
因為農業作業時間具有季節性的特點,而且農機維修都是針對收入較低的農民,所以農機管理部門及有關部門對農業維修的監管力度不到位。導致出現很多無證人員上崗,維修過程中存在質量無標準,檢測不達標,維修不規范,以及無監督人員存在等問題。
就目前而言,我國已經進入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的階段。如果政府及農機管理部門能夠出臺相關的政策扶持及維修設備補貼,不但可以進一步的增加農機維修服務站點,提高農機維修質量,而且還可以升級原有的維修設備及檢測儀器,培養專業的維修人才,為農機安全生產提供了巨大的保障[3]。
農機管理部門應當秉持著重點扶持農機維修服務體系,逐步健全農機維修服務,積極擴大農機維修服務站點的同時分區域建立高新機械維修服務站點的思路,建設功能齊全,維修設備、檢測儀器先進,具有維修高新機械能力的高新機械維修服務體系。從而使農機維修服務體系更加專業,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得力助手。
先進的現代化機械制備,只有讓具有現代知識,先進思想的人管理及使用,才能夠發揮出相應的作用和效率。所以,農機管理部門應當結合“科教新農”的要求,加強對農機維修人員的教育及培訓。在機械維修人員上崗之前應當設置上崗技能考核,提高農機維修人員的素質與能力,培養出一批具有專業維修知識技能管理的農機維修服務團隊,促使農機維修服務進入持續可發展階段。
綜上所述,農業機械化與農機維修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只有不斷完善農機維修服務體系,通過出政府大力扶持,臺相應補貼政策、加快建設維修站點,完善維修設備與檢測儀器、提升維修人員技術能力及素質水平,改善維修體系的不足,從而促進農民購買農業機械的積極性,為農機安全提供巨大的保障,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得力助手。